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中方实现远端防控“码”上见效
原标题:外交部:中方实现远端防控“码”上见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今天(17日)举行的外交部“2020年度领事工作吹风会”上,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崔爱民介绍中方为降低疫情跨境传播风险所采取的远端防控等举措。
崔爱民表示,中方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远端防控,通过防疫健康码国际版、远端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举措,为来华人员织密“防护网”,为疫情防控筑起“防火墙”。
自4月上旬起,参照国内有关防疫健康码做法,在疫情输入风险较高的27个国家首先实行健康码国际版。旅客连续14天填报个人健康状况,最后凭绿色健康码登机来华。中国公民还可依托健康码小程序,快速申办“核酸码”登机回国,实现了远端防控“码”上见效。截至目前,健康码注册用户已超过150万。
随着各国核酸检测条件成熟,中方结合成功试点经验,从7月起开始实施远端核酸检测措施,到9月底已实现对所有通航国家和所有来华乘客的全覆盖。进入秋冬季以来,中方又对来华人员增加血清抗体检测,为确保国际旅行健康安全、降低疫情跨境传播风险加上了“双保险”。
崔爱民表示,在实施“双检测”时,对一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国家,采取了两次核酸检测等替代方案。驻外使领馆还综合考虑检测质量、性价比、便捷性等多方面因素指定检测机构,同时对检测机构名单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检测质量。针对检测、中转确实存在困难的个别情况,驻外使领馆根据当地实际作出灵活处理,经过相互之间以及与外方的协调沟通,尽可能协助大家安全、顺畅地踏上回国旅程。
截至目前,“双检测”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落地。驻外使领馆累计审核了近53万份检测证明,阻止了3.8万名很可能“带疫”旅行的人。
崔爱民强调,对于这些人,我们不是一阻了之,而是安排和帮助他们进行救治。事实证明,远端检测措施最大程度防止了旅客途中感染,有效降低了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总台央视记者 章林 赵超逸)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突破火箭回收关键技术!中国又攻下个“全球首次”
据了解,通过二次点火实现再入减速,降低火箭一子级着陆时的速度,二次启动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火箭垂直回收过程,还可以应用于火箭发射入轨过程,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在第一次点火助推火箭一段时间后,关机让火箭滑行到适当的位置再次进行点火助推,在节省燃料的同时,提升运载能力。0000商务部将对诺基亚爱立信实施出口控制?外交部回应
{image=1}[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李司坤]近日,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如欧盟国家效仿美英在5G网络中禁用华为,中国商务部将考虑实施出口控制措施,阻止诺基亚和爱立信公司向其他国家出口在华制造的产品。在21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环球时报》记者询问发言人汪文斌对此能否证实。0000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三名副校长:顾涛、王轶、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班子新增三名副校长。9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查询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注意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顾涛,法学院院长王轶,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现已出任该校副校长。官方简历显示,顾涛,男,汉族,1970年6月生,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image=1}0000最近老出事,“冷链”是个啥子链?
冷库就是个大冰箱吗?“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古人用冰贮藏食物,昂贵而稀罕,有效防止了食物腐败。可如今,咱们面临一个新问题——细菌和病毒是两码事。让食物腐败的是细菌。它们通常在4℃—60℃这个区间里无比活跃,尤其是35℃—37℃,正好是人的内脏温度,也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最适生长温度。但是一旦低于4℃,细菌增殖就明显放缓,所以低温会明显遏制绝大多数细菌。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