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3820

平安证券钟正生:中国制造业要避免“未富先去”

新浪财经2021-02-05 16:09:180

2021年1月23日下午,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会于线上召开,主题为“需求侧管理与新发展格局”,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博智宏观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钟正生出席会议并发表评论。

以下为发言实录:

第一,关于出口。之前市场很担心中国出口的超预期表现能否持续。现在,市场看法要比之前乐观一点。基于两个理由:一个是国外疫情的反复,疫情的错位、以及复工复产的错位可以给中国出口提供更多支撑。另一个是中国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也经受了考验。也就是说,中国出口的市占率可能是个慢变量,不会太快回落。

第二,关于消费。我特别关注央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的数据。其中有个预防性储蓄的指标,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储户选择更多储蓄的比例。这个比例从2019年底的45.9%,上升到2020年底的51.4%。其实,去年一季度这个比例就开始迅速攀升,当时以为只是短期冲击,毕竟疫情来了后没办法出去消费、没办法出去社交了。但去年二季度后,中国疫情控制已经相对较好了,但居民储蓄倾向依然居高不下,这反映了居民对未来就业增长、收入增长的预期问题。

看下美国,美国目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要比新冠疫情冲击之前更高,因为美国政府送了消费的大礼包。而中国纾困政策更多是在生产而不是在消费端。这块我们能不能像美国一样多做一点预期管理,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更敢花钱呢?很显然很长一段时间内疫情会与我们共存,如果预防性储蓄还是居高不下,那么消费回升之路将会非常缓慢。我觉得美国的预期管理做得很好,整个消费和收入的增长都还是不错的。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没有延后。而按照世界银行测算,去年全球新增6000万贫困人口,也就是说过去十年全球脱贫的成绩可能毁于一旦了。中国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扶贫上都可以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为什么不能在消费刺激上有更多的一揽子政策呢?当然,现在考虑刺激消费,更多是在体制机制层面上找空间,因为短期需求刺激的政策效果不好,还会涉及到对未来消费的透支。所以,能不能出个一揽子的、更偏体制性的、能更好引导预期的消费政策呢?前期关于生产的支持政策已经出得很充分了,现在很显然要转到刺激消费上了。

第三,关于投资。基建2020年增速跟2019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这里有地方政府财政纪律要求依然严格、符合资质的基建项目储备不足等原因。我估计2021年基建投资增长空间也是有限的。地产大家也没怎么讨论,但房地产投资的平稳发展对投资的稳定、需求的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房地产的平稳发展对地产相关消费也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这方面今天我们讨论得不多。

我重点讲一下制造业,这两天刚发了一篇文章,杜撰了一个新词。我们在讨论中国人口老龄化时都说“未富先老”。在讨论中国制造业状况时,我创造了一个词,叫“未富先去”。相比发达经济体,中国在制造业的就业份额和制造业的产值份额触顶回落时,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因此,中国有“过早去工业化”的嫌疑,我称之为“未富先去”。“未富先去”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会拖累整体的生产率增速,在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的时候提供的需求空间有限,以及可能加剧就业市场的结构失衡等。“十四五”规划提到要“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思路调整。我们过去经常讨论日本的产业空心化,但日本并没有那么空心化,其实日本产业升级换代的路径非常清晰。而韩国制造业占比最近几年还在攀升。为什么韩国制造业这么扎实?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其消费和制造能够更好的配合。这恰恰是我们要做的,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思路。可见,十四五时期中国要比过去把制造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过去一直倡导要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在看起来,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要有更好的匹配,才不会产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最后,讲到需求管理,大家马上想到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议题。我想说的是,不管是未来消费倾向的提升,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都需要稳定的宏观政策,所以财政货币政策的定调和配合非常重要。

我这里提两个问题:一个是宏观杠杆率稳定,是不是意味着宏观杠杆率不增?5%的宏观杠杆率攀升可不可以?事实上,一个国家宏观杠杆率绝对不增的状况非常少见。从经验上来看,中国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差不多有半年左右的领先滞后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支持经济要不要打点提前量?是打点提前量更合适,还是完全匹配更合适?这个问题可以讨论。

另一个是,大家都在讨论货币政策正常化,或者宏观政策正常化的问题。正常化究竟怎么理解?我认为,如果说疫情期间是非常时期,那么现在后疫情时期就是正常时期。而正常时期的政策打个比方来说,就是让我们闻到了熟悉的味道。今年仅仅关注经济同比的变化会忽略很多东西,今年一季度肯定非常之高,二季度也不会太低,但这些都已经没有太多信息增量了。这时肯定要特别关注经济环比的变化。如果经济环比出现弱势,那么政策就应更调适一些。简单来说,就是回到正常的货币政策调整思路:经济有转弱的迹象,货币政策要更调适;相反经济有过热的迹象,货币政策要偏紧些。而不是说货币政策正常化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紧。总结下,不管怎么做需求侧管理,宏观政策的稳定和调适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王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