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338

对话普华永道:中国可抓住车路协同机会 帮助实现L4自动驾驶突破

新浪财经2020-11-12 13:34:570

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展会期间,普华永道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与新浪财经,围绕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以及产业发展等话题进行对话。

在自动驾驶领域,金军认为“短期内要实现L4级别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挑战还是来源于技术路线的确定。”不过对比全球其他市场,中国在道路资源管理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可以借机抓住车路协同机会,帮助实现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突破。

中国乘联会发布的乘用车销售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新能车市场的批发销量为14.4万辆,环比增长15.9%,同比增长119.8%。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从销量、用户基数以及资本市场青睐度等方面都有较好表现。

{image=1}

对此,金军向新浪财经表示,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而言还是属于健康良性。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的用户转化成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政策驱动带来的。“不过在未来发展中,新能源汽车还是要回归本源。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技术含量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此外,金军认为中国的车控软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车控软件多元化的探索程度很高。但是在车控软件的底层软件,中国企业的开发时间以及能力上来说相对比较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有很好的互联网基础以及产业环境,在融合算法领域,无论是场景的分布还是应用分布程度都做得不错。既然取得了优势就应该需要进一步发扬。而在自动驾驶中的视觉算法板块,由于国际领先的Mobileye的先发优势,在ADAS的领域我们中国企业相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未来L4以上的领域,还有机会可以继续发力。”(李诗韵)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近年来,许多车企都开始搭载自动驾驶功能。但在中国路况比较复杂情况下,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是否始终收到局限?也有车企表示明年能实现L4级自动驾驶,你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想实现这个级别自动驾驶是否可能?对于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你是怎么看的?

金军:以我观察,我认为短期之内要实现L4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L4的技术路线还没有完全确定。不过对比全球其他市场,中国还是有一定优势。例如在道路资源管理方面中国比较集中,可以更好抓住车路协同机会。帮助中国在更短的时间之内取得L4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突破。

法规方面我认为还是处在一个比较空白的周期,自动驾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还是需要部门之间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努力去推动落地。

新浪财经:车路协同具体是指什么?中国的优势是基于哪些方面体现?

金军:车路协同指的是我们在获得车辆的信息和道路的信息后,这两者信息互相之间一种协调。对比中国,其他国家在道路资源信息的管理以及应用上,难度更大。主要因为它的道路信息掌握在不同的人手里。

新浪财经: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以来都是政策导向,今年来我们看到特斯拉在华销量有了个较好的增长,造车新势力头部也陆续上市。在你看来,从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个拐点预计在什么时候出现?

金军: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说还是一个健康良性的。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的用户转化成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它不仅仅是政策驱动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发展中,还是要回归本源。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技术含量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第二个消费者对于汽车的保值也会很关心,包括续航里程中,电池不够用、不保值等问题。第三就是有没有好的充电设施保障汽车使用的问题。通过多元化方式,多场景解决充电设施的问题。那么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性能、保值、便捷性等都打消了顾虑,未来肯定会从尝鲜转化成更多传统汽车用户去选择新能源汽车。

新浪财经:伴随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不少车企选择将供应链逐渐转向国内。但我们知道汽车制造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对于供应链国产化你认为这个趋势是否可持续?

金军:供应链短期内会受到两方面影响, 一是来自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挑战;二是疫情。短期来看,一部分厂商会更依赖于国内供应链。但未来,从国家政策以及世界发展角度,不可避免的趋势是国际合作深化,意味着中国的企业一定是走向海外的,同时海外更多的创新技术也应用到中国。因此长期而言,供应链仍然是全球性的。对中国企业而言,可能会与全球性的零部件技术企业达成更多的合作。

新浪财经:那么我们供应链未来是否会倾向于向上游转移?

金军:未来有两个趋势,第一是中国更多的零部件企业或者技术企业,可能也会完成全球布局走向海外,与海外供应链企业形成更多的合作。另外一方面,对于一些核心技术,比如说电池,那么这些具备核心技术的厂商会越来越多介入到供应链。他们会投资于供应链,布局全球的市场。

新浪财经: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你认为目前该领域的格局是否已经逐渐稳定?但现在即便是造车新势力头部车企,总体仅占6%市场占领份额,对于他们而言,下一个五年最重要发力点在哪几个方面?

金军: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取得了很不俗的业绩,包括销售量、用户数以及从资本市场的反应等方面,应该来说是非常积极的,同时也显现出头部效益。

我建议在未来,造车新势力可以聚焦资深技术、产品,同时专注用户培育,思考如何更好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最后,围绕核心产品技术上进行产品以及业务多元化布局。

新浪财经:中国车市正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不少车企都开始争夺共享出行领域,您对于这个领域是如何理解的?对于车企而言,共享出行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金军:从短期来看,共享这个话题可能并不是我们一个重点发展的话题,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共享理念还需要更多时间去获取市。场认可。但是出行行业发展,业务、技术等逐渐成熟,未来一定能找到商业模式

对于新能源车企,大家讨论共享更多的还是在讨论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及需求的变化,让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到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因此大家会在这个过程中去使用共享这种商业模式,去更加接近消费者。但就像刚刚讲的,目前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共享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同时消费者对于共享本身的健康安全有一定的担心,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新能源车企的一种尝试,但是短期之内可能不会是成为主要方向。

新浪财经:根据“十四五”规划,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发展将成为重点之一。届时软件价值将超过硬件,从当前占比10-30%提升到60%,成为车辆价值的主要来源。对于“软件价值”你是如何理解的?目前从技术层面而言,我国汽车软件开发应用处于哪个阶段?

金军:对比传统汽车,如今新能源汽车具备更多智能网联功能,软件所占的比例一定是逐步提升的。因此跟硬件比起来,在整车里软件的价值也是在提升。在软件里最主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车控软件以及自动驾驶软件。

从车控软件角度,中国的车控软件应用类型已经走在非常前面了,因为中国有非常多的科技公司都在去探索车控软件的应用。而且中国有非常好的互联网业务基础,所以其实车控软件在中国多元化的探索处于程度很高状态。

但我们在车控软件的底层软件,开发时间以及能力上来说相对比较落后。所以我觉得底层软件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我们需要更努力地开发出更多的底层软件,去使我们的车控软件更加具有竞争力。

其实我们有很好的互联网基础以及产业环境,在融合算法领域,我们觉得中国发展的相对较好。跟全世界的其他企业比起来,我们无论在场景的分布程度、应用分布程度都做得不错。我认为既然取得了很好的优势就应该需要进一步发扬。而在自动驾驶中视觉算法板块,我们跟国际领先的Mobileye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需要在视觉软件的这个领域发力更多。

责任编辑:张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