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8603

老龄社会挑战严峻,江苏探索如何驱动“科技向善”

澎湃新闻2020-12-09 09:19:290

原标题:老龄社会挑战严峻,江苏探索如何驱动“科技向善”

2001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凯博文教授的妻子,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只能控制,无法治愈。凯博文教授十年照护最大的体会是——科技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与社会科学合作,推动技术能够更公平和广泛地使用。

十九九年后,他把这样的想法和研究项目带到了中国江苏,一个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富裕省份。具体合作方是江苏省一个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政府平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南京市溧水区。

中国老龄化挑战严峻——在12月8日举行的适老社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签约仪式上,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景军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过去25年来,我国是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02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14%——每100个人里面就有14个人超过65岁。

然而,与老龄化加剧相对的是,养老服务供给远远不足。一些现实痛点有待技术解决,技术市场化之后,如何公平分配,让需要的人能用到这些技术,也有赖于社会科学多学科参与。

促成跨国合作的机缘是两年多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与凯博文教授的一次谈话。此前,肩负着科技成果转化使命的江苏省产研院,从未涉足过养老领域,论证项目可行性花了两年时间。最终说服他们的是,凯博文教授个人十多年来的照护亲历,以及调研发现老年人生活面临的心理、社会等等种种问题。

“我们以为对老人好就是子女给钱,但实际上老人想要的是陪伴和沟通,比如量血压这件事,老人更在乎的是量血压时候有人能说说话”。江苏省产研院院长刘庆向澎湃新闻表示。

同时还有些对于技术适用上的误解。“老人机难道真正适合老年人?未必”。该中心主任、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潘天舒教授向澎湃新闻表示,一些看起来为老年人设计的东西并不适合老人,而有些为年轻人开发的产业和服务,其实对老人也大有好处,比如智能手机等。

相比于单一的看起来冷冰冰的“科技”,“凯博文教授特别强调‘社会科技’这个概念,他认为科技应该像胶水一样起到‘团结’、‘凝聚’的作用。要带来温度,具有人文关怀。”

这意味着,不仅要像通常的产学研合作,要有技术与需求的对接,同时还要求有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参与。这一项目因此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参与,学科涉及社会学、人类学、公共健康等学科。

凯博文教授表示,本次合作重点研究如何帮助衰老、孤独、失能老人以及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让老人晚年过得更加幸福、有意义。

技术走向市场的初期,政府的力量同样重要。今年3月,江苏省产研院和南京市溧水区接触后,很快敲定了合作,溧水区是南京市的“南大门”,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将大健康及养老产业作为地标性产业打造。

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陈玉铭介绍,除了载体建设、人才政策等普遍性支持外,溧水区还将在相关产品的应用场景、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另外,民政部、卫健委等部委正在探讨养老标准认证中心的落地。

据介绍,该适老中心项目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成立公司,项目团队、江苏省产研院投资平台、溧水经开区投资平台分别入股65%、15%、20%。“可理解为江苏省产研院下属的专业研究所,受江苏省产研院考核管理,同时也有溧水区政府的绩效要求。包括高新企业孵化数量,申请专利数等等。“陈玉铭介绍。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