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138

说出来有点秀 中国限电是为了“给全世界供货”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2-25 07:27:220

说出来有点秀,中国限电是为了“给全世界供货”

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电力。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最近,南方一些省份非常罕见地开始限电了。

比如,江西、湖南、浙江。

为了限电,官方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

{image=1}

“限电令”一出,很多小伙伴都很诧异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嫌文章太长直接看总结版:

今年11月高峰期用电功率和耗电量都再创新高,从用电负荷能力到电量余额都负担不了现在这种用法。

如果这个时候不省着点用,就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

1. 用电负荷超载,系统崩溃。

{image=2}

2. 电力余额不足,最后大家都只能干瞪眼。

{image=3}

所以,限电势在必行。

但话说回来,往年我们怎么没出现这种情况?今年用电吃紧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都要从电力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说,首先小巴来讲讲我们平时用的电都是怎么来的。

我国的发电方式主要是火电和水电,火电中的燃煤发电占整个发电量的一半以上,水电占比不到2成。

{image=4}

数据来源:中电联

在这些发电方式里,水电和燃煤发电占比较大,因为这两种方式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它俩也各有缺点。

比如燃煤发电会受到原煤产量、价格变动的影响:煤越便宜,产量越大,燃煤发电就可能越多;水电会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河流水量比较充沛的时候,水电发电量就越多。

冬天到了,河流进入枯水期,所以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会因为季节性原因下降。

而在煤电方面,因为原煤的产量并没有明显提升,使得煤电今年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

与去年相比,我国原煤产量有近半年都是负增长,最近两个月增速才回到正数。

{image=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坊间有传言,因为我们突然决定不在澳大利亚买煤,所以煤的存量青黄不接,电也不够用了。

其实从数据来看,进口煤只占很少一部分,这里面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部分,更是九牛一毛。

{image=6}

从价格来看,用来发电的动力煤,从八月底开始几乎一直在涨价。

{image=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原煤产量没太提升,动力煤价格又上涨,这就导致动力煤很紧俏,占据发电方式半壁江山的煤电变得很拉胯。

通过这些数据,小巴知道了煤电和水电在这个冬天都很紧张。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南方限电三省的电力供应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浙江和江西比较依赖外输电,浙江自产外输六四开,外输电占4成。江西虽然外输电只占电力供应的一成,但外输电还是比去年增加了18%。

外输电的主要来源就是水电,而三峡大坝、洛溪渡这些水电站,在枯水期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再临时补给它们。

而湖南,水电火电三七开,供电结构单一。火电用的煤紧巴巴,水电三成占比高于全国17.62%的比例。湖南在水煤发电两方面都中招,直接导致供电失衡,限电也就成了必然措施。

说完了供给,小巴再从需求方面分析一下今年有什么特殊之处。

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只增长了6.8%,而11月全社会用电量却同比增长了9.4%,增速创27个月以来新高,其中,限电的三个省都创造了自己用电负荷的历史新高。

用电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image=8}

因为寒潮和台风的原因,南方断崖式降温。今年南方的朋友们纷纷大量购买御寒装备。南方城市暖气片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0%,取暖小家电营业额同比增长200%。

{image=9}

取暖器的功率你懂的,急头白脸地开一个月小太阳,身上是暖了,但是看到电费单子的那一刻,心却是哇凉哇凉的。

{image=10}

除了因为天气冷耗电多以外,耗电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居然是个“好现象”。

我们能用电,主要因为我们“能赚钱”。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会萎缩4.4%,但中国却被预测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这离不开我国迅速复工复产的工业在背后助力。

根据今年11月的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实施了限电的三个南方省份,增速都超过了全国平均值。

{image=11}

中国工业生产快速恢复,也承接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今年11月,光是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额,就增加了46%。江西的航空工业、浙江的小商品制造工业、湖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等等,在为全世界的订单火力全开,电用得当然也更多。

{image=12}

因为供电能力的提升比较滞后,而耗电量又增加了,所以有些省份电力和负载能力一时不足,只能通过限电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了。

不过不用太担心,供电能力一时滞后是正常的,毕竟发现电力缺口才会增加供给,而增设发电站、进口更多能源,也有一定的周期性。

今年11月底,我国已经跟印尼签署了15亿美元进口煤炭的大单子,同时也在增加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比重,随着天气转暖、技术升级,相信缺电的情况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思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