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465

伟明环保:“垃圾焚烧”行业的佼佼者,高回报率能否复现?

新浪财经2020-12-08 07:09:251

文/理逻 陈天元(实习生)

长久以来,投资者们说起垃圾焚烧行业,第一反应往往是摇头。“重资产,低回报,长周期,能活着全靠政策救济”,似乎是环保企业抹不去的烙印。

然而近几年,这条不显眼的赛道中,却涌现了一些增长迅速、业绩惊人的企业,伟明环保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温州私企,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了60%以上毛利率和40%以上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逼近30%,哪怕对比科技企业也鲜有敌手。

不过,市场对伟明环保的看法则十分谨慎。截至目前,伟明环保动态P/E仅为21.5,与其盈利能力并不相符,而“利润造假”、“会计操作”之类的质疑也不绝于耳;但翻遍公司的项目信息,似乎又很难找到切切实实的证据。

所谓疑罪从无,不妨看看,伟明环保是如何实现超高利润的,其商业模式又能否在未来复现呢?

一、如何实现利率领先?

根据年报,伟明环保2013-2018年总营收复合年增18%,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27%,利润率稳中略升。近三年,伟明环保分别实现61.29%、60.30%、61.99%的整体毛利率与49.24%,47.71%、47.69%的净利率,ROE始终处于20%以上的高水平。

从伟明2019年报披露的主要竞争对手中找,盈利冠军绿色动力毛利率58.5%,净利率仅26.2%;光大环境、瀚蓝环境等国资龙头,毛利率仅在30%左右,比规模小许多的伟明低了不止一个量级。

那么,地处一隅的伟明环保,是如何做到利润超行业水平20pct以上?

论及伟明的盈利问题,离不开垃圾焚烧细分的商业模式。在产业上端,企业承接各类垃圾处理业务,并按吨数从政府处获得事先议定的处理费;而在下端,企业焚烧垃圾发电向各地国网输送,得到收入及补贴。

图1 行业上下游关系

{image=1}

对此,一位从业者戏称,垃圾处理 “连原材料都能收钱”,属于典型的暴利产业。行业的限制主要来自资质以及政策——持有特许经营权才能入场,上下游的处理费和电价又完全受政府控制。

目前,国内垃圾发电项目主要采取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转移)模式。项目初期,企业一次性向政府购买特许经营权(通常期限30年),在1-2年建设期内部署设备并负责运营。经营权到期后,产区设备将由政府无偿接收。

BOT模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

其一,BOT项目中企业通常会将在建工程和购置经营权的花费转入无形资产,造成资产结构膨胀。例如,2019年末,伟明环保账上有无形资产35亿,而固定资产仅有2亿。

其二,项目的投入集中在前1-2年,回报却平摊在30年的经营期内。因此,垃圾处理项目存在回报周期长、流动性差的潜在风险,会在行业上升阶段内积累。数据显示,2019年伟明环保资产周转率仅0.32;扩张势头更猛的旺能科技该指标已经接近0.1,意味着当前收入接近10年才能覆盖既有投入。

实际处理中,该类无形资产一般按直线法在经营期内摊销为营业成本。一种观点认为,伟明环保通过延长年限等手段,做薄无形资产摊销成本,以保证利润。然而比较数据发现,2015年以来,伟明环保每年无形资产摊销额与期末余额的比值在4.5%-5.5%之间,摊销额占总成本的比重由25%左右逐渐降至15%。相比同行,伟明环保的摊销率反而更高。

图2:伟明环保及竞争对手无形资产摊销率

{image=2}

据年报披露,2019年伟明环保总营收7.74亿元中,处理费(包含餐厨垃圾、渗滤液处理和垃圾清运业务)合计为0.6亿元,仅占总营收的7%;收入主要来自项目运营(4.19亿元,占比54.1%,同比增长25.87%)、设备销售及技术服务(2.95亿元,占比38.08%,同比增长36.71%)两类业务。

图3 伟明环保2019年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image=3}

两大主要营收项目都呈现出高利润:项目运营毛利率高达66.34%,在各项业务中位居第一;设备销售及技术服务次之,毛利率57.24%;两类业务复合后,毛利率仍有63.1%的高水平。

对比同业,2019年度对于焚烧项目的毛利率,绿色动力达到58.12%,旺能环境达到52.85%(包含上端业务),均处于较高水平。以上主营垃圾焚烧发电(占比>90%)的上市公司,2019年毛利率普遍50%起步;而将关注分散在上端处理的企业则不尽如人意:中国天楹整体毛利率15.24%,净利率4.14%;维尔利毛利率30.51%,净利率11.77%等等。

