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801

在线艺术品市场明年将逼近百亿美元 几百万元作品线上买

第一财经2020-11-16 15:35:240

原标题:几百万元作品线上买,在线艺术品市场明年将逼近百亿美元

今年7月,佳士得在线拍卖创下最高纪录,一枚28.86克拉的钻石拍出211.5万美元高价。

提及这次拍卖,在艺云创始人谢晓冬想起今年秋拍亲历的一件事。一位上市公司老总与他相识多年,相信他对艺术的判断,在咨询过哪些作品值得收藏后,当即买下艺术品,“他怎么买呢,就在网上交保证金,自己下单,自己竞拍。一件将近400万元,一件不到230万元,加起来600多万元都是通过网上交易的。”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加上今年疫情的催化,许多传统行业加速探索线上化,文化艺术领域的数字化趋势也很明显。

11月10日,在艺云发布《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仅在艺云服务的拍卖行共组织线上艺术品拍卖会2043场,共计上拍拍品74314件,平均每月6192件,成交金额6.7亿元。线上拍卖成交额数字,已经接近2018年和2019年度全国艺术品线上拍卖的成交额。

嘉德投资高级经理马学东则预测,仅苏富比今年的网拍数据,至少奔10亿元,预估占据苏富比全年成交额的30%-40%。

“在艺云是中国艺术行业第一大服务商,能代表一个实际情况,但不能全部代表。”谢晓冬分析,仅从在艺云服务的3000多家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来看,艺术在线化的大趋势已经到来。“今年以来,很多原来传统的拍卖行老客户全部触电上网。线上拍卖交易的客单价为13.2万元,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高价艺术品开始在网上成交。”

数字化趋势下的艺术市场

11月14日,艺术家仝紫云在北京林正艺术空间的个展,题为《画室与直播间》。

疫情以来,仝紫云与在艺云深度合作,以直播形式进行艺术教学,《画室与直播间》既是艺术家线上教学的尝试,也是对经典艺术与流行传播媒介间价值观冲突的思考。

“直播课就是带给用户一个艺术家视角的作品解读。”仝紫云的艺术课堂已经吸引了上千名付费会员,直播课的工作室场景以及诞生的新作品,也都呈现在个展中。

“直播是非常好的培养直播用户教育的手段,我们合作的艺术家,90%都开通了直播功能。”谢晓冬说,在艺云自去年成立以来,就针对拍卖行、画廊、美术馆和艺术家进行数字化服务。点开微信小程序,无论是拍卖、画廊、美术馆还是艺术家工作室,都有不同的定制页面和菜单应对不同需求。

拥有12亿用户的微信,其小程序已成为众多APP的流量入口、新增用户来源,月活用户规模达8.29亿。在这样的趋势下,文化艺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多可能性。

谢晓冬对于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理解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使传统艺术机构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同一套系统,同一套客户,同一个订单,同一套软件体系,把线上线下的运营完全结合起来。”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拍卖公司应对数字化转型相对来讲是最快、最成熟的。”马学东分析,拍卖行之所以领跑,一是因为有资本,二是许多拍卖行很早就开始尝试数字化交易。

“其实从嘉德就可以发现这个趋势。早在2000年,就有过嘉德在线,这个举措现在回头看是非常超前的,等于是在20年前就有了在线拍卖的概念。当时最轰动的一个网上交易,是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以260万元成交。”马学东说,这几年,艺术品电商交易一直很热,但是真正有盈利能力、有品牌效应的艺术品网络交易公司仍然屈指可数。

疫情加速了行业的数字化改革。“今年嘉德通过网上交易新增了50%的用户,单场交易额达到1813万元,超过了我们以往的想象。”马学东简单算了一下,如果以单场2000万元左右成交额来计算,嘉德每个月都有一场在线拍卖,那一年的成交额将超过2亿元,“网拍交易的能力不可小觑,它的规模是量的累积。”

在线拍卖改变游戏格局

年轻人最喜欢的社交媒体Instagram,也在改变着艺术市场的游戏格局。马学东听过一个故事,一位艺术商上飞机前在Instagram上随手发了一张艺术家的作品图,下飞机时看到十几个未接来电,都试图咨询这幅画卖不卖。“这幅画在他下飞机后就卖了600多万美元。”今天的艺术在线交易模式已经改变,以前需要预展、做展览,只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发一张图片,就能实现销售。

英国古董经销商米奇·托勒曾说,有时他放在Instagram上的作品图片,还来不及整理放到销售网站上就被买走了。艺术家阿什丽·朗肖尔通常在画完一件作品,就传到Instagram,有时画还没干,作品就卖出去了。

据《Hiscox在线艺术艺术品交易报告》预计,2021年在线艺术市场交易额将扩张到91.4亿美元,美国市场上已有71%的藏家通过互联网购买艺术品。

今年7月12日,马学东专程看了佳士得的在线拍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联动的拍卖,“佳士得是纽约、伦敦、香港、巴黎四地连拍,营造了一个有点未来场景的感觉,连拍了七八个小时,比春晚还长。”

四位拍卖师面对四地大屏幕,同时兼顾现场、网络出价、电话委托,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出价,最后由香港主场的拍卖师落槌。他发现这种拍卖不但形式新颖,也能看出一位艺术家的受欢迎区域和国际化程度。比如香港拍卖场拍赵无极的作品时,明显能看到,参与的买家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藏家几乎没举手。

在七八个小时的漫长拍卖会中,全球8万名观众见证了7位艺术家刷新个人拍卖成交记录,创下5亿美元成交总额。马学东看到一个数据,有30%的买家和竞拍者年龄在40岁以下,20%的新买家是从亚洲来的,“可以说,年轻的亚洲藏家相对来讲比较喜欢网上竞拍。”

尽管艺术机构今年都纷纷开启了数字化系统,但谢晓冬认为,这股数字化浪潮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的核心之一就是数据化。很多艺术机构没有数据化,就没法对更深层次的客户进行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上,国外的Artnet、Artprice,以及国内的雅昌艺术,都会依据数据做实时分析,艺术家的作品在哪个国家更好卖、更受欢迎,哪一类作品的价格比较高,都有严谨的数据分析来源。

“我们对数字化报有非常大的信心。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新的技术正在加速发展,算法也越来越成熟,相信会带来新的机遇。”谢晓冬认为,如果艺术机构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再有一两年时间的在线运营,“很多艺术机构会实现收益反超。”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