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570

用友副总裁杜宇:目前中国云计算处于发展初期 IaaS收入占主体

界面新闻2020-11-24 16:14:161

原标题:未来已来|云计算“弯道超车”,中国还缺什么?

记者 | 蒋悦

2013年,云计算的炮火在中国打响。

亚马逊AWS进入中国市场,SAP与中国电信成立合资企业曲线入华,微软和IBM也先后宣布进入中国。

中国云计算如今的几大巨头,彼时才刚刚起步:2013年,阿里云完成了飞天5K集群,腾讯宣布开放腾讯云,中国电信天翼云正式对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开放服务,华为成为了云计算开源项目OpenStack基金会中国首家金牌会员。

这之后,中国云计算市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据中国通信研究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增速38.6%,远超全球云计算市场的20.86%。曾经的“败家子”阿里云摇身一变为阿里巴巴的摇钱树,天翼云、华为云、腾讯云也一跃成为中国市场的头部玩家……这些亮眼的数据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技术的积累,即将“弯道超车”,后发制人?

对此,界面商学院采访了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宇,他认为,目前中国云计算处于发展初期,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收入占主体,企业仍在抢占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企业客户对于云计算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接受度也尚待提升。以修路为喻,中国尚处于打地基的阶段,美国已经通车了。

但杜宇也表示,“先发”未必是优势,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而不一定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快速发展、快速响应、快速变化,并持续创新,既是中国企业抓住市场机会的核心能力,也是中小企业突破大企业桎梏的关键要素。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过整理和编辑:

公有云将是云计算的最终形态

界面商学院:云计算是一种新的技术吗?

杜宇:云计算本身是技术的合集,它需要依靠网格式计算、弹性扩展、云存储、微服务架构等一系列技术来支撑其整个框架。这和物联网、大数据是相似的,物联网技术也涉及通信能力、网络能力、数据采集能力等。因此,从大的技术类别来看,云计算和物联网与大数据一样,也属于新兴技术的范畴。

云计算是一种社会化的计算资源和能力的部署形式,它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用户不需要去购买专利,只要按需使用云端算力。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智能导航,路线是从办公室到天安门。在没有云计算的时候,企业自身得拥有所有的算力,需要用摄像头采集数据、购买服务器、计算智能路径等。当云计算出现后,你只要从手机上发出指令,云端会运行所有运算,并直接以结果的形式反馈给你。

界面商学院:公有云和私有云是最常被讨论的云计算的两种形态,混合云近期也颇受市场的青睐。尽管2019年中国企业采用混合云的比例仅为9.8%,但据中国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在未来几年,混合云市场将快速扩张。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杜宇:企业上云是从“本地”向“公有云”逐步迁移的一个过程,这个迁移过程其实就处于混合云的状态。包括私有云向公有云的转换,也会先过渡到混合云。但是这接近10%应用混合云的企业,其企业规模其实偏向于大中型企业。因为小微企业一下就能选择公有云,它没有历史的负担,不需要经历迁移的过程。

在未来,我认为专属云和公有云仍是市场的主体。云的优势就在于社会化的共享能力,混合云这个状态目前来看就是一个向主体的过渡阶段,所以短期来看,混合云会呈增长趋势,但过了这个阶段,大概3~5年后,就会逐步下降。

界面商学院:但有观点认为混合云将是云计算的最终形态。

杜宇:部分追求个性化,有着安全可控需求的组织,可能会选择混合云,但这多为规模性企业,不会成为主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我认为公有云才是它的最终形态。

中国对云服务的付费意识相对淡薄

界面商学院:您认为我国的云计算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杜宇:还在发展初期。目前中国的IaaS收入占主体,企业都在抢占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这种情况一般属于云计算的初级阶段。这就好像我们还在修路搞基建,路上跑的车(在云计算的语境下,即为软件即服务SaaS)自然没那么多。等路修完了,大家对云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更高了,跑的车变多了,此时才能迈入成熟阶段。

在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个重要背景下,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核心的技术能力,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所以面向未来,中国的云计算会迎来一个高速成长期。

界面商学院:有分析师指出,全球来看,云计算以SaaS为主,我国市场仍以IaaS为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仅仅是因为发展先后的不同吗?

杜宇:准确地说,这和阶段有关系。像我刚刚说的,如果把IaaS看作“路”,大家要先把路修好,把基础能力修建起来,才能再盖楼、通车。国外比我们早发展,它们的IaaS市场已经形成了巨头,像微软、亚马逊等,其他企业自然会另辟蹊径开拓SaaS市场。下一阶段,中国的云计算一定会以SaaS为核心,因为真正跟客户打交道的还是应用服务。

界面商学院:您觉得距离全球的领先水平,中国还缺什么?

杜宇:方方面面都还缺,但我认为中国市场、中国客户最缺的还是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和接受。比如大家会担心我租用一个软件,按需付费安不安全?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此外,中国客户对于向云服务付费的意识相对淡薄。每年支付给Salesforce 5000万美金以上订阅费用的客户约有几百个,但中国企业会觉得与其花5000万美元订阅租借,还不如自己做。当然我们需要培养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但接受云计算现有的商业模式也很重要。

这里需要强调,云计算是一种技术,却不只是技术。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我们公司的复印机都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向富士施乐公司按月付费租借的。同样的,云计算其实也是一种商业模式,我们由购买资产变成获取和使用服务。

上云是数字化的必经之路

界面商学院:根据您的观察,选择上云的企业一般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需求?

