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670

绿地构筑多元生态圈:不止是稳健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2-01 16:30:430

绿地构筑多元生态圈:不止是稳健

来源:羊锅说楼

六年前,当姜文的《一步之遥》正火热上映之时,房地产行业也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绿地以年销售额2408亿元力压万科,登顶当年的地产榜首。

绿地、万科,谁将是以后的“带头大哥”?

人们的争论还没定论,两位当事者已一脸淡定地转移了“阵地”。

万科说,“勇敢探路、坚定转型。”

绿地说,“不唯规模论。”

于是,房地产迎来“多元化”发展时代!

这些年,地产大佬们纷纷“出圈”,干起了“副业”。

碧桂园,研发机器人,承包超万亩无人化农场;

恒大,一边踢足球,一边卖矿泉水,还一边生产新能源汽车;

万科,开辟了养猪新事业;

绿地,更是“地产+”基建、消费、金融、健康、科创风生水起……

CRIC统计显示,百强房企中97%都布局了多元化的“副业”。

而在其中,绿地是走得最快最远的一个。

1

2017年-2019年,房地产业在绿地整体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已从53%下降到46%。

今年,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前三季度,绿地实现营业收入3417亿元,同比增长16%。

其中,仅有1464亿元是由房地产业贡献的,占比降至43%。

57%的营业收入,都是由绿地的非房地产业贡献的。

基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34亿元,占比39%。

消费等其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占比18%。

{image=1}

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经营格局,在绿地已然成型。

“副业”的比重比“主业”还高,在百强房企中,绿地堪称独一份的存在。

CRIC的数据显示,2019年30家重点房企多元化业务营业收入的平均占比,仅12.06%。

其中,在“多元化”方面备受关注的万科仅占4.14%,碧桂园仅2.24%,恒大仅2.72%,都远低于绿地54.12%的占比。

在“头部房企”中,绿地是最“不务正业”的一个。

也是最不像地产公司的一个。

2

六年前登顶房地产“榜首”,迎来最高光的时刻。

然而,绿地却为何主动谋求“转型”?

其实,早在万科郁亮抛出“白银时代”论时,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也在同时宣布,“地产开发最好的年头已经过去了。”

绿地认为,纯粹“买地造楼”的产业只会增加风险。

而运营服务、产业协同,将是影响企业发展成败的“生命线”。

在这种思路下,绿地快速切换至“不唯规模论,更重发展质量、盈利能力和长期安全稳定的可持续性阶段”。

从此,绿地坚定地踏上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多元化之路。

这条路,具体怎么走?绿地从一开始起方向就十分明确。

“绿地一直秉持的‘地产+’思路,和地产毫无关系的多元产业不是绿地的思路。”

在别的房企还在四处“探路”之时,绿地早已从容不迫地开启了绿地特色的“地产+”多元化发展之路。

即在巩固房地产等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产业、协同产业延伸,开展“有限多元”经营,打造“生态圈”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

3

经过几年的发展,绿地的产业“生态圈”已被打理得有声有色。

房地产项目开发,目前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30多个城市。

建成和在建的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近30幢。

投建大型城市会展场馆项目12个,展览面积超250万平方米。

落地“城际空间站”项目超20个,成为中国高铁经济的一道靓丽风景……

{image=2}

{image=3}

基建产业,迎来“大丰收”。

今年,“绿地大基建集团”正式组建,“布局东西南北中、覆盖投融建造管”的发展局面形成。

{image=4}

拥有1000亿级成员企业1家、500亿级成员企业2家,初步形成全国化经营网络;

拥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9项、甲级设计资质24项,涵盖建筑、市政、公路“三特三甲”资质;

20余家省级企业技术及工程技术中心、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国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余家装配式、钢结构、智能制造基地……

基建产业全年营收,仅次于六大央企建筑公司。

已成为继房地产后,绿地的又一个千亿级的产业板块。

未来,这一版块还将继续加大。

三年内,力争跻身全国行业前五。到2025年,将进入“ENR全球/国际承包商250强”前列。

4

除了两大支柱产业,绿地的商贸、旅游等消费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商贸,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已建立起以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为龙头、以物流供应链为基础设施、以线上线下零售为市场终端的上下游一体化业务链。

