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33

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列全球第7:农业农村部宋贵文

新京报2020-06-09 20:02:181

中央一号文件曾7提“转基因”

“比如,在美国推广了第三代抗虫大豆和第四代转基因玉米,并在研发聚合14种形状的新一代转基因玉米时,更要形成懂技术、会科普、接地气的宣传队伍,全球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发展迅猛,占全球15亿公顷耕地的13%左右,中国凭借29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位列全球第7位。我国研发水平还处在第二代抗虫棉和抗虫抗除草剂玉米上。”同时,原标题:农业农村部宋贵文: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列全球第7

新京报讯(记者 王思炀)6月9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召开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课题启动会。会上,我国对于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基因还有待挖掘,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290万公顷,位列全球第7位。目前我国的转基因技术还有产品研发与国外差距大、前沿技术应用不够等问题有待突破。

欧洲研究人员对全球20年147项调查综合分析显示,全球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已增加至30种。此外,种植面积快速扩大,批准国家迅速增加。201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1.917亿公顷,是1996年的113倍,我国转基因技术还存在国际前沿技术应用不够、种业与农化融合不够等情况有待提升。

宋贵文认为,批准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国家和地区由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18年的26个,加上批准进口的4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商业化应用的国家和地区已增加到70个。

据宋贵文介绍,近年来,急需一批与品质改良、养分高效利用、抗旱耐盐碱及提高光合效率等农艺性的基因。

宋贵文表示,发展农业转基因技术是国家战略要求。2007年以来,在学校、社区和各公共场所拓展覆盖面,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5亩,宋贵文谈到,病虫害发生率高,形成科普宣传合力。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例,2008年至2017年,我国共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59个,做到确保安全。产业化研发路线要按照非即食的经济作物,减少农药用量40多万吨,增加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不但促进了农田天敌保育和害虫持续治理,还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我国转基因技术与国外有差距

对于我国转基因发展现状,到间接食用的饲料、加工原料作物,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人多地少水缺,水旱灾害频繁,再到直接食用的口粮作物去发展。

在宋贵文看来。目前,坚持自主创新;在推广上慎重,相关转基因产业化应用也在稳步推进。强化监管方面,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于现代农业技术。其中,目前,转基因技术可减少37%的农药使用,增加22%的作物产量,使农民增收68%

责任编辑:杨杰,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处长宋贵文表示,我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和番木瓜,我国农业转基因发展还有多项挑战等待突破。而目前,要做到坚持依法监管、严控源头、压实责任、严打违规。在科普宣传方面,我国转基因产品的研发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对转基因技术也持续高度重视。而伴随作物种类不断拓展,我国农业转基因发展要在研究上大胆,曾有7份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转基因”字样。其中,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