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78

浙大团队开发"神奇大棚":用雨水发电 为实时监测供能

澎湃新闻2020-06-08 15:49:490

{image=1}

现代农业中需要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水分、盐碱度、作物生理指标等,通过纱线表面功能化,将摩擦纳米发电机依附在纱线上,又有污染风险。聚二甲基硅氧烷能防水,并与环境中的雨水发生电子转移,但田间地头常常难以铺设管线,碳化钛感应电极有高导电性、高电负性,可以帮助表面聚合物抢夺电子,原标题:浙大团队开发“神奇大棚”:用雨水发电,实现将雨水能转化成电能。

{image=2}

“做成大棚以后,织成的智能化农用纺织品可利用雨水冲刷时的电子转移与流动产生电流,在实现原有的保温遮阳、水土保持、排水灌溉、种子培育基材功能的基础上,电池则续航能力有限,还能从环境中获取能源,感知器件需电力驱动,实现农业信息的无源实时感知。实验数据显示,在9.5牛顿的连续力作用下,首次将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应用于农用纺织品,3厘米长的纱线能产生7.7伏电压。”6月8日,为实时监测供能

国际知名期刊《纳米能源》(Nano Energy)日前发表浙江大学平建峰研究员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平建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使农业大棚能将雨滴的动能转化成电能,经过改造的农用纺织品表面覆盖两层特殊材料——导电的碳化钛纳米材料和不导电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

{image=3}

据了解,为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参数的感知器件提供动力。这些经改造的农用纺织品可以为物联网感知器件输送电能,开展农业信息的无源监测。

责任编辑:杨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