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还是不借 小企业主难闯的“关”
原标题:借还是不借 小企业主难闯的“关”
在创业圈有这样一句话,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在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经济增速放缓,这个生死关更为严峻。
而就在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之际,普惠金融飞速发展,令不少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短暂的回春之后,企业是否有能力真正熬过这道坎,没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在珠三角地区,一位小企业主就靠着贷款艰难维系,但他的春天何时会来,他没有答案。
小企业主的创业五难
李明(化名)曾经是一位高校老师,在高校执教多年,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也靠着出色的投资眼光,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对很多企业财务状况都颇有研究的他,有些心高气傲。他认为很多企业经营状况和商业模式都不算出彩,最终也都成功上市,创业者名利双收。李明对自己很有信心,动了下海创业的念头。
李明的第一个创业公司主攻成人教育、培训,利用高校和企业资源,李明帮助企业进行培训,公司发展势头也比较良好,有了相对稳定的规模。随之李明扩大了他的商业版图,又涉足了家政、互联网乃至区块链领域。
随着公司越开越多,业务越扩越广,每个月开支越来越大,李明渐渐觉得作为小企业主创业不易。李明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小企业有五难。
一是硬成本和投资过高,单是工资、社保、房租、耗材就令很多企业吃不消,其中占比较大的是“工资+社保”这块硬性支出,对小微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二是低息融资几乎为零,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很难拿到银行的低息贷款,一般遇到资金问题,大多数是小微企业主自掏腰包,或者与合伙人之间互相拆解渡过难关。
三是同样一个项目,面对大企业的竞争和口碑,小微企业的取胜之道只有提高质量,做好服务。某些大企业周边就是一个完整的外包和产业链,而这些外包和产业链基本都是小微企业在做。就像很多技术性服务公司,很多是接到大公司的外包项目才能很好的运转,但外包项目利润空间小,小微企业想单独做出市场很难。这就导致大的越来越强,小的越来越弱,小企业很难提升公信力,靠自己接到订单很困难。
四是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企业越不稳定,员工越难以长久留下来。所为小微企业确实很难吸引高端人才,即使吸引到了,因为抗风险能力低,一旦出现波动人才很难留下来。
五是税负依然是负担,之前一个小微企业季度税额是9万,超过9万就要纳税。一个正常的小微企业,怎么算一个月支出基本都会超过3万,收入一旦超过3万纳税,这样就造成了小微企业造血能力不强的情况下,还要更多的支出一部分,更考验企业的造血能力。
疫情下,李明遇到的困境更大了,现金流严重短缺,年初拖欠了员工两三个月工资,很多员工纷纷离职。
借还是不借
在李明的员工眼中,李明很有人格魅力,也很有投资眼光,但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来说,远没有他搞投资优秀。
陷入现金流压力的李明此时陷入了两难选择,从实际经营情况来说,公司可以选择破产了,可若能融入资金,再撑一段时间,也许还能找到转机。于是,李明选择把自己的房子抵押,通过贷款中介公司,操作公司的账目流水,以较低的利率拿到了一笔抵押经营贷款。加上给贷款公司的点数,李明的负债成本在7%左右,但这已经是他可以找到的最低利率了。
因为这笔贷款,李明补发了拖欠的员工工资,解了燃眉之急,但对李明来说,回春是短暂的。2020年下半年,李明还是关掉了其中一家公司,其余几家因为略有营收,还在艰难维持中。
一名李明的员工告诉记者,最近公司又开始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李明正在想办法操作更多贷款再解燃眉之急。“可没有实实在在的收入,贷款用完了拿什么还呢?为了创业,老板是拿投资收益补贴公司,拿房子给员工发工资,之前投资攒下的家底都赔完了,这次还能不能闯过生死关,恐怕难了。”她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李明这样的小企业主并非个例,贷款对他们来说是救命钱,也可能是把他们推入更大债务危机的导火线。
华南某股份行信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普惠金融普及面的扩大,服务小微企业数增速很快,但出现不良的风险也随之上升。一旦企业出现不良,对银行来说可能还有抵押物,但对企业主来说,他们未来的遭遇可能很惨。一旦因为失信被银行列入黑名单,就无法再从银行获得贷款,更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所以银行在实际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难免出现一些很难下沉,很难真正普惠的现象。目前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还是太高,可能80%的企业都是不符合银行风控标准的高风险企业,银行不敢真正贷款给这部分人群。对他们来说,过度、过早的贷款支持,也许只是加重他们的负债,甚至加速企业的灭亡。”
此外,华南某助贷业务人士指出,2020年不少银行对普惠贷款标准进一步下降,比如降低了对小企业经营年限的要求,降低了对其实际经营情况的考察等等,令很多之前拿不到贷款的小企业主有机会拿到银行贷款,但对不具备良好经营能力的企业来说,其后续偿付能力存疑。
(作者:侯潇怡 编辑:周鹏峰)
责任编辑:杨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