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467

北京日报:农村决不能成为防疫短板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01-08 17:17:351

原标题:农村决不能成为防疫短板

{image=1}

连日来,河北疫情牵动人心。随着更多流调结果的公布,本轮疫情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绝大多数确诊病例集中在农村地区;比如,行动轨迹中多有婚宴、葬礼、会议等聚集性活动;比如,相关确诊病例出现不适后,多首先选择“自行服药”,或去村诊所就诊。

不得不说,这样的呈现特点,这样的传播路径,将农村疫情防控的薄弱之处充分暴露了出来。如果说战疫一年来,多地出现的零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多处于城市地区,特别是境外输入风险较高的枢纽型城市,那么这一波陡然严峻的疫情则充分说明,农村不是病毒的“绝缘体”。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较低,并不意味着天然“免疫”,相反,环境卫生漏洞、防护意识不足、摆酒聚餐习俗等现实,都为病毒隐匿传播创造了条件。截至目前,此次河北疫情的感染者已突破300例,今日又有5地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1个家庭3人感染、4天赶场3家婚宴等典型案例,都提醒我们,农村地区决不能成为防疫短板,否则疫情一旦蔓延,后果十分严重。

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首要一点,还是增强防疫意识。“减少聚集和流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要求,不只适用城市市民,对农村居民也是一样。特别是在疫情扩散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也应尽可能减少,该取消就取消,能延期就延期。毕竟,婚娶可以后延,防疫刻不容缓。还有发病后的处理环节,切不可想当然,觉得吃点药、输个液,扛过去就没事了。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切记第一时间前往发热门诊,这既是为自己争取治疗时机,也是为社会减少扩散概率。将疫情防控作为一堂现实的公共卫生课,以此提升个人防护意识,增强个人健康能力,社会的防控大网才能坚实而细密。

眼下,着眼疫情防控形势,全国多地都应时调整升级了相关方案举措,并对农村防疫给出明确要求。春节渐近,“少流动、少聚集”“就地过节”等,依然是总的要求和倡议。全社会的流动强度降下来,各地区的疫情风险才能降下来,为疫苗全面接种之后的“决定性胜利”赢得时间。这一过程中,农村不能成为薄弱一环。一方面,村里的“硬核”口号、大喇叭广播等宣传手段得用起来,将大家的防控之弦再拧一拧、紧一紧;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好日常生活的物资供应,让大家能够在家里安心过日子,减少外出。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提升农村地区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及时隔离、及时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村诊所的“探头”作用。

疫情防控,最简单的是坚持,最困难的也是坚持。把握关键时间窗口,营造安全社会环境,待战疫赢得最终胜利,每个人都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评论员 张砥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