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社论:暖气来了,污染不能跟着一起来
原标题:暖气来了,污染不能跟着一起来|澎湃社论
评论君说
治理空气污染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因为近年来冬天雾霾有所缓解,就掉以轻心。
“拉开窗帘,外面灰蒙蒙一片,手机显示‘重度污染’……”,再配上灰色天空的照片,这成为今天京津冀不少网友晒朋友圈的基本要素。
11月16日,是北方正式供暖的第二天。虽说这些年经过“刮骨疗伤”的治理,华北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已大为好转,但每年到这个时候,供暖与污染就像赶赴冬天的约会一般撞到了一起。所以,“蓝天白云”的忠告还是值得一说再说。
11月16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对此次污染过程做了科学分析。简单来说,气象条件、污染排放增多、采暖季,造成了此轮污染。受此次污染的许多城市也快速响应,截至11月15日,此轮重污染天气过程已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共有54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
空气污染之痛并没有远离,治霾工程还任重道远,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现在还不是“停药”的时候。
每年的秋冬季,尤其是供暖季都会成为对一方政府治理污染举措的“长期大考”,甚至一些城市在夏季就开始部署如何应对秋冬季污染。限行、推广清洁取暖、调整能源结构、倒逼企业转型等举措成效确实明显。成绩该肯定,但对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对于“供暖式雾霾”,除了“等风来”,更关键的还在“人为”。比如,变“燃煤”供暖模式为清洁能源供暖工作推进如何?热电厂排放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处理有没有严格执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执行有没有到位?这些都需要经常检视,并形成长效机制。
当然,治污过程中可能会暂时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还应当算长远账、打生态发展牌,不能为了眼前看上去很诱人的利益,而断送生态未来。依法依规该关停关停、该处罚处罚,该转型转型,没有任何商量与讨价还价的余地。经济发展和青山绿水,冬季正常取暖和雾霾围城,不该是2选1的选择。治理大气、战胜雾霾,体现的是人民利益、生态发展的理念。
当然,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中国面临国内外经济环境激烈变化的情况之下,要坚决防止空气污染反弹、高污染企业复活。治理空气污染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因为近年来冬天雾霾有所缓解,“爆表”不再是朋友圈里的热词,就掉以轻心,要拿出久久为功的坚持。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