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891

网曝京东自营奢侈品卖退货:消费者下单两次疑似收到同一双鞋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2-23 16:10:400

原标题:震惊!京东自营奢侈品竟然卖退货?

来源:宣武门旺财

第三届京东奢品节刚刚落幕,超1600家全球高端品牌,参与品牌数量同比超100%,日均成交额环比30天翻20倍,首次购用户同比增长超180%……

一连串的数字,佐证了京东在奢侈品电商战场中的赫赫战功。2018年,京东还被GUCCI掌门人马可·比扎里吐槽为,因假货泛滥不愿合作的电商平台,2年间,京东已经掀起了属于自己的“后浪”Z时代。

然而,旺财君却险些在第三届京东奢品节吃了个哑巴亏。

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但京东可以让你买到同一双问题鞋。

2020年12月3日,旺财君关注很久的一双鞋子降价了。一双原价5800元的FENDI运动鞋再叠加PLUS会员折扣和满减后只要4300元。下单后第三天,鞋子到货,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右脚的鞋垫有凸起,明显影响穿着。

旺财君立即申请七天免费退换货,京东的物流确实给力,承诺快递小哥将提着新鞋时再取回旧鞋,但是因为跨区域调货,旺财又将出差,不得不将换货改为退货。

12月15日前后,京东App弹窗给显示,该FENDI鞋子将参与第三届京东奢品节,满减幅度更大,在活动期间该鞋子只要3700元。按捺不住消费冲动的旺财君再次下单,然后此次收到的鞋子让人震惊,还是右边鞋垫凸起。

旺财君致电京东并提出质疑,京东是否涉嫌将退回的问题商品二次销售?

京东客服回复如下:

1、京东售后回收物流仓库与发货仓库并非同一仓库,不可能存在退货商品二次出售的问题。

2、两次商品都有问题,同意免费退换货。

3、面对几乎相同的右鞋垫问题,京东解释为:同一批次采购商品可能存在通病。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在两次购物体检中?这就还得从中国的奢侈品电商路说起。

最大的市场

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23%,但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一番,从2019年的约11%增长到2020年的20%。有机构预计,202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有望实现48%的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达3460亿元。到2025年,中国有望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份额。

2015年以前,由于中国大牌零售店销售业绩良好,各大奢侈品品牌都主要将其精力集中到了零售门店的销售之上,对于其中国网站的主要目的都是品牌形象的宣传,甚至于一度奢侈品巨头对于互联网的核心销售渠道都是保持了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不少品牌始终将电子商务拒之门外。然而,随着电商巨头的崛起,奢侈品品牌们也都最终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

为了抓住新生代消费者,奢侈品品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rada在2017年宣布进军线上,爱马仕在2017年10月份于微信公众号上开设限时店,Dior一改自己的保守策略,2016年7月七夕Dior成为首个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信买包的奢侈品品牌,并一举凭借电商进入了20亿欧元销量的俱乐部。

GUCCI的母公司开云集团在2017年上线了中国唯一的官方购物平台。借助电子商务的威力,Gucci电商销售额从2015年的1.2亿欧元猛涨逾两倍至2017年的2.7亿欧元,2018年第一季度其电商业务销售额增幅更高达108%。

必争之地

天猫的奢侈品市场试水开始于2014年,但没有贸然进入,先拉Burberry等开了天猫旗舰店,次年,阿里控股了垂直奢品电商平台魅力惠。

天猫的第一步其实是踏入奢品折扣市场,第二步是做正价奢品自营。2017年,天猫奢品(Luxury Pavilion)上线,主打品牌当季新款,目前进驻了约150个品牌。在那之后,阿里与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电商YNAP绯闻频传,并在2018年正式宣布立合资公司。

完成了奢品市场的合纵连横布局后,天猫在市场高呼奢品品牌急需清库存、疫情蔓延奢品大本营欧洲的4月,Luxury Soho在天猫上线。不过这一奢品折扣频道并不是只为清库存而生,从页面布局来看,该频道囊括了低价奢品的多个种类,不仅为阿里控股的魅力惠开放了页面的一级入口,还专门设置了“淘二手”的二手奢品选购入口。

也就是说,阿里已经在自营阵地覆盖了奢侈品的整个线上售卖周期。京东与天猫拥有同样的奢品市场野心,但却最终在布局上走了不同的路子,京东更注重投资。从2015年开始的3年间,京东勇闯时尚界——远赴米兰、伦敦举办发布秀,之后又在上海举办“京东日”系列活动。

2017年,京东拿出3.79亿美元入股全球奢侈品时尚购物精选电商Farfetch,并推出了自己的奢侈品平台Toplife。次年,京东与LVMH旗下投资基金L Catterton向本土奢品电商平台寺库注资1.75亿美元。

投资布局几乎完善后,2019年,京东放弃了自建平台路线,将Toplife并入Farfetch中国。截至目前,Farfetch平台涵盖了3400多个品牌,其中500多个品牌为合作伙伴。

疫情催化下,天猫、京东两大综合电商平台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奢侈品大牌入驻、开店频率明显提升。虽然“入侵”奢品市场的路径不同,但天猫、京东的优势却很接近,即作为综合电商平台,拥有巨大的流量,当然,双方的劣势也大致相似,没有精准的用户运营,而后者正是奢品电商平台寺库的长项。

难啃的骨头

在奢侈品赛道,除了阿里、京东相遇,国外巨头亚马逊今年也重点布局,电商巨头们无不对奢侈品电商“真香”。然而,真香也是真难啃。

资本看上了奢侈品电商中的“钱”力,将投资的“钱”砸进去却未有同等的回报。奢侈品垂直平台增长陷入了瓶颈,巨头入局后也是苦难重重。

专注于奢侈品的寺库,营收以及活跃用户增长均在持续放缓,无奈只能通过大幅削减费用换来利润。早就踏入江湖的唯品会在转型做大众品牌折扣才勉强活了下来,其他同时期的精品几乎全军覆没。

不可否认,奢侈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奢侈品的天然属性决定其用户群体增长始终存在局限。众多奢侈品电商平台大手笔引入全球品牌和营销推广都难以增加消费者的复购率。因为除了商品以外,奢侈品购买所带来的舒适的购物体验和快感,电商平台永远无法替代。

奢侈品电商短期前景仍不明朗,巨头意图在缓慢推动品牌改变对线上渠道的认知,以及用户改变消费习惯。用户短期内难以在奢侈品电商上形成粘性,但长期仍有释放消费潜力的可能。

写在最后

当这篇稿子完工的时候,旺财又收到了京东的快递。这一次,京东玩的更狠。

在一件标准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奢侈品鞋子上打上了密封包装,并注明:一经撕毁,概不退还。

奢侈品购物生生变盲盒。买不起,不拆,退之。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