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567

申万宏源:“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调控力度有多强?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1-03 17:40:22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调控力度有多强?

来源:申万宏源宏观

秦泰(金麒麟分析师) 博士

贾东旭

主要内容

周观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调控力度有多强?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并不是新一轮调控的开端。12月3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1)公允地说,本次通知规定的房地产相关贷款上限比例是比较宽松的,尤其对于资产占比较高的大型银行而言上限设定更高,而且小型银行允许设置弹性区间。2)此外,通知还设立了2年以上的过渡期,并将住房租赁有关贷款、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回表的房地产贷款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尽力避免对银行业和房地产企业造成短期冲击。3)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央行表示“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尤其是近年来大行的贷款投向已经着力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我们估计此次规定对于大行的影响实际上是比较小的。4)这次规定的重点在于控制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占比,而不是要压降贷款的绝对规模。再考虑到整个银行体系中资产扩张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大行,而针对大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比上限本身就设置的比较高,因此这次规定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影响是更为微弱的。5)综合而言,这项规定不是为了遏制房地产行业的正常扩张。平稳健康发展、以及坚持长效机制,实现“价量分离”,仍将是2021年房地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制造业中长贷更受重视。1)近日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再度重申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政策“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的要求,并且以“稳字当头”的新提法,再度打消了市场对于明年货币政策可能收紧过快的担忧。2)此外,本次例会对于后续信贷结构的指引,更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而三季度例会仍作为重点保障方向之一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次并未突出强调。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钢铁价格回落,电影票房回暖

需求:商品房销售维持高位,电影票房大幅回暖。供给:主要钢材延续去库存,铁矿石补库存。食品价格:猪肉同比降幅收窄,水果转为下行。工业品价格:原油上行,铁矿石、钢材下行。

货币与流动性:资金利率上行,长端利率持续下行。本周央行净投放逆回购资金1300亿,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四季度例会再次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市场偏松预期。长端利率持续下行,资金利率因跨年正常反弹。

汇率:美元指数小幅上行,人民币基本稳定。本周美国财政刺激法案正式落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美元指数持续走弱。12月31日,美元指数报收89.9583,较上周下行0.3%;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报收1.2217、1.3664,较上周分别升值0.3%和0.8%。CNY报收6.5398,较上周小幅贬值0.1%;CNH报收6.5030,较上周升值0.2%。

国常会: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报酬等。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外汇储备

以下为正文

周观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调控力度有多强?

1.“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并不是新一轮调控的开端

12月3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做出规定。

公允地说,本次通知规定的房地产相关贷款上限比例是比较宽松的,尤其对于资产占比较高的大型银行而言上限设定更高,而且小型银行允许设置弹性区间,因此对于银行体系整体而言,本次通知的限制并不过度严格。通知按照商业银行规模分类,对房地产相关贷款占该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做出了具体要求: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0%、个人住房贷款为32.5%;中小型银行、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依次减少。从具体的考核层面来看,该占比上限要求是以法人(不含境外分行)为单位设定并执行,对全国性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不单独设定要求。对于适用于第三档至第五档的银行,可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在基准要求增减2.5个百分点的范围内设定具体标准。

{image=1}

此外,通知还设立了2年以上的过渡期,并将住房租赁有关贷款、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回表的房地产贷款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尽力避免对银行业和房地产企业造成短期冲击。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央行表示后续将制定相关具体规定。同时为配合资管新规实施,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产贷款也明确不纳入统计范围。此外在本次通知的过渡期方面,至2020年12月末,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2个百分点以内的,设置2年的过渡期;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设置4年的过渡期。并且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分别设置。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央行表示“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真正需要控制房地产相关贷款增速的银行并不多。尤其是近年来大行的贷款投向已经着力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我们估计此次规定对于大行的影响实际上是比较小的。近几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已经比较明显的开始向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倾斜,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今年5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这在事实上已经确认了大行近年来在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进展更为积极,从而也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近年来大行已经对贷款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预计当前大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比较大概率已经在通知规定的限度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规定的重点在于控制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占比,也就是控制未来数年房地产相关贷款相对于总贷款的增速,而不是要压降贷款的绝对规模。我们假设一种情形,如果2020年底大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达到42.4%,根据通知要求,在未来4年该占比每年应压降0.6个百分点;结合过去两年人民币贷款余额约13.0%的增速,那么,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在11.3%~11.4%就可达到考核要求,这个增速依然是不低的,不会对银行和房地产企业造成过大的调整压力。再考虑到中小银行本身受到资本金约束,资产扩张能力有限,整个银行体系中资产扩张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大行,而针对大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比上限本身就设置的比较高,因此这次规定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影响是更为微弱的。

综合而言,这项规定不是为了遏制房地产行业的正常扩张,从房地产相关贷款比较宽松的上限规定就可以看出,尤其对于大行而言更是如此。这次上限规定更多地是为了防止部分银行贷款结构失衡,以及个别房地产企业杠杆过高。相应地,我们认为此前热议的“三条红线”,即对房企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的上限规定,同样不是为了抑制整个房地产业的融资,而是遏制个别企业在高杠杆的基础上继续举债扩张,避免系统性风险爆发,以此维持整个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平稳健康发展、以及坚持长效机制,实现“价量分离”,仍将是2021年房地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2.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制造业中长贷更受重视

