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344

泡泡玛特王宁:我们不是一夜暴富 早期还骑三轮车拉货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2-12 14:02:300

来源:雷帝触网

泡泡玛特今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38.5港元,募资50.25亿港元。泡泡玛特开盘价77.1港元,较发行价涨100.26%,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泡泡玛特收盘价为69港元,较发行价上涨79.22%;以收盘价计算,泡泡玛特市值为953亿港元。泡泡玛特由此成为国内潮玩文化领军股。

泡泡玛特创始人、CEO王宁1987年出生,目前为33岁。IPO后,王宁、杨涛夫妇仍持股49.8%,这意味着王宁夫妇身价近500亿,晋升顶级富豪行列。

泡泡玛特不是一夜暴富

虽然人很年轻,但王宁创业的时间却很长。

王宁曾在2019年5月说,“我从自己刷墙,开第一家实体店,做零售业,是在2008年5月13号,到这周末就是整整11年了。我们是创业老兵了,单泡泡玛特这个品牌就有9年了,只不过这两年大家会听到我们多一些。”

泡泡玛特上市当天,王宁接受雷帝网创始人雷建平采访时说,特别想跟大家分享泡泡玛特的创业故事,真的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所谓的一夜暴富。

“我们真是很努力,很努力,最开始骑着三轮车拉货、自己刷墙,用了这么长时间做到现在。新闻喜欢追求热点,大家总是一句话带过。泡泡玛特十年了,前三年好像还在亏损,现在起来了。”

王宁说,今天看泡泡玛特团队都还很年轻,现在看年轻是好事,但回到十年前,一个小孩,做什么都没人理,没有任何资源和本钱,还是挺难的。

“我们开第一家店的时候,付不起设计师费,都是自己动手。我不知道多宽的通道走着才舒服,就用粉笔把柜子都画出来,自己在那儿走,看柜子间的通道合不合适。”

为了弄清楚吧台多高是最舒服的,王宁还跑到ZARA的吧台去比划,量这个位置到地面的距离。王宁说,泡泡玛特真的是从零开始学,甚至所有的操作系统,怎么给商品贴标签,怎么把系统跟商品信息连接,打印出来用什么材质,都用了很长时间。

“最早期时候,就开一家店,还卖那么丰富的货,我们天天全国各地到处跑,去广州、义乌等,常年出没在北京的批发市场,那个时期还是挺难忘的。”

要控制好小宇宙 做更伟大的事

王宁在最初创立公司时,对标香港公司“LOG-ON”的销售模式,定位 “潮流生活小百货”,售卖家居、文具、箱包、饰品、玩具等生活创意产品。与此同时,王宁开始思考如何将公司从渠道商升级为IP运营方。

2015年,公司注意到Sonny Angel系列潮流玩具产品复购率极高,贡献了公司年销售额的30%。自此公司开始尝试推出自营潮流玩具,2016年4月取得Molly的IP授权并引入盲盒玩法、 6月上线潮流玩具社区“葩趣”APP,开启向IP孵化运营商的转型,才成为中国潮玩文化的开拓者。

当前,泡泡玛特最大IP为Molly形象为主,嘟嘟的嘴唇、大大的脑袋、Q萌的身体、繁多的角色和风格,让泡泡玛特在造型上吸引粉丝。

泡泡玛特很受年轻人欢迎,主要靠盲盒模式,盲盒是指装有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的周边(玩偶、手办)盒子,或装有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的盒子。盲盒形态已成新一代消费者成瘾性消费。

谈及这段创业历史,王宁说,不觉得泡泡玛特现在成功了,也不想让大家感觉泡泡玛特团队现在达到了人生顶点,团队还是挺平静的。

最近,王宁跟团队说得最多的是,看那么多超级英雄的故事,都是莫名其妙被打了一针,就成了超级英雄,拥有超能力。这一针就好比一个小宇宙,有可能是财富,有可能是名誉,有可能是权力,

打这一针,多数人会实验失败,撑不住这个小宇宙,也有些人能撑住这个小宇宙,但是成了灭霸,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控制好这个小宇宙,成为超级英雄。

王宁说,“我们内部一直在说这件事情,希望我和团队控制好自己的小宇宙,虽然权力、财富、名誉可能在增加,但我们可以用这些做我们认为更伟大的事情,希望我们能够耐下心来做一个好的品牌。”

以下是对话泡泡玛特CEO王宁实录:

提问:潮玩市场近年来呈爆发式发展,泡泡玛特上市受到市场的认可,在您看来爆发的原因有那些?

王宁:在日本,整个类二次元产业占日本国民经济的3%,而在国内我们占的比例远远不到3%。

这3%意味着,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后,更多年轻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感,而不是纯粹的刚需。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关注情感类的、非刚需的消费,泡泡玛特就是其中的代表。

提问:泡泡玛特在平台化运作中,挑选运营IP的逻辑是怎样的,怎么才能复制出下一个Molly?

王宁:我们公司已经做了十年,积累了很多运营的门槛,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团队,大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团队做出来的,而且是从很早之前我们就一起努力和构思的,我非常感谢我们的团队,也相信团队未来会有更强的战斗力。

第二,通过这十年的努力,泡泡玛特搭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从IP的挖掘,供应链的整合,消费者触达到文化的推广。

在三四年前,甚至五年前,我们要把玩具卖给大人,大家会认为这是一个不存在的市场,因为“大人不会买玩具”,这就像把洗发水卖给没有头发的人一样。

那个时期我们是非常艰难的,但是艰难也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这个行业的基础设施,现在这个平台形成了非常好的生态的闭环,在这个平台上会诞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

提问:名创优品将进军潮玩市场,最近开设了独立的集合门店,对标泡泡玛特,您怎么看?

