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81

“叫停”家长判作业背后有何深意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11-24 17:30:080

原标题:“叫停”家长判作业背后有何深意

最近,辽宁、太原等地相继针对中小学生作业发布新政,“叫停”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做法。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至少已有10个省份的教育部门提出类似要求。老师批改作业本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今却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孩子的作业到底该由谁来判?判作业的方式只是简单地画对错吗?

问题1:老师该不该亲自批改作业?

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学生写作业、老师批改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有的老师把这项工作推给了家长。有家长感叹:自己平时工作本来就很忙,为了给孩子判作业,每天下班后还得重新学习孩子的功课,增加了不少负担,如今当家长真是太难了!难道老师不该亲自批改作业吗?判作业这件事为何变了味儿?

教师批改作业体现专业素养

文汇中学校长杨建

外地教育部门近来提出了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引发社会讨论。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赞同的觉得教师批改作业天经地义,教师就是要通过批改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才能精准教学。不赞同的觉得教师也很辛苦,又要上课,又要备课,现在有些学校的班级有四五十人,甚至更多,教师忙得团团转,很难做到每天作业全部批改,因此要理解老师。对此,我认为应该理性看待这件事。

我认为,教师亲自批改作业是理所应当的。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所以,此次的文件不是临时起意的产物,而是基于之前文件的再次夯实,引起热议的原因在于之前家长因拒绝批改作业而退群事件。

从教育规律来看,认真批改作业能够帮助教师真实有效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点的落实,甚至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上的漏洞、听讲的问题以及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端正学习态度。其次,批改作业的过程能让教师看到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效果,发现自己教学实施中的优点和缺点,精准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作业是对学习效果的最直观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从作业中了解班级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从中分析原因,积极加以解决,也可以针对某些作业细节及普遍性问题,改进教学方案,对学生开展进一步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当然,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和复杂性,不能仅看表面现象。我认为,批改作业的工作是不能由家长代替的。但是,适当背景下以适度共同体验为目的的家长参与是有意义的,以促进家长与孩子学习交流,前提是“合理参与”,这需要老师具有足够的专业水平。我们应该对教师不批改作业的行为说“不”,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问题,必须坚决制止。因此,严谨地分析教学内容,认真地设计作业内容,精准地指导学生学习,适度地布置作业应该成为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学校也需要认真研究。

以我们学校为例。多年来,我们学校一直聚焦作业质量,要求教师做到“两个坚持”和“两个减”,即:坚持精讲精练、坚持我留我批;减负不应付、减量不减质。我们觉得,想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必须要学会“加减法”。学校设立了课堂监控量表,对每堂课的各个环节和作业布置情况进行监控,每天都能有来自学生的对于每位老师作业布置情况的数据统计。通过课堂监控量表、学生访谈和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学校能及时了解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学校还致力于编写有特色的、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题。学校倡导“教师走进题海,学生走出题海”,实现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变“统一作业”为“自助餐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从短期看,这种改变似乎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但长远来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了减负又增效,增加了作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作业变成了检验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载体,实现了让每个学生每天有收获、每天有提高。

通过精简作业、创新作业等形式,我们学校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还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健康全面主动而有个性地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判作业的负担也就减轻了。

{image=1}

问题2:批改作业只是简单画对错吗?

一些家长反映,按照老师给的答案,自己虽然可以判断孩子的作业是对还是错,但现在的考试题非常灵活,仅限于简单地判对错远远不够,何况,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全部功课。所以,单纯让家长照答案批改作业,只能是把家长变成判作业的工具,达不到任何教育目的。在这方面,学校是不是能有更好的办法?

学校鼓励教师激励式评价

东四九条小学校长王凤岭

针对学生作业,我们学校对老师有明确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六要”:要向课堂要质量、要变课堂结构、要分层留作业、要亲自面批、要用眼卫生、要增加乐趣。其中,学校特别关注和鼓励老师通过激励式“面批”作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批改作业形式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尝试。

数学组的老师们尝试在作业批改中运用激励式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有的老师在班里开设评比栏,贴红五角星或填写相应分数,当天在学校完成作业且全对的孩子可以得到100分或小奖票,作业有错误但认真改的学生同样可以获得奖励。有的老师在孩子们的作业上加盖小印章或批注“加油!”“真棒!”“进步很大!”“书写工整!”“每天判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等亲切话语,在班级内展示优秀作业,树立学习榜样,随时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发现作业中的错误后,数学组老师除了在作业中标出,还要集体分析每日错题,并在课下一对一帮学生分析。

英语组的老师们会采用减免作业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奖励。凡是作业本抄写正确、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作业,均可享受下一次作业免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英语作业更多地突破了常规抄写、背诵,而是多让学生们通过制作小报、绘制故事书等方式提升语言能力。老师们并不苛求作品精致,而是重在过程,比如有个学生虽不擅长绘画,但能够用流利的英语将自己制作的绘本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老师便认为达到了教学效果,作业也给了高分。

