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600

金融街斩仓 百亿现金救“红线”

新浪乐居2020-12-24 19:27:224

{image=1}

金融街斩仓,百亿现金救“红线”

乐居财经杨宏彬 发自北京

一天之间,金融街(SZ:000402)挥剑斩仓两大项目,一个被套10年,一个亏损2亿,预计回笼资金108.4亿元。如果这笔资金年底前到账,金融街能救回一根“红线”。

12月22日,金融街发布公告称,将解除与北京中信城B地块合作协议。

早于2011年,金融街仅用了半年的时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北京置地,把北京中信城B、C、D地块共计50万平米的土地收入囊中,耗资超过百亿。当时就有消息称,金融街斥巨资拿下这三个地块是为了满足其南拓北京金融街的需求。

按照计划,北京中信B、C、D地块开发周期为3-5年。现如今10年时间过去了,中信城C、D地块已开发销售完毕,中信城B地块却因规划条件无法全部实现,被金融街以一纸协议抛弃。

本应5年内开发完毕的中信城B地块,却拖至10年之久还未完工,这究竟是为何?

50亿被套十年

关于金融街与中信城项目的故事,要从2010年末说起。中信城项目原为大吉危改片区,距离天安门四五公里,距离西单商圈2.5公里,与北京金融街相距2500米,距离CBD核心约6000米。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块,被金融街收入了囊中。

2010年12月31日,金融街全资子公司金融街(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以40亿元收购北京中信房地产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南二环内的中信城B、C、D地块,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此后,金融街又于2011年6月,以60.18亿元的价格受让北京中信城B、C、D地块中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所对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至此,金融街耗资100.18亿元完成了对于中信城B、C、D地块的收购。

按照当时的约定,中信地产负责2012年3月底前完成拆迁,达到”三通一平”的开工条件。因为拆迁未按时间完成,金融街又和中信地产就拆迁问题于2013年5月和12月签订补充协议,但时至2016年初,中信城B地块仍未开工。据悉,此中原因或为拆迁费的纠葛。

屋漏又逢连夜雨,金融街在2016年还无法解决拆迁问题时,又碰上了中信地产控股股东层面的股权、债务的重组,2016年3月15日,中海地产以310亿元的价格并购中信股份子公司中信地产的全部股权。至此,中信股份的住宅业务已经全部剥离。中海采用“股权+资产”的交易形式,向中信配发10%的股份及转让价值约61.5亿元的资产。因此,中信城项目拆迁等相关工作停滞。

被套十年之后,金融街不等了。据披露,中信地产将返还金融街已付的中信城 B 地块合作价款约 50.11 亿元,并支付资金占用费约 35.97 亿元。

50亿换回86亿,看似有盈利,实际上是挥泪斩仓。10年时间,拿到35.97亿元利息,年复合收益率仅5.4%,除此之外,十年间地价飞涨,土地增值收益也打了水漂。

唯一的好消息是,金融街能回笼一笔86.08亿的资金,可以小解资金之渴。

斩仓“回血”

近两个月以来,金融街忙着借新还旧。12月11日,金融街25.3亿元的中期票据已完成发行,该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20金融街SCP003的本金及利息。这已经不是金融街首次发债偿还债务了。11月18日,金融街完成了19.4亿元中期票据的发行,对于募集用途,同样用于偿债。

截至12月11日公告,金融街待偿还债务融资余额300.4918亿元,包括中期票据余额93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余额25亿元和公司债余额182.4918亿元。

借新还旧虽可以解一时之愁,但也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并不是长久之计。

再看金融街的运营情况,截止今年6月底,金融街的净负债率达到202.31%,踩中“红线”。其中,长期及短期债务规模合计884.13亿元,股东权益383.79亿元,如果现金规模大体不变,要想“红线”变绿,即净负债率低于100%,金融街的有息负债至少要降392.67亿元。

接近400亿元的债务规模,几乎是目前有息负债总量的一半,降负债难度极高,金融街只得甩卖项目。

12月22日,金融街与万科协商一致,出售北京金丰万晟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予平安人寿。北京金丰万晟置业由万科与金融街间接各持50%的股权,交易价格暂定为 37.1 亿元。金丰万晟开发建设并持有运营的项目是金融街·万科丰科中心(以下简称“丰科中心”)。

据公告披露,丰科中心投资成本约为29.6亿元,自2017年投入运营并计入按公允价值计 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截至 2019 年底账面值约为 44.0 亿元。本次交易按37.1亿元价格完成后,预计对公司2020年净利润产生影响约-2.1亿元。

斩仓亏损项目后,金融街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可增加约22.32亿元,有息负债减少14.95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0.24个百分点。加上中信城项目回流的86亿元,金融街增加了108.4亿的现金流。

不过,这对于脚踩三条“红线”的金融街来说,还远远不够。

据半年报披露,金融街净负债率为202.31%(红线为大于“100%”),剔除预收款后负债总规模为1115.3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4.4%(红线为小于“70%“),“货币资金+受限制现金”合计107.67亿元,而短期债务达到197.45亿元,现金短债比为0.55(红线为小于“1倍”)。

年底的百亿“回血”算得上及时雨。目前现金短债比的资金缺口约为90亿元,如果资金在年底前到账,且短债规模大体不变,其现金短债比将得到大幅提升,甚至实现“红线翻绿”。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