登陆注册
358048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树立新经营理念 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2020-11-11 15:11:273

原标题: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树立新经营理念 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11月11日,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出席“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发表题为《树立新经营理念 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

{image=1}

杨兵兵表示,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关头,更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以新的发展理念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杨兵兵介绍,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光大银行实施了科技投入倍增计划,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基金,先期已投入5亿元,专项支持金融科技创新项目,优化科技创新机制,激发全员创新动力。

数字经济时代呼唤新的经营理念

杨兵兵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金融机构更要及时转变经营理念,担当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把握全球数字经济浪潮,顺势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在信息科技加速发展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求新求变的步伐加快,创新的前瞻性、有效性、及时性,决定了一家机构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金融机构更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增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树立开放共享理念。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大到国家发展,小到企业经营,各方利益紧密相连,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畅通“双循环”离不开高水平开放合作,金融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展,顺应产融结合新趋势,打通产业链条,畅通供需循环,促进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是树立数据经营理念。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利用,将显著纾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引导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更精准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业天然具有独特的数据禀赋,一方面拥有海量真实、高质量的用户数据,另一方面连接众多外部公共数据资源,同时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数据合作、信用风险防控、数字化营销等领域也有了长足进步。但金融业的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要素的采集、流动、整合、挖掘和利用,强化数据对经营管理的支持和驱动作用。

四是树立风险防范理念。金融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稳定,金融的杠杆效应叠加现代数字化手段,会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性。今年来,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还将加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将是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体系的头等大事。

数字金融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杨兵兵表示,数字经济是肌体,数字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金融业要紧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科技和创新重塑金融模式,拓展金融供给边界,推动数字经济腾飞,促进数字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金融要扎根实体经济。数字金融的生命力在于植根实体经济的沃土。当前,要努力构建产融结合的数字化生态圈,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促进信贷资源在供需两端更充分、合理匹配,通过智能审批、自动放贷等创新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一方面,金融业要聚焦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护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对制造业、民营企业、普惠、扶贫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与众多市场主体共渡难关。另一方面,聚焦新经济新业态,运用金融科技大力支持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满足企业线上支付结算、资金融通等金融需求。

二是数字金融要坚持创新驱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强势崛起,正在对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等创新服务全面快速推广,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和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积极推动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重大创新。要构建金融业的创新驱动力,就需要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企业文化各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光大银行始终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将创新作为重要战略支持保障因素纳入了中长期发展战略。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实施了科技投入倍增计划,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基金,先期已投入5亿元,专项支持金融科技创新项目,优化科技创新机制,激发全员创新动力。

三是数字金融要推动数字普惠。推动普惠金融,促进金融供需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数字金融通过应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服务成本;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可以破解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进一步削平数字鸿沟、降低服务门槛,促使金融服务“既普又惠”成为可能。数字普惠金融将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借力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将更多地由理想变成现实。

四是数字金融要构建开放生态。一方面,金融业加快内部整合,促进金融机构的资源集聚和资源共享,将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范围经济。另一方面,顺应产融结合新趋势,金 融机构可以和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平台等多种经济主体,共同组成新的商业生态。通过跨界合作,把专业金融能力输送出去,把优秀的业务场景、技术能力吸引进来,打造金融与非金融相互交织的新型生态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五是数字金融要严守风险底线。科技是把双刃剑。在金融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混业经营更加普遍,业务交叉风险不容忽视。新的服务形态也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通过在风控流程中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有效增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和稳定性。金融业要充分认识数字金融新的风险特征,强化大数据风控、智能风控和实时风控,坚持底线思维,让科技为金融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李愿 )

责任编辑:何中夫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