语文组的老师们会结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留一些形式灵活多样的开放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比如说,低年级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所感,图文并茂,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爱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中年级学生在学习完每个单元的内容以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单元内容梳理和总结,集体交流学习方法,大家推选最佳学案和“学习之星”。有的老师给学习有方法、作业有品质的学生发放“免写卡”,自主选择当日免写作业。高年级学生按小组领取任务,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合作成果,或者是集体创作一个作品合集。这样的作业形式依靠的是生生互动、互促,对作业的评价来自于学生之间的赞赏与建议,老师不会陷于传统的判作业疲惫,学生也乐于参与,一举两得。

最近,我们学校还针对三年级至六年级的366名学生进行了调研。当被问到“除传统判作业方式外,你还希望老师用什么方法判作业”时,不少学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中包括“当堂以竞赛方式完成作业、现场公布答案”“简单的作业题请让我们自己互判”等。不难看出,学生们小小年纪已有了自己的思考,这也将成为我们今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基础。

{image=2}

问题3:少留作业家长是不是就能不代劳?

有家长提出,老师如果可以把作业留得少而精,就不用批改过多作业,也就不用请家长代劳批改作业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应该留多少作业算适量呢?

留作业要因学生而异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校长佟旌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本质,老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留作业、判作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过程。

老师留什么作业,这里边有很多讲究。一方面,老师需要留一些“机械性”的作业,为的是夯实基础,加强积累。比如让学生写写英语单词、语文生字和词语、抄写一些美好的诗句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雪球是逐渐滚起来的,知识也要慢慢积累,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另一方面,老师需要留更多“创造性”作业,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高层次的作业应该是能够训练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业,帮助学生发展思维,为学生创造潜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某种角度来看,留作业能够反映出老师的智慧。

留多少作业要因学生而异,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留的作业内容和数量可能都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比如,五年级《慈母情深》一课学习后,有的老师这样留作业:对基础较弱的孩子,要求他们掌握字词,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中老师和伙伴推荐的段落,搜集关于母爱相关文章,并在班会上与大家分享。对于学习基础不错的孩子,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对搜集资料进行分类、提炼重要信息,并组织语言,在全班进行“母爱”演讲。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可建议他们采取诗歌、美文等方式对主题进行创作。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各学校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严格遵循。

无论老师留什么样的作业,都需要有评判。俗话说,今日事今日毕,老师每天的授课内容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呈现的学习成果来验证;学生是否掌握了当天所学知识,也需要通过作业反馈的真实情况来检查。老师在评判过程中欣赏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欣赏着那份“自信”。同时,老师给学生以建设性意见,激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可以说,判作业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感的体现,有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假如把这个环节推给家长,老师便是应付差事,因为从家长批改的作业中,老师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

{image=3}

[专家观点]

教师是“作业”育人第一守护者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王海燕

作业具有全面育人的现实意义,教师是赋予作业以成长意义的第一守护者。树立服务学习的作业价值观、开展多元参与的作业实践,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现实课题,也是化解当下各种作业争论的现实路径。

就作业价值观而言,尽管家长、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但是作为专门从事教学的专业人员,常常也是学生作业的第一发起人,教师尤其应当对于作业的功能、目标以及落实过程有清晰理解和设计。例如有研究者从作业的实际内涵角度认为“作业即知识操练,作业即心智训练,作业即自我探究”,也有研究者提出“作业即游戏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可以看到业内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关注。而今天的作业,已经超越了类型之争,更多是聚焦于教师如何结合教学的目标任务,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锻炼与具体的学习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的作业价值观应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育人。

研究表明,当人处在一个赋予学习以意义的情境中时,学习就会得到促进。就作业的实施过程而言,教师从促进有意义学习的视角出发理解作业的时候,设计怎样的作业、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如何批阅作业、如何借助作业改进教学、把握学生学业水平,会整体纳入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全过程;会基于课程标准从作业的目的、完成方式、批阅及结果的使用等环节设计多样化作业。教师既关注课前的学情分析与设计,也会关注课上的学习进程,更会重视作业对于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反馈、拓展。由此,学生的作业会成为学习发生的多样态体验,展开基于不同任务、项目、主题的多样化学习。其中,有学生的独立学习,有小组合作开展任务性学习、项目式学习以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因此,作业还具有增进交往、互动、对话、理解、想象的社会学意义。

要让作业切实成为促进学生个人、群体学习的纽带,成为增进同伴互助、亲子关系、家校合作的“附带学习”,还需要教师将合理灵活的批阅作业方式与结果的使用纳入作业设计之中。以目前最常见的指向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巩固练习、相关能力锻炼的作业批阅为例,教师可自己全批面批,也可调动学生参与互评互学。但不论评阅的主体是谁,布置作业的教师都需要及时收集和分析作业批阅后的结果,或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反馈点评,或与不同学生、家长个别反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作业的评阅、被评阅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对同伴的学习指导和建议,更让教师自己进一步了解学生差异、水平、态度,营造共同学习的融洽氛围。此外,像活动类任务单式作业多是学生与家长、同伴共同完成的作业,教师可以在必要时邀约家长、同伴共同参与作业点评与分享,让作业具有启迪思维、增进交往、丰富生活的意味。而这些可能性的发生,都源自教师对于作业的意义理解、精心设计和具体推动。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