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562

老工业的沉默(图集)

澎湃新闻2020-11-30 18:22:220

原标题:老工业的沉默

摄影师简介

{image=1}

郝志斌,山东莱州人,1973年出生于甘肃临夏,自由摄影师,烟台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注人文纪实摄影,长期关注胶东半岛的渔业生活,以及老工业的前世今生。代表作品:《石头记》《老工业的沉默》

{image=2}

郝志斌 | 老工业的沉默

对工业而言,废墟是什么?是厂房被遗弃后斑斓的伤口。

这些残留的痕迹,遗弃的空壳,虽然已经锈迹斑驳,沉默无语了,但它们是中国老工业时代的历史碎片。

这些碎片,是时代的符号。

它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跻身世界现代工业之林,做出了不屈不挠的贡献和牺牲。

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莱州(原名掖县)作为胶东半岛的一座海滨小城,因矿产资源丰富而赶上了机遇。在新中国成立后启动的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时,这座城市紧跟时代,就开始前所未有的工业拓展,涌现了一批从无到有的优秀企业。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为莱州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工业单位达2735个,其中国营企业26家,县属企业36家,涉及化工、水泥、能源、机械、冶金等领域,较早成为了全国经济百强县。特别是1958年7月建厂的国营山东镁矿(原名掖县镁砂厂),当时职工就达3000多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制造遍布世界,成为“世界工厂”。那些传统工业结构单一、生产过剩、技术落后的老工业,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环保治理迫在眉睫。刹那间,老工业关停、废弃、倒闭、转型,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工业废墟”和“建筑废墟”。

莱州的掖县镁砂厂、掖县水泥厂、掖县玻璃厂、掖县大理石厂等大部分老工业,镌刻着曾经辉煌的旧工业印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江湖”,渐渐被人遗忘。

昔日火红的生产,变成了荒凉。

昔日的工业摇篮,成为附近村民抹不去的故乡。

当那些堆积如山、不能自拔的机器躺在废墟里的时候,迅速会把你带入那个热火朝天的工业年代。

当那些厂房和车间成为无声空壳的时候,曾经与之同甘共苦、日夜相伴的人们,在阵痛、纠结、困惑、迷茫和眷恋中,转岗下岗或告老返乡。

他们不会忘记曾经鼓励斗志的口号:“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因为世界就是这样。

{image=3}

搅拌池中的搅臂静静的指向12点20的位置。

{image=4}

透过沾满灰尘污垢的破碎窗户,老厂区沧桑的像一座城堡。

{image=5}

为了拆除设备,厂房墙面撬开了一个洞。

昔日火红的生产,变成了荒凉

{image=6}

厂房非常寂静了,偶尔有人来探幽。

{image=7}

凌乱的电缆穿墙而过,控制器只剩下了底座。

{image=8}

锈迹斑斑的爬梯下,堆着加工过的矿粉。

{image=9}

这个建于70年代的大礼堂,曾经是最集聚集人气的场所,生产动员大会都是在这里召开的。

{image=10}

遗弃在走廊的大宋体的泡沫科字,是那个时代的工艺。

{image=11}

工作服和安全帽遗弃在凌乱不堪的更衣室。

{image=12}

值班室的钟表上写着先进班组的字样。

{image=13}

采矿车间里的采矿车遍体伤痕。

遗弃的空壳,虽然已经锈迹斑驳,沉默无语,但它曾经肩负重任

{image=14}

配电盘肢体破碎,这里曾经是机器启动和照明的总开关。

{image=15}

生产平台上的条椅、风扇和控制按钮,布满了厚厚的灰尘。

{image=16}

轻烧窑炉像一座神秘的“城堡”,依然坚固地矗立在旷野。

{image=17}

一束光折射在车间的一面墙上,破碎的窗户和排风扇随风发出滋滋的声音。

{image=18}

那个时候工人么就是这样陡峭的台阶上运料,上料通道里的台阶基本上被磨平。

{image=19}

老工人的后代在老厂房找艺术灵感,唢呐与笛声在厂房内回旋,更加悦耳动听。

{image=20}

厂房里的设备拆除后,屋顶裸露着轻钢龙骨,光线折射进来,像座宫殿般的宽敞。

{image=21}

村庄与采矿区隔地相望,不少村民曾经在矿区工作拿工资,让他们骄傲过。

{image=22}

老职工手持的黑白照片,场景是他们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地方,他们的表情,就是对老厂的眷恋和说不完的故事。

{image=23}

各奔东西的工友们站在老厂区留影,背景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他们看到了现代化的成就。

昔日的工业摇篮,成为附近村民抹不去的故乡

{image=24}

纪实影社画廊

原标题:《郝志斌:老工业的沉默》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