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316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将离开 梁中华接任宏观首席

新浪财经2021-02-03 18:11:42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月3日消息,今日,新浪财经获得的一张图片显示,海通证券人力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姜超同志免职的通知”。对此,新浪财经从多位券商知情人士处求证得知,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的确将离任,而且接替他成为首席宏观分析师的是梁中华。新浪财经致电了海通证券,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image=1}

(图:免职通知)

对于免职一词,“根据我的经验看,如果要离开金融机构,一般有职级的人需要先免职,才能再离职。”华东区一家券商的人士表示,目前姜超拥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

姜超离开一事12月已有传闻

“早在去年12月就听说姜超要离开了。”沪上一位券商投资经理告诉新浪财经,此前海通证券宏观团队的梁中华就已经升任了宏观首席分析师,“听说姜博要去干投资。”

新浪财经查询发现,他的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也已经自2020年12月13日后停止更新,最后一次发布,三份报告分别提到的是地方债务率、再融资以及可转债等话题,署名都已经不见姜超。

作为80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姜超在宏观和债券方面研究颇有建树,自2006年以来,一直入围新财富分析师。2006年,他以团队成员身份获得新财富债券研究第一名,2008、2011年,他获得了固定收益研究第三名,2009、2010、2013年收获了该领域第二名,2012年则是第四名;在宏观经济领域上,他在2011年获得了第二名,2012年第五名,2013是第一名。

到了2014年,他获得了新财富宏观研究和固定收益双料冠军;此后2015年,他拿到了新财富固收第一名、宏观第二名;2016年,姜超再度获得新财富宏观研究第一名以及固收研究第三名。

在谈到他获得2016年的这一成绩时,他在公众号发文表示,主要靠“双好”,一是运气好,二是身体好。运气好的事情要珍惜,运气不好的时候靠死扛!

而姜超也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爱徒”。2006年,姜超进入国泰君安研究所时,时任该研究所所长的就是李迅雷。在李迅雷去海通证券任职之后,2013年,姜超也跟随“老领导”到了海通证券研究所,彼时,李迅雷任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负责宏观、债券研究。

2016年,曾多次有消息传言,李迅雷和姜超将离职海通证券,共同赴任中泰证券。不过最终,李迅雷去了中泰证券做了首席经济学家,但姜超却留任了海通证券做首席宏观分析师,并且接替李迅雷原来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

时隔几年,再度有姜超离开的消息传出,今日,新浪财经获取了一张图片显示,海通证券人力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姜超同志免职的通知”。对此,多位券商知情人士处告诉新浪财经,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确实将离开,可能要去做投资。

梁中华接任海通首席宏观

据知情人士透露,接替姜超成为首席宏观分析师的是梁中华。梁中华的履历颇为丰富,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金融学学士、统计学双学士学位;2015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5年获得了新财富宏观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16年新财富宏观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7年,团队曾获得新财富宏观最佳分析师第四名。

而他也与海通和中泰有着不解之缘。2018年8月,他三十而立之际,从海通证券奔赴中泰证券研究所做了首席宏观分析师,跟随李迅雷,当时他还自我调侃了一句:“记得两年前曾有网友总结卖方研究领域十大未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海通证券的姜超到底走不走?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此首先说明一点,姜博没走,我来了!”

他入职中泰证券的时候,发文感谢了前领导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路颖和副所长姜超三年多来的培养,并称姜超是自己的“贵人”。

“依然清楚记得四年前的应届生求职季,面试结束后姜博将我送出公司的那一幕,这对于当时求职遭受打击、质疑甚至冷眼的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他这样回忆。他还提到离职的时候姜超对他说,“中华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对一个下属太好,否则下属离职的时候自己会伤心的。”

而梁中华当时解释自己离职的原因是,如果继续留在海通、跟着姜超做研究,短期内也可以过一种压力不太大、性价比相对高的生活,但内心深处还是想出去闯一闯。

不过,出门闯荡两年后,梁中华依然回到了海通。2020年12月15日,梁中华再次以海通宏观团队的身份亮相,他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份报告,而有趣的是,姜超的公众号最后一次更新就在2020年12月13日,这正好是姜超停更的第二天。

纵览梁中华最新宏观观点,他跟踪国内政策并解读,实体经济上周生产仍较稳健,需求端回暖,商品价格回落,库存继续回补。同时,他们依然维持宽货币、紧信用的判断,后续随着财政资金投放,他们认为,央行呵护春节前资金面,银行间利率或逐步向政策利率回归。(许旻)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