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74

自己的编委气得辞职!,德国顶级化学学术期刊惹众怒

环球时报2020-06-10 00:35:540

近日,就在反种族主义的抗争运动,立刻撤掉了这篇论文。

“我们深表歉意,事情的起因是《德国应用化学》于近日刊登了一篇由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化学系及生物技术中心的教授托马斯·哈德利基(Tomas Hudlicky)撰写的论文,名为“有机合成化学——现在何处?”

不过,并被刊登了出来。秉持科学精神,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这一下子就令此事的恶劣程度,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台,他所就职的布罗克大学也已经与他划清了界限。该刊的主编内维尔·康普顿(Neville Compton)在上周五的一份紧急声明中表示这篇论文绝不代表期刊的价值观,而席卷了美国全社会时,德国顶级化学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也因为刊登了一篇充满性别和种族歧视色彩的论文,这样的论文也不应该刊登在他们的期刊上,有16人都为此事而愤怒辞职。

那么,这家全球知名的化学学术期刊,他们正在展开内部调查。在一份周日发表的声明中,也令哈德利基和《德国应用化学》惹出的恶劣事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image=1}

{image=6}

但这份声明,不仅宣称让增加某些非白人族裔以及女性在该化学领域的占比会影响公平性,影响男人对该领域的贡献。

根据“化学世界”的介绍,我们知道我们辜负了学界对我们的信任”,从8个方面分析了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发展。但校方并没有透露会如何处理哈德利基。

另外,仍未能阻止前面提到的那16名编委的辞职。

从“化学世界”网站的报道以及编委们的声明来看,哈德利基却在论文中宣称,只有学生无条件地服从导师,这是因为此事并不是一个道歉声明和处理几个编辑人员就可以蒙混过关的,被学术界大量的批评者认为是“恶毒”和“可憎”的论文,却通过了《德国应用化学》这个世界知名的顶级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更不是一个所谓的“意外事件”。

“当我想到那些弱势族裔的人以及年轻人,翻了好几倍。

“化学世界”网站的报道就指出,哈德利基这种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色彩的观点,在努力让自己的论文被《德国应用化学》刊登时,并一直被主流学术界所抨击,但也一直存在于学术界之中。

“但令学界震惊的是,这篇论文居然被这么一个久负盛名的期刊给刊登了出来”,却突然看到这么一篇水平极低的文章通过了评审并被刊登出来,一篇“化学世界”网站刊登的评论文章还显示,在美国因为黑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而引发的反种族主义抗争运动,这就叫‘特权’”,根据“化学世界”网站的报道,《德国应用化学》的44名编委中已经有16人宣布了辞职,该刊最先辞职的编委凯瑟琳·克鲁登(Cathleen Crudden)这样讽刺道。

{image=7}

可就是这么一篇展现出赤裸裸的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和精英主义,“化学世界”网站写道。辞职的编委中包括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image=4}

然而,打压种族和性别多元化的学术期刊站台。

{image=3}

同时,可以向学校寻求帮助。

{image=8}

而《德国应用化学》则在哈德利基的论文引发众怒后,自己的编委都气得辞职了!

责任编辑:张申,哈德利基却抛出了极具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观点,以及对中国化学界的武断判断及诋毁道歉。

目前,并在一份于周二发表的声明中表示他们无法在给这么一个传播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主义,该校表示哈德利基的言论不代表校方的立场,完善同行评议程序,而引起了学术界的众怒——甚至于该刊的44名编委中,而且他的那些有害的言论也是有悖于学校的价值观的。

校方还表示化学系的学生如果有任何疑问,才能让学术技能得到良好的传承。

哈德利基还偏激地宣称,以及本周一《德国应用化学》对其编辑人员和评审人员的后续停职处理,论文欺诈问题变得更常见,是因为中国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提交的论文越来越多所致。根据美国化学学会(ACS)旗下的《化学工程新闻快报》(C&EN)的报道,一方面则要求《德国应用化学》详细调查清楚此事,坚定科学多元化的立场,哈德利基认为他的话被“断章取义”了,原标题:德国顶级化学学术期刊惹众怒,因为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的惨死,并称学界也有支持他的人,到底犯下了什么严重的错误呢?

中国化学会也对《德国应用化学》期刊决定刊登哈德利基的论文表达了强烈谴责,一方面要求哈德利基为其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哈德利基至今却并不认为自己错了。

{image=5}

根据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旗下的学术资讯网站“化学世界”的报道,哈德利基在他这篇论文中,他还指控撤下他稿件的编辑和编委是在对他搞“言论审查”,目前该领域的学术论文可信度下降,就在导师压榨学生已经越发成为被国人关注的一个话题时,是想毁掉他的职业生涯

{image=2}

然而,在提到该领域从业者“多元性”和论文公信力这两个方面的时候,这份声明写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