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588

枪声响起,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震惊世界

新浪财经综合2021-01-08 10:58:000

原标题:特朗普支持者示威游行,拒绝接受大选结果,并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

枪声响起,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震惊世界

■事件已造成4人死亡,至少14名警察受伤 ■国会复会后正式确认拜登当选总统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张全

美国东部时间7日凌晨,历时近15个小时的美国国会联席会议,终于在经历示威者暴力冲击国会大厦的波折后结束。会议确认,拜登赢得306张选举人票,特朗普获得232张选举人票,拜登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仍咬定“完全不同意大选结果”,但答应“在1月20日会有序过渡”。

此前,在华盛顿国会山发生的一切,令世界震惊。

示威者“拿下”国会大厦

1月6日下午,在代表美国民主的神圣场所国会大厦,发生了令全球震惊的一幕。

特朗普的支持者冲入大厦,引发的骚乱一度迫使联席会议暂停。看着如“大片”般的画面,“吃瓜群众”揉揉眼睛: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美国吗?

同样在当天下午,美国多家媒体根据计票进展推断,两名民主党人有望赢得佐治亚州参议员决选,意味着拜登将“一统两院”。

于是,一个段子产生了:民主党拿下参院时,特朗普的支持者却“拿下”了国会大厦。

“美国乱套了!”西方舆论的哀叹中夹杂着愤怒和不安:多人在骚乱中死伤,印有特朗普标语的旗帜在大厦中肆意飘扬,优雅的圆形大厅散发着催泪瓦斯的恶臭,玻璃碎落一地——恰如美国人破碎的心。

几乎所有美国议员都把“占领国会”事件归咎于特朗普:要不是他数周以来在社交媒体上鼓动粉丝“进京勤王”,要不是他1月6日上午在公园演讲时嚷嚷“国会大厦”,美国何以沦为国际笑柄?

美国媒体这样描述那令人窒息的4个多小时——1月6日下午2点半左右,特朗普支持者冲入国会大厦为特朗普“尽忠”。在“我们想要特朗普”的呼号声中,国会大厦内一片狼藉。有抗议者被拍到爬上了参议院议长的座位,还有一些抗议者在走廊里高喊,“议员们在哪里”。

议员们在哪里?当然只能躲到办公桌下!他们一边戴上防毒面具,一边目睹防暴警用家具堵上大门。而国会的头头脑脑们则被疏散到附近的麦克奈尔堡。

截至当地时间7日凌晨,事件已造成4人死亡,其中一名身披支持特朗普横幅的女性遭到枪击身亡。另有至少14名警察受伤,52名示威者被捕。

华盛顿市长鲍泽宣布,由于部分示威者可能将暴力示威持续至1月20日拜登就职典礼,华盛顿公共紧急状态将延长15天。此前华盛顿宣布于当地时间6日18时至7日6时实施宵禁。

共和党人不想再“折腾”?

“在超过220年的时间里,美国国会大厦从未见过如此场面:一群骚动的暴徒,强行穿过宏伟的大理石圆柱,破坏权力通道,亵渎民主国家的宝座。”美联社写道。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认为,此次事件与国会大厦以往骚乱有两点不同:第一,由一位在任总统公开呼吁和挑唆,这在以前闻所未闻。第二,美国建国以来,权力和平移交是绝对的主流,在印象中从未有过因挑战大选结果而导致国会被强占的先例。事件可谓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极化的一次总爆发,也反映了社会撕裂背景下一部分民众的戾气之盛。

另一方面,右翼媒体对“选举舞弊”的煽动,也助长了社会暴力倾向。韦宗友解释道,在民意分裂的情况下,特朗普的基本盘(尤其是极右翼支持者)与拜登的支持者在接受信息渠道方面迥然相异:一个看福克斯,一个看CNN;一个听政治脱口秀,一个听全美公共电台。美国相关机构发现,Parler等右翼网站已经逐步替代推特,成为特朗普支持者刷帖狂欢、讨论“内战”的新平台,这无形中成为点燃骚乱的一把火。“在右翼媒介中,特朗普铁粉抱团取暖,让偏颇的观点一再右转,使他们更容易对特朗普一呼百应。”韦宗友说。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认为,特朗普此前顽固拒绝接受大选结果,是引起暴乱的最重要原因。这不仅没给他带来好处,反而作茧自缚,引来共和党人群起攻之,削弱了其影响力。