杜宇:用友曾做过相关的调研,我们发现,企业的第一个核心诉求是为了连接产业链的上下游。仅在封闭的IT环境里整合好内部的ERP已经不能够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了,它需要打破其内部的数据壁垒,把能力和数据迁到云端,跟更多的社会资源、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整合在一起,才能够满足其未来的创新发展。

想要低成本、高效率地被服务,获得计算能力、数字化能力等,是企业的另一诉求。高昂的IT投入常常让企业不堪重负,而现在,企业只要插上网线、开通账号就可以即时使用云服务。本地部署软件需要企业一次性付清,而云服务采用的是订阅模式,不满意就可以更换;它还能够快速更新迭代,保证客户实时享受最新、最高效的服务。

以HR部门为例,如果要优化招聘流程,过去需要筛选一堆做招聘软件的公司,通过软件的购买、招标、评比去选择。人力资源云则是即开即用,可以按场景扩展其需求,假如我们不需要招聘这个功能,就不再续费。

界面商学院:云计算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杜宇:企业要实现数字化,上云是必经之路。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企业经营管理和数字智能技术的高度结合,通过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企业实现更高的经营绩效,更强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的发展。通过购买服务器和软件来获取这样的数字智能技术太慢,成本太高,更新迭代能力太弱。但像我之前说的,通过IaaS、SaaS、PaaS(平台即服务),能更快地获取计算能力、应用服务和技术平台;按需使用、按需付费、快速迭代,帮助企业满足转型的根本要素,获取核心能力。

但上云只是必经之路,不是绝对的保障;它是要素,但不是唯一要素。数字转型还涉及到组织变革和业务创新,企业的组织文化、商业模式能否适应云等,这些是无法保障的。最近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倒掉了,这些天生的数字企业最终衰落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或上云的问题。

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界面商学院:您刚刚提到云计算是底层技术,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曾做过一个比喻,未来云计算将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通用资源,每个家庭都需要电,但不需要在自己的后院安装发电机。如果云计算成为了通用资源,云服务供应商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杜宇:这个取决于云厂商的服务本身。一块钱租一辆摩拜或者美团的自行车,跟自己买一辆相比,一定是自己买的车更爱惜。那是不是买回去的软件就会用得更好?不一定。原来用友是卖软件的,卖出去以后就不管了,用得好不好是客户自己的事情。但云化以后,客户每年都会考虑要不要续费,这对于云服务厂商来说其实是个压力——客户觉得不好就不会再续费了,不会给你这“一块钱”了,这会倒逼供应商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留住用户。

界面商学院:您刚刚以共享单车为例做类比,但是共享单车属于重资产行业,品牌与品牌之间同质化严重,大都靠打价格战来吸引用户。云计算也是这样吗?

杜宇:To B用户不像To C端对价格那么敏感,企业客户更多关注产品的价值。供应商如果能通过SaaS服务帮客户解决核心痛点,他们当然愿意为此付费和买单。软件和自行车不一样,它里面的功能要素太多了,需要依靠庞大的客户基础和时间来积累。

具体凭借什么来吸引客户呢?核心技术、渠道资源、底层设施等都有当然最好,但最核心的有三点。首先是产品服务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解决它们的应用问题。第二,能不能更方便快捷的使用。上云以后,数字化一定涉及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能不能简洁方便的使用、交互,我觉得很重要。第三,保持服务进行持续的更新迭代很重要。

界面商学院:是否阿里云、AWS这些巨头会更具备竞争优势?云计算最终会走向寡头垄断吗?

杜宇:IaaS领域未来一定是巨头垄断的,因为算力越集约,其优势就会越明显;用户越少,计算资源被充分使用的程度就会越低,你的成本自然会越高。但在SaaS领域,客户使用程度和产业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将有很多特色服务应运而生。我认为未来应该是巨头成长的同时,以平台化、生态化的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同行共同繁荣,而不是寡头垄断行业。

界面商学院:您刚刚提到了我国云计算起步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欧美企业相对来说更具先发优势。您认为先发优势对于云计算行业来说是一个绝对优势吗?

杜宇:我觉得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已经证明了这个时代是一个快鱼吃慢鱼,而不一定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特别当产业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快速发展、快速响应、快速变化,是企业抓住市场机会的核心能力。当然快的背后一定是又好又快。

界面商学院:纵观亚马逊、阿里云这些大企业的云计算发展,您认为有没有值得中小企业借鉴的地方?

杜宇:阿里和亚马逊之所以做云,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业务有巨大的计算需求。假设淘宝平时最多使用100台服务器,到双11的时候,可能要拓展到1万台。但双11只有一天,另外的364天怎么办?它把剩余算力共享给别人使用。亚马逊最早的云也是为了黑色星期五,但黑五以外的其他51个星期都空闲着,怎么办?它把这个算力共享出来。是不是要转一个视频,你要不要做一个渲染,你用我的计算能力,然后按需付费。华为则是因为它本身就有生产制造能力——华为手机的云存储非常大,它也有存储资源可以拿出来共享,进行社会化的统筹。

这些企业的发展路径都是基于自身庞大的IT基础,说实话,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借鉴性不大。阿里云的成长不是从一个0到1的过程,它是从阿里本身的成长上面延伸出来的。

但是有一点,阿里云的成长过程告诉了我们创新的重要性。当我们认为产业已经稳固时,创新会颠覆整个产业的发展。联想原来是做桌面计算和服务器的,为什么它今天消失在了第一梯队?是因为产业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变革。创新发展是所有企业的核心命题,它更是中小企业实现“快鱼吃慢鱼”,引领产业的核心机会。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