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把绿色发展作为成长坐标 8年时间建设巨大城市"生态绿芯"
原标题:西宁:把绿色发展作为成长坐标
来源:光明日报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十三五”以来,青海省西宁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认识“生态似水,发展如舟”,通过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创新机制,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发展理念、城市风貌、产业路径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一批绿色发展关键指标显著提升,探索出了一条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
理念:在绿色发展中深入人心
“我们准备用8年时间建设一个巨大的城市‘生态绿芯’,这就是总面积32.6万亩的西宁西堡生态森林公园项目。”西宁市市长张晓容说,这个项目直接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西宁的深入人心。
“十三五”期间,西宁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成长坐标,全面实施“绿色人文”建设行动,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西宁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主任徐进告诉记者,西宁市提出“抓绿色发展就是讲政治”,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一大批重大项目和亮点工程的实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个个绿色项目成为新时代幸福西宁的绿色名片。西宁人对绿色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越发强烈。”张晓容介绍,几年间,西宁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西宁得到推行,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更可喜的是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全社会基本形成。
生态:在绿色本底上不断改善
“南北山1989年的森林覆盖率仅为7.2%,现在达到79%。”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绿化科副科长陶静说,南北山是古城西宁的标志,夏日从西宁任何地方远眺,目之所及,一片翠绿。
“十三五”以来,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期待,西宁市全面实施了“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治理能力”等建设行动。
西宁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自然保护区1个、湿地公园1个,全市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3平方米。同时,西宁市空气优良率从2015年的77.5%上升到2019年的86%,连续5年在西北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高原绿”“西宁蓝”成为西宁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的幸福底色。
2015年以来,西宁先后实施南川河、湟水河干流、北川河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河道42公里,形成137万平方米的景观水域,初步建成了以湟水河为“彩带”,湖、渠、库、湿地为“明珠”,彩带明珠交织贯通的区域性大水网系统和城市水环境生态圈。西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2.53%,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达到省级标准。
产业:在绿色跳板上创新突破
“十三五”以来,从一片空白到熠熠生辉,一股“绿色制造”的大潮在青藏高原大地奋力涌起,引领着西宁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绿色增长。
西宁市副市长杨小民介绍,光伏制造产业已成为青海省产业体系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影响力最大的特色产业,光伏电站建设与制造垂直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也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西宁市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绿色产业”建设行动,企业循环式生产、行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成效明显。
目前,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对青海省的贡献率超过60%,高技术产业比重接近20%。国家开发区、国家高新区等重大产业基地持续发展壮大,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也取得积极实效。
(本报记者 万玛加)
责任编辑: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