在全国23座一二线城市布局了贸易港分港15家、零售网点G-Super近100家……

{image=5}

酒店旅游,已开业酒店57家,在建及拟开酒店198家,遍布海内外70余座城市。

控股了原东航集团一级子公司上航国旅,还与巴塞罗那、汉诺威等全球顶级会展公司合作,形成了规模大、体量大的会展项目集群。

{image=6}

在金融等其他产业方面,绿地同样表现不俗。

金融,逐步形成了债权业务、股权业务、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齐头并进的业务格局,并拟注册设立绿地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康养,已在全国多地形成康养居项目近30个,并在建设运营多个康养谷项目,可提供康养旅居、远程医疗、健康体检等基础服务:

科创,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顶尖高校及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携手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赋能……

{image=7}

5

“生态圈”内各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也迅速凸显。

绿地的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一直保持着稳定而快速的增长。

2017-2019年,全年营收分别为2901亿元、3510亿元、42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7%、21%、23%。

利润总额,分别为191亿元、242亿元、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2%、26%、26%。

{image=8}

今年前三季度,绿地的各项经济指标仍持续保持增长。

实现营业收入3209亿元,同比增长9%;

实现利润总额228亿元,同比增长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同比成功转正,增长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15.36%……

{image=9}

绿地在武汉天河的会展业

与此同时,绿地的负债结构逐渐优化。

前三季度,有息负债较半年度稳中有降,短债比例持续下降,长期负债比例增至7成,较年初显著提升;

平均融资成本5.59%,保持低位并实现较半年度持续稳步下降;

现金流管控进一步增强,货币资金806亿元,结合长短债比例持续优化,短期债务覆盖及偿债能力稳步提升。

主要银行授信4150亿,已用信1872亿,未用信2278亿,信贷空间充裕……

6

经济指标向好,负债结构优化,抗风险力增强。

一切,都在朝着绿地最初的预期稳步前进。

而这又成了绿地进一步推动“主业”房地产转型发展的底气。

“产业协同是传统地产行业的升级,而不是去地产化,其内核本质是服务于房地产主业。”

从未设想过要背离房地产主业的绿地,在多元化的同时,也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房地产升级转型之路。

{image=10}

首先,是优化调整投资结构,给自己进行“微整形”。

将资源聚焦于核心增长极;发挥产业协同优势,获取更低成本的地,为企业“屯粮”……

仅2019年,绿地在长三角城市群的投资就已超2000亿元。

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收入也超过总额的40%,利润超过总额的50%。

接着,主动降负债去杠杆,让自己“瘦身”。

收缩海外房地产项目,加快去化商办、酒店等存量大宗资产,促进资金回笼;坚持“现金为王”,全面提升回款质量……

一番努力之下,绿地负债率逐年下降,被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赞“降杠杆的速度超出预期”。

再接着,增加“光明城市”、健康宅、科技宅等优质产品供给,提升企业“气质”;

积极推动“以工业化、装配化为核心”的建造过程精细化、集约化,让行为举止更“优雅”;

参与城市更新、打造“大服务”体系,让服务更个性、更体贴……

尽管已从“地产一哥”卸任,绿地的主业房地产却一直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

番外篇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房企们的共识。

可究竟把鸡蛋放在哪个篮子里,每一家的选择却不尽相同。

有随潮流走的,有谈情怀的,有跟着感觉走的……

选择的理由千千万,评价的标准归根结底却只一条,那便是业绩。

毕竟,产业首先只有“活下去”,才有价值可言。

从“账本”来看,绿地的“地产+”产业协同已然十分稳健。

拿地,凭借更强的综合能力,更容易获取“产城融合”大项目,更低成本地为企业“广屯粮”;

资金,背靠国资,手握基建、消费、金融等政策大力扶持产业,有效“对冲”房地产融资的逐步收紧;

产品,有全产业链可以轻松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保持精细化输出;

服务,将消费、康养等产业与物业打通,可整合出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评价一家房企的常用指标。

从这个方面来说,最不像房企的绿地又是最像房企的。

你以为的“偏离”,其实是在“聚力”。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