而伟明的业绩能在优中拔优,设备-运营的产业环节联动带来的管理交易是其另一个保障,也是投资者质疑的另一个重点。

2019年,伟明环保单独计算了设备销售收入6.9亿元。但根据财报,其中6.43亿金额销往伟明设备等全资子公司,属于关联方交易;且其中99.9%以上用于在建的BOT项目,服务于运营业务。

不妨假设:如果伟明环保设备不能自产,需按成本2倍以上的关联交易价格外购,利润尚有几何?简单估算发现,项目运营业务毛利率将由63%跌落至43%。

设备自给对盈利的提振作用可见一斑。并且,设备环节不受垃圾处理费、电价补贴变动的直接影响,也能当做运营行情见底时的“避风港”。

此外,财务上的一些因素,也对伟明的盈利有所扶助。

有券商指出,对于经营期内大修的成本确认,伟明环保在会计处理上与众不同。伟明定期将期内发生大修费用的现值计提为预计负债,并将其增加额确认为利息费用;同行则直接计入营业成本。此举会使账面毛利高于实际表现,净利润则会相对平滑。

二、如何突破区域壁垒?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垃圾处理行业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本地集团在获取地方政府项目时具有天然优势。同时,某一地区的业务通常有且只有一家运营,项目落地后基本不再有准入机会。因此,环保企业的业务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例如,2019全年,广东国资委背景的瀚蓝环境83.01%营收来自广东省内等。同样,浙江省内项目部署了伟明环保74%的产能,并提供了88.21%以上的收入。

然而,据《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长期专项规划(2019-2020)》统计,2018年底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比例已经达到65%;在伟明的大本营温州更是趋于饱和,焚烧比例高达96%。省内竞争方面,主要对手旺能股份2019年无形资产已达到32.16亿,同比增长114.69%,同时保持36.5-37.5%的高净利率,步步紧逼。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占总量的58%,焚烧发电模式渗透率不足40%,存在大量市场空白。由沿海省份向内陆省份转移、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镇下沉,是垃圾焚烧增量的趋势。据公告,至2018年,伟明环保在浙江省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5.88%,但在全国市场中仅占有4.17%,未来公司能否顺利开展省外业务是关键。

公司在积极全国“跑马圈地”方面,关注起两条突破口:通过PPP等模式加深与当地集团的绑定,以及通过设备销售从上游渗透市场。

PPP项目中,代表社会资本的环保企业提供承诺和部分资金,由政府指派代表出资弥补可行性缺口。PPP与BOT模式并行不悖,项目的建设、运营仍由企业负责,原有商业模式几乎不受影响。

一位学者分析,在PPP项目协议签订的博弈中,企业更注重经济产出,而政府方更重视社会效益。因此通常情况下,企业参与PPP相当于加杠杆经营,可以显著放大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良性PPP项目既可以盘活地方政府的冗资,也可以强化政府对社会性行业的监管和考核,受到政府负责人喜爱。

2020H2,伟明通过PPP、合资模式,在河北卢龙、贵州罗甸、福建武平等地区均有所斩获,竞得一系列以生活垃圾处置为主的新项目。

通过设备制造进入产业上游,也许是一条暗线。目前,垃圾焚烧企业能够实现设备自产的不多,仅光大国际、伟明环保、重庆三峰等寥寥几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闫大海等曾表示,焚烧设备国产化是未来趋势,国内设备厂商将直接受益。公开数据显示,进口焚烧设备于国产的差价超过30%,但两者技术和效率上差距已经不大。

2019年,伟明环保完成首批设备外销,总价值约0.5亿万元。行业的地方保护主要针对项目竞标,而对上游销售完全放开;如果能够通过设备业务打入其他地区的供应链,无论是通过议价汲取利润,还是并购下游运营商直接入局,都是伟明跨区域战略的突破。

据不完全整理,年初以来公司中标的至少11项垃圾处理项目中, 6项为省外业务经营权,分别位于江西宁都县、江西安远县、江西安福县、河北卢龙县、贵州罗甸县、福建武平县,预计总处理效率高达3300吨/天。

公司规划显示,在建与筹建产线中,浙江省外项的比例高达75%,其中江西占比超三分之一,产能增量已经超越浙江。由北向南看看,黑龙江、河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均有项目开花。

三、如何复现高回报率?