王宁:对于竞争对手,我们还是保持相对开放的态度。比如每年泡泡玛特在北京、上海举办的潮玩展,不仅展出我们自己签约的艺术家,其他非签约的艺术家,甚至竞争对手,我们也都会邀请他们参加潮流玩具的展览。

目前这个阶段,潮玩还处在一个文化的萌芽期,我觉得有更多人一起推出潮流玩具,推广潮玩文化是非常好的。不止名创优品,星巴克也在做潮玩,宜家也开始推出潮玩,我们觉得还是挺自豪的。

几年前我们还需要跟大家解释什么是盲盒,而两三年后,一代年轻人都知道什么是盲盒了,而且我们可以影响到一些国际品牌,让星巴克、宜家等很多头部的企业参与进来。

当然,中国的商业状况是,如果大家认为一个行业是风口,就会有很多人跟风参与进来。

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是,第一,我们在这个行业坚持了很长时间,深耕了很多年,我们有非常强的竞争壁垒。这十年我们一直是一家 To C的企业,我们的门店都开在国内最繁华的购物中心,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多年前就没有商业秘密。大家很容易了解到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但这个行业并没有真正出现能跟我们形成竞争关系的企业。

这说明,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定门槛的,一方面是我们这十年的耕耘,积累的经营门槛、团队门槛、行业门槛。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最重要的门槛是IP,我们早期签到了很多非常头部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就像周杰伦、五月天一样,而你不可能花钱再造一个周杰伦。

当你可以用钱理性地计算出它的价值时,它就是一个更隐形、更高的壁垒。

周杰伦20元一张的专辑卖得很火爆,那我随便出一张专辑,卖2元难道就更有优势吗?其实这不是价格的问题,我们从来不认为低价会对我们造成冲击,明年我们会推出更多收藏线的产品,马上会跟大家见面的1000%、400%的超大手办,就是更大、更具收藏价值的高端产品。我们在这个产业里的积累还是相对比较深的。

提问:此前泡泡玛特表示想成为中国的迪士尼,现在对外讲的是做中国的泡泡玛特,是什么样的原因推动了这种思路的转变?

王宁:最早,泡泡玛特提过想要做中国的乐高,做中国的万代,是因为我们也是做玩具的公司,像万代一样,可以把很多IP变成大家喜欢的手办。

同时我们也在学习乐高,希望像它一样做一套自己的语言和体系,这就是为什么在早期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做盲盒,因为盲盒有它的标准尺寸、标准玩法,也是希望形成泡泡玛特的一套“语言”。

但是我们跟乐高最大的不同是,乐高沉淀下来一套语言和体系,我们除此之外,还沉淀出非常多的IP,就像迪士尼用它的电影孵化IP一样。

并且,迪士尼的消费品市场规模非常大。我们也刚好是做玩具的,又用很好的方式孵化IP,所以我们想,将来有一天我们是不是可以像迪士尼一样,拥有非常多有价值的IP,并将IP很好地商业化。

那为什么我们跟迪士尼又不一样?一定程度上,我们其实更加平台化,并没有把迪士尼作为我们的对手,跟它成为一个纯粹竞争的关系,我们跟很多各类IP伙伴都属于竞合关系,甚至合作更多。

比如,我们跟迪士尼、环球、华纳都有合作,希望变成很多IP企业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更加平台化。

而从IP孵化的角度来看,以前大家做IP的逻辑是通过非常重的内容来做,但是每个时代都在变,就像国外TiKTok相比传统视频网站更为火爆一样,每个时代抢占用户时间和孵化IP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不一定完全要用原来的框架思考到底如何孵化和运营IP。

提问:对潮玩产业进行深度改造,可能会遇到我们想不到的问题,会不会有一些看不见的对手突然从其他领域就杀出来了?

王宁:我们这么多年的核心是尊重时间、尊重经营。为什么尊重时间呢?因为我觉得再复杂的商业模式都是人做出来的,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这些东西都关乎经营,这是我们最在意的。

而且我们做的不是互联网产品,我们做产品研发,一个系列需要5到8个月的时间,还不包括之前的设计、创作阶段。从拿到草图变成产品需要5到8个月的时间,谁去做都需要这个时间,这个时间很难压缩。

我们开店做了这么多年,从零开始学习如何开好一家店,门店跟线上非常不同,店里所有细节的迭代都花了很长时间,到底柜子多高、多宽,灯光什么颜色,音响怎么调会让大家觉得舒服,服务流程是什么样的,标签大小等等,你会发现有非常多的小细节。我们也算新一代中国实业家,我们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产品、门店,实业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钱,而是经历

提问:有没有过某一个时刻,发生过对公司的存亡有决定性影响的事情?

王宁:我是一个挺乐观的人,总有朋友问我,有没有哪一天感觉坚持不下去了,痛哭流涕,感觉像《中国好声音》一定得讲出点痛苦的故事一样。我还是一个相对乐观的态度,我们团队也很乐观。

大家传我最多的一个段子,十年前我跟所有人说,大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跟着我一起干,十年以后,我们上央视讲述我们成功的故事,要么十年以后,坐在电视机前听我们讲我们成功的故事。

我们2006、2007年的时候,比现在青涩太多了,都是一个个大二大三的学生,举着杯子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钱,而是经历,我们要做一家公司来证明我们自己。

十一、二年前,我们就种下了一个种子,一个树的种子,我们并没有像草一样乱长,看起来长得很快却没有价值;我们也没有像花一样,长了一点点就自我欣赏。我们真的是耐下性子,像树一样扎根。

A和B的过程是往下长的过程,C好像大家看到这个小树苗一下子长大了,就说“你看你长错方向了吧,往上长不就直接长大了吗?”其实之所以我们现在往上长,是因为当年我们往下长了很长时间。

———————————————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马婕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