对特朗普的反对主要表现在几方面:第一,不少共和党议员不再“陪折腾”,尤其是多名原本反对大选结果的议员在“国会遇袭”后,当晚就改变了主意。

第二,有议员正就援引宪法第25修正案进行讨论,想迫使特朗普提前下台。

该条款规定,如果联邦内阁大多数官员认定总统无法履行其职,将剥夺总统权力,由副总统代之。但时殷弘认为,彭斯和阁员们可能“有点不愿意”做出这一决定。

第三,是否弹劾特朗普也成为话题。不过鉴于参议院弹劾投票中须获三分之二多数方能通过,估计这招无法把特朗普“赶跑”。

第四,暴力骚乱被包括罗姆尼在内的参议员指为“政变”,要追究特朗普的法律责任。有分析认为,虽然特朗普尚无明确的违法行为,但民主党政府上台后可能加速对特朗普的政治清算,对他进行起诉。

韦宗友认为,这次事件让共和党人见证了特朗普的破坏性,感到这次真的“过火”了。“他们害怕特朗普对民主制度的冲击,更害怕共和党会被选民抛弃,今后可能与特朗普划清界限,保持距离。”

特朗普终于“变相认输”?

在华盛顿增派国民警卫队之后,不安的气氛似乎开始退潮。特朗普的最新表态也让人松了口气——他7日凌晨发表声明说,尽管不同意总统选举结果,但定于1月20日的政权交接将有序进行。

特朗普此番话是“变相认输”吗?他的支持者们会见好就收吗?在拜登有望一统两院的情势下,共和党支持者们会不会制造新的动荡?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认为,特朗普的最新表态,表明他黔驴技穷,败局已定,承不承认败选已经意义不大。第一,他1月6日未如约“放大招”,提供任何关于“舞弊”的确凿证据,表明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第二,他的支持者冲击国会大厦帮了倒忙,没达到目的,反而导致共和党内部分裂。第三,上述事件发生后,反乱反暴成为核心议题,没人再关心特朗普能否翻盘。

“所以特朗普只是说了一句不得不说的话。”刘卫东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认为,特朗普支持者可能以地方为舞台,尤其在几个摇摆州继续挑事。但由于华盛顿受到警醒,安全力量被充分调动,全国上下也都在指责骚乱分子,致使特朗普失去舆论控制权(他的推特账号也被封12小时)。因此,虽然还会闹,但闹的空间很小。”

而对于民主党有望获得参院主导权及其可能激发的社会反应,刘卫东认为,在参议员决选之前,共和党支持者的戾气就明显超过民主党支持者和独立选民。“决选的结果与其说增加他们的愤怒,不如说会激发他们的斗志。”

刘卫东解释,从历史上看,“一统两院”并非常态,多数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20多席是常有之事,眼下民主党只是险胜,共和党人控制着司法系统,在州议员数量上也略有领先。所以未来两年的博弈态势会比较严峻。

韦宗友指出,佐治亚州继大选后,在参议员决选中再度“翻蓝”,与当地少数族裔和年轻选民增长密不可分。就像外媒指出的,由于人口结构变化,选举地图显示亚特兰大周围六个以上郡成为一片蓝色的海洋。现在看来,民主党在动员选民投票热情方面比共和党做得更好。在民主党拿下参院后,拜登“百日新政”中的前两项议题——抗疫和推动经济刺激计划,获得国会支持的可能性更大。后两项议题——弥合种族关系、应对气候变化,可能还需要一个被跨党派接受的过程。

时殷弘认为,由于参院议席50比50的“比分”极为接近,意味着只要民主党阵营有1位议员反水,拜登在国会推进立法就会失败,所以民主党仍面临不利局面。按照法新社的说法,由于多数法案须达到60票的门槛才能通过,民主党很难在参议院推进所有立法。

责任编辑:刘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