近日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再度重申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政策“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的要求,并且以“稳字当头”的新提法,再度打消了市场对于明年货币政策可能收紧过快的担忧。与三季度例会相比,本次会议新增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的导向,与稍早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完全一致。此外,本次会议突出强调“稳字当头,不急转弯”,考虑到年末短端利率的短暂明显上行,这一表态对于部分市场仍存的明年货币政策可能收紧过快的担忧有比较明显的缓和作用。与之相对应,本次例会对经济运行的描述也由“稳步恢复”变为“逐步恢复常态”,并新增“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但也面临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冲击”的表述,与明年货币政策稳步回归中性的操作目标一致。

此外,本次例会对于后续信贷结构的指引,更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而三季度例会仍作为重点保障方向之一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次并未突出强调。明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将更加长期化,需求端正如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要求,全面促进消费将成为重点政策目标,而供给端也正如上述两大重要会议所逐步清晰的路径——科技战略力量和产业链安全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经济转型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均将着力优化货币政策向制造业高端投资和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而传统的地产基建信用扩张路径则更多以稳为主(正如上文第一部分的分析),疫情冲击期间的快速反应应对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倾斜保障,也将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而不再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这一变化值得持续关注。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钢铁价格回落,电影票房回暖

1.需求:商品房销售维持高位,电影票房大幅回暖

1)商品房销售维持高位。截至12月31日,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周平均)同比9.1%,较上周回落6.1个百分点但维持高位。2)乘用车批发和零售暂时下滑。12月27日当周,乘用车厂家批发和零售同比分别下滑17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3)电影票房大幅回暖。节日期间新片上映,观影热情较高。截至12月29日,电影票房(周平均)同比较上周大幅回暖65.3个百分点。

{image=2}

{image=3}

2. 供给:主要钢材延续去库存,铁矿石补库存

1)高炉开工率上行0.3个百分点,半钢胎开工率继续下行。2)螺纹钢周产量回升、线材周产量下降。12月24日当周,螺纹钢周产量同比上行2.1个百分点至-0.3%,线材周产量同比下行3.5个百分点至6.1%。3)主要钢材去库存,铁矿石、铜、沥青补库存。12月25日当周,铁矿石港口库存同比持平-2.3%,主要钢材库存同比增速下行5.8个百分点至7.2%。

{image=4}

{image=5}

{image=6}

{image=7}

3. 食品价格:猪肉同比降幅收窄,水果转为下行

1)猪肉价格同比降幅收窄。12月23日当周,全国生猪出场均价环涨0.9%,同比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猪肉零售均价环涨1.4%,同比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

2)蔬菜价格同比增速上行,水果增速下行。截至12月31日,蔬菜价格(周平均)同比增速上行2.1个百分点;水果价格(周平均)同比增速下行4.2个百分点。

{image=8}

4. 工业品价格:原油上行,铁矿石、钢材下行

1)疫苗上市及其供应量增加,美元汇率下跌,加之OPEC+对待增产的态度依然谨慎,助推油价小幅上涨。截至12月31日,ICE布油周均价、WTI轻质原油周均价同比降幅分别收窄0.1个百分点和扩大0.5个百分点。2)美国原油产量保持不变,原油、汽油去库存,精炼油补库存。12月25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持平上周,美国EIA原油库存减少606.5万桶,汽油库存减少119.2万桶,精炼油库存增加309.5万桶;美国当周石油钻井总数增加3口。3)铁矿石、钢材同比均下行。截至12月31日,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周均价同比分别下行2.8和6.0个百分点,螺纹钢和热轧板卷周均价同比分别下行1.9和7.3个百分点。4)煤炭同比上行、水泥同比下行。12月31日,秦皇岛Q550动力煤、山西二级冶金焦周均价同比分别上行5.1和3.7个百分点,华东地区1/3焦煤周均价同比持平上周。5)PTA、有色金属同比下行。截至12月31日,CCFEI价格指数PTA内盘周均价同比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至-26.5%;截至12月31日,铜1#、铝A00、锌0#长江周均价同比分别下行0.4、3.2和0.6个百分点至18.5%、9.4%和16.8%。

{image=9}

{image=10}

{image=11}

{image=12}

5. 货币与流动性:资金利率上行,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本周央行净投放逆回购资金1300亿,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四季度例会再次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市场偏松预期,长端利率持续下行,资金利率因跨年正常反弹。本周央行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1700亿,利率维持2.20%不变,到期400亿,净投放逆回购资金1300亿,银行间市场短期流动性充裕。10Y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12月31日报收3.1429%;短端利率因跨年正常反弹,截至12月31日,R007、DR007(周均)分别升至2.8255%、2.2761%。

{image=13}

6.汇率:美元指数下行,人民币基本稳定

本周美国财政刺激法案正式落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美元指数持续走弱,欧元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基本稳定。12月31日,美元指数报收89.9583,较上周下行0.3%;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报收1.2217、1.3664,较上周分别升值0.3%和0.8%。CNY报收6.5398,较上周小幅贬值0.1%;CNH报收6.5030,较上周升值0.2%。

{image=14}

7. 国常会: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报酬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汇报,要求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报酬;部署切实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工作;通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草案)》,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

会议指出,1)要持续发力,从保民生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局出发,抓实抓好正在开展的整治欠薪专项行动,加快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督促各类项目欠薪春节前动态清零,政府和国企项目务必率先清零;扎牢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笼子;对欠薪问题突出的要公开曝光,并对相关负责人依法约谈、督促整改;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2)要针对人员集中流动可能增大疫情发生风险,做好错峰控流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合理调配运力,严执行春运疫情防控标准,推广电子客票、刷证核验等“无接触”售票和安检措施。

会议通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草案)》,将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和所属事业单位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纳入法治轨道加强管理监督。

全球宏观日历:关注中国外汇储备

{image=15}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