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039

朱民: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变,但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上观2020-11-22 12:37:060

原标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变,但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种种严峻挑战,我们不能仅仅指出问题,更应当努力寻找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案。

11月21日,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围绕“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分设“新基建、新制造:发展新动能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循环下中国金融挑战与机遇”“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等十场平行研讨会。与会嘉宾认为,中国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对于现代化的不懈追求与坚定信念,更充分展示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立场,表达了加强国际合作、持续扩大开放的鲜明态度。这对于世界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

自立自强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指出,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很重要的新提法、新要求。自立自强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创新不是相互对立排斥的,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绝不是要求中国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要在国际合作中追求更加平等的地位,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开放合作,为国际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2050年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不动摇,而实体经济必须以“制造强国”作为支撑。打造“制造强国”,核心就是“质量强国”。“质量强国”的特定含义有二:一是讲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造强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出现了这些新特征

近段时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抬头,逆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在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看来,只要世界范围内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世界贸易推动经济全球化几乎是必然的。经济全球化归根结底会增加全社会的福祉,这是其继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指出,尽管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其形式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正从过去商品、资本、人的流动,走向技术、服务、信息的流动,“软”的全球化在慢慢取代“硬”的全球化;从纯市场、依靠企业推动、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更多公平、补偿、稳定和政治安全;同时,区域贸易发展非常快,区域化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我国要关注这些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努力在全球贸易、全球化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朱民在会上发言

疫后全球经济如何复苏?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指出,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中国以自身行动增进全球合作、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药方。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以实现进出口平衡为目标,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世界前进的唯一出路是负责任的合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种种严峻挑战,我们不能仅仅指出问题,更应当努力寻找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案。首先,要有效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维护已有的多边机制,推动其有效运作;第二,全球和地区性大国要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上承担历史责任,加强共同努力;第三,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要有顶层设计,应通盘考虑、长远规划,尤其是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第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根据问题和议程的轻重缓急制定阶段性目标,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认为,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时刻,这是思考世界各国、各大洲该如何通力合作的恰当时机。“我赞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长期以来的理念,即找到国家之间的利益汇合点,建立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在全球政治和经济大变局下构建利益共同体。”他强调,我们不能以牺牲全球共同利益为代价,狂热地捍卫自己国家的一己私利,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摒弃关起门来的狭隘态度。世界前进的唯一出路不是华盛顿共识,不是民族主义,也不是“一个世界、两种体系”的未来,而是负责任的合作。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张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