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隐私泄漏,为何总是有缝可钻
原标题:隐私泄漏,为何总是有缝可钻 | 人民锐见
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3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700余名……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2020”专项行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持续开展集中打击行动,不断压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活动空间,有效维护了网络空间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释放出严厉打击隐私信息泄露、非法买卖的信号。
严查之下,仍有人铤而走险。近日,一些明星的照片和健康信息在互联网上被以“45张两元”“70张两元”的方式打包出售,包括姓名、缩略的身份证号、核酸检测时间及结果等信息都被泄露。无独有偶,近年来,从明星航班、住址信息被倒卖,航空里程被盗刷,到用户“人脸数据”被明码标价售卖,娱乐圈是隐私泄露重灾区,许多平台的普通用户、消费者同样饱受其苦。隐私信息被泄露、个人数据被违规倒卖,不仅给人们生活造成困扰,更带来了财物、人身安全隐患。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乱象禁而不绝,值得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反思。
{image=1}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基石。数据需要流通,却不能“裸奔”。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企业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如何兼顾治理效率、技术进步与公民信息安全,不仅关乎个人权益,更关系着社会的良性发展,是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客观上,信息疆域日益拓展、数据开发越向纵深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就越必要、越紧迫,面临的挑战也越严峻。
个人信息保护不仅是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也是严肃的法律命题。这些年,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一直在加强、规则也在不断明晰。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不得实施可能破坏他人隐私和隐私权的行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是人格权编的重要内容。网络安全法也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明确规定。无论是有偿出售,还是无偿分享,无论是用来谋利,还是为了猎奇,都是明令禁止的。
徒法不足以自行,有法可依还需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个人信息泄露、违规买卖泛滥,与违法成本不高、惩戒力度不够不无关系。牢牢守住个人信息保护防线,有赖于监管机构和公安机关主动作为、严格执法,既压实有关机构和平台的网络安全责任,依法查处违规交易平台,也严厉打击个人信息交易黑色产业链,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形成震慑作用。
也要看到,每个人都是信息安全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道德素养和守法意识,警惕成为信息泄露的受害者,也拒绝成为他人隐私的泄露者、传播者,个人信息买卖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全社会一道发力、共同答题,才能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让数据开发为社会治理、百姓生活添彩而不是添堵。
文 | 钟于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辽宁大连:对入境人员实行“14+7+7”管控政策
2021年1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发布,2021年1月14日0时至24时,大连市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和本地无症状感染者。截至2021年1月14日24时,大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1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32例,累计71个患者出院。{image=1}0000台媒损青岛新冠病毒混采检测,被人“挖坟”打脸
青岛在5天时间内完成千万人级别的全员核酸检测,其效率和速度让众多外媒为之折服,但同时也让岛内的一些人泛起酸意。近日,台湾《自由时报》就发文称,青岛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时把10人样本混在一起检测这种“只求快的方式让网友相当傻眼”,并质疑这种做法“缺乏准确性”。但这篇报道很快遭到推特网友的打脸,有网友发现,早在今年4月,就有台湾医学专家对德国采取的同样做法进行盛赞,称“这个方法非常聪明”。0000广西南宁新增柳州协查的密切接触者3人
据南宁卫健委通报,2021年6月19日0-24时,南宁市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外地(柳州)协查的密切接触者3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截至6月19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56例,累计治愈出院56例;现有外地协查的密切接触者7人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中。责任编辑:朱学森SN2400000中央气象台13日6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今晨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从今天早上8时至明天早上8时的降水预报图看,浅蓝色表示大雨和深蓝色表示暴雨的降雨带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除了继续影响四川盆地东北部外,东北地区大部都将有大到暴雨。{image=1}其中,吉林南部、辽宁东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责任编辑:杨杰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