伟明环保的底气,直接来自于其高投资回报率;而高回报率,则来自于其高利润率和轻资产模式。

2018、2019年,公司ROE分别达到28.74%、26.54%;2020Q1-3,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伟明环保ROE为19.52%,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5pct,但在业内仍一枝独秀。Q3资产负债率39.83%,同比上升仅2‰,相比龙头光大国际(64.32%)、瀚蓝环境(66.96%)等的重资产结构,其杠杆率十分优异。

据国盛证券测算,以标准吨垃圾发电量320度计,随债务融资利率在4.5%-7%移动,伟明环保项目整体内部收益率由9.2%向7.6%移动,在行业内已为翘楚。

然而,伟明环保想要将业绩上的优势转化为胜势,还需要回答好两个问题:

其一,对于不同区域,现有高回报率是否具备可复制性?

诚然,现有数据来看,伟明在运营成本效率上表现优秀,销售、管理费用率不高且基本持续走低。然而,当业务重心由浙江省转向全国时,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考量。地方政府办事规则、效率不一,客场竞标是否需要让利?部分地区垃圾处理费较低,补贴可能不及时,是否会影响利润及现金流?各地气候、环境、生活垃圾构成殊异,现有设备能否保证效率?设立外地子公司、外派员工,会提高多少管理成本和薪酬?PPP模式历史尚浅,BOT短出长进,会不会有暴雷风险,成为下一个盛运环保、东方园林?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实际上,情况恐怕不太乐观。根据财报,2019年公司在浙江省内业务整体毛利率63.52%,但省外业务整体毛利率只有48.69%,差距高达15pct。就省外业务而言,全年营收为2.39亿,环比增长58.03%;但总成本为1.22亿,环比增速达到104.02%,成本端压力陡增。伟明环保能否克服“水土不服”,将“浙江经验”与各地接轨,尚需要时间检验。

其二,在可见的未来,现有高回报率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事实上,垃圾焚烧的高利润,并非行业内生,受政策影响摇摆很大。收入依赖地方定价、国家补贴和税收优惠,长期来看并不稳定。

首先,处理费方面,根据地区、年份的不同,定价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根据相关新闻,早在2007年,北京市垃圾处理费已达到每吨基准153元+补偿50元;而2015年处理费曾进入低谷:12月浙江绍兴某2250吨/日的大型项目由重庆三峰中标,报价仅18元/吨,达到1999年以来新低。目前处理费已经回暖,主要集中在60-150元区间,地域间差异依然显著。

其次,根据相关政策,每吨生活垃圾发电上网在280Kwh以内部分,全国统一实行0.65元/Kwh的补贴标准,是垃圾焚烧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目前,环保发电产业中,光伏、风电等产业已确定于2021年全面停止国补,实施平价上网。偏安一隅的垃圾焚烧发电相关政策是否也会生变,不得而知。

最后,垃圾焚烧行业属于环保项目,目前在税费上享受“三免三减半”优惠——即取得经营收入前三年免缴企业所得税,第四到第六年缴纳额减半。2019年,伟明环保缴纳所得税总额1.31亿元,仅占税前利润11.88%。相比25%的常规标准,减税为公司节约支出达1.45亿元,达到当年归母净利润的14.68%。同时,企业增值税上也存在退税政策,电费收入即征即退100%,垃圾处理收入即征即退70%。项目脱离优惠期后,回报率上会出现明显的减少。

近年来,伟明环保似乎已经遇到了瓶颈。现金流量表显示,2019年,尽管公司经营性现金收入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但年末账上现金余额却降为7.66亿,同比降低35.08%。至2020H1末,现金余额降至4.53亿,已经无法覆盖当前应付账款及票据。部分原因在于,2019年由于旗下海滨公司、武义公司、界首公司、万年公司、玉苍公司项目遭遇补贴拖欠,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增长了48.42%。

负债方面,2020H1公司长期有息借款达到10.68亿,同比增长166.33%;同期,短期借款自上市以来首次在报表中出现,金额为1亿。11月25日,伟明环保发布公告,通过上交所发行总额12亿元的可转债,由中信建投承销,筹得资金将主要用于东阳市、双鸭山市、永丰县三处发电项目的前期投资。

今年两会期间,王会生指出,发达国家的环保市场都经过一个“由乱到治、由散到合”的过程。垃圾焚烧行业的空间壁垒将逐渐消弭,竞争趋向规范透明,市场资源向头部集中。众多地方佼佼者中,势必会孵化出新的全国性龙头。

不过,一位机构投资者则悲观地认为,伟明环保维持其高盈利能力的难度极大。“过去几年伟明环保在浙江省内的高速发展是公司的蜜月期,未来省外扩张险阻重重,如何保证盈利能力与成长性的平衡是公司面临的重大难题”。

责任编辑:戚琦琦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