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059

国浩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淳:产业律师 中国律师的必然走势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2-07 20:36:540

论坛观点 | 李淳:产业律师,中国律师的必然走势

作者:道可特

来源:道可特法视界

1月23日,由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绿法(国际)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发展与法律服务创新高峰论坛暨道可特2021-2025五年发展规划线上发布仪式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齐聚多名政商界、法律界大咖,共话当下中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法律市场面对的变革与创新。国浩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国浩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淳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image=1}

李淳

? 国浩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 国浩发展研究院院长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各位,很高兴在这样一个场合跟大家分享产业律师的问题。产业律师这个概念是我大概在25年以前,1995年在深圳就已经提出来的。为什么提出这么一个概念,其实当时的理解跟今天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我认为可能跟我自己的经历有关系。今年是我的执业40年,经历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做律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81年开始做律师,后来有10年的时间做学者,在社科院法学所,后来到深圳,到央企。这样一个阅历和经历,使得我的思考不仅仅是从一个法学法律和法制的角度去思考,思考的角度、维度有自身的特点。

我们看中国律师40年的发展有两大轨迹,抓住了两大轨迹,就很好理解产业律师是什么。

第一个轨迹中国律师的成长过程,首先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我记得我刚当律师的时候,什么叫收费通知书,收费通知书怎么写都不知道,应该说我们是在学习和模仿过程中成长的。我讲的过程更多是横向比较,比如和西方国家、和发达国家国家的律师比较。

第二个阶段理解成并肩同行,我们与西方的或者说发达国家的律师并肩同行。最近十年我们在某些方面领先了,某些方面可以做引领了,但是我们其实又进入了另外一个循环。我们现在还必须是学习,有些方面必须去模仿,比如今天几个学者谈到的合规的问题,比如今天谈到的美国的长臂管辖问题,还有谈到国际化和内循环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又进入了一个模仿学习、并肩同行和创新引领新的阶段。这是我的一个轨迹,大概40年没有绕开这么一个轨迹。

::::

第二个轨迹是律师,混业律师。我当律师的时候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咨询什么都做,从混业律师变成专业律师。很多律师把自己定位专业律师,其实我认为无论在北京、在深圳、在上海一线城市,在一些有竞争力的中心城市来讲,其实已经形成了产业律师的雏形,甚至可以形成产业律师的队伍。律师又开始进入了新的轨迹的循环,从混业律师到专业律师到产业律师,产业律师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尊重和保障混业律师和专业律师的权益以及他们的市场细分。

这两大轨迹形成的过程中能看出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平行的,两个轨迹是平行的;

第二个特点是这两个轨迹之间是协同的;

第三个特点是这两个轨迹之间是融合的。

当两个轨迹之间平行、协同和融合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内生力,就可能产生外在的外延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细细的追究和探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个大的轨迹平行、协同和融合。

我个人思考,一是基于文化,二是基于律师战略,三是基于律师价值观。因为做律师做久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和另外一个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规则、历史,而且很重要表现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我一直讲文化和文化观,战略和战略观,价值和价值观。

::::

道可特到今天,我常常跟几个创始合伙人交流的时候,我认为文化观、战略观、价值观是发展的基石和基础。为什么会谈到产业律师的概念?因为我们过去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从法学往外看,其实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从外面往里看,站在全球看中国和站在中国看全球一定是不一样的。站在外部看内部和站在内部看外部一定是不一样的。换个角度说,站在经济看法律,或者站在市场看律师,与站在律师角度看市场,站在法律角度看经济,一定也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道可特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多的创建,它的跨界、它的协同、它的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有的时候要站在产业看律师,站在产业选律师,站在产业用律师。我们讲什么是产业律师?很多人说我是专业的律师,或者说专业的律师是律师的看家本领,当下社会可不意味着你是专业律师,你就有市场。尤其在未来的情形下,你就能够做到站稳市场和占据市场吗?做不到。为什么?因为现在来讲,这个产业越来越细分,如果你仅仅懂得法学专业,忽略了其他的专业,尤其忽略了你服务客户的产业,你是没有竞争力的。

因此我说产业竞争导致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导致了律师必须要把握住未来的产业方向是什么。比如我们到美国、欧洲看过很多汽车律师,很多原子能的律师,很多医疗律师,他们很多人并不是从法律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的,而是先接触这个行业,后来接触法律的。他们的思维,他们的逻辑,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跟我们有本质的不同,有本质的差异。这就是刚才几位学者所谈到的,尤其几位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同行和同道谈到的问题。为什么律师需要对产业的认知,需要对产业的理解,也就是说要有一种能力,产业的识别能力、产业的判断能力,这些能力如果不到位肯定是没有机会的,或者说肯定没有市场的。

::::

我们今天看什么?我们今天要清楚的看到一点,只要产业的竞争,第一个淘汰的是万金油的律师,产业细分之后,万金油的律师很大程度上影响力和作用力一定是受限的。第二个淘汰的是两层皮的律师,所谓两层皮,只懂法律不懂客户所存在的或者所在的行业产业,这是很大的问题。比如我们要服务很多客户,比如我们服务石油的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大数据的客户,甚至服务国家特殊的客户,不了解工程、不了解工程的术语、不了解工程的工艺、不了解逻辑,是没法提供服务的,更没法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第二个被淘汰的就是两层皮的律师。

当下万金油的律师、两层皮的律师总量不是小数,当年我们也需要万金油和两层皮的律师,市场总是有需求的,但是总的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律师、要培养一批产业的律师。我们有两个选项:一个选项,我们是一个独立者,或者说我们是一个逐利者,还是我们是逐势者。当你把所有利益摆在前面的时候,你的竞争力、你的团队、你的产业所形成的体量和规模一定是小的,但是大家一起把这个势造起来了,把这个气场造起来了,把场景完善了,你的市场、你的未来也有了。

因此我认为在当下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鼓励我们的律师要有一种能力,要有产业识别的能力。比如在中国所有的产业都有产业领袖,为什么在律师界缺乏对产业领袖的认知,或者说难以形成产业领袖群体,就在于我们的律师都是法律领袖,还是行业中的领袖。真的找不出来一个群体能代表一个行业,成为这各行业的领袖,比如行业的标准,比如行业的国际规则,比如在行业的压力集团和政治方面我们有没有作为,还有行业的走势、行业的趋势、行业的大事,我们有没有独到的判断。

在未来一方面培养满足于提供技术服务、提供管理服务的,同时要提供满足于决策服务和战略服务的。因此,在今天这个场合,我20多年前在呼吁,中国有很多概念是我原创的,商业律师也是我最早提出来的,包括法律消费,刘主编也在,他能见证我说的真实性。作为一个行业中的思考者我特别想说一句话,未来我们要形成一种态势、形成一种趋势、形成一种大势,态势、趋势和大势就是要塑造中国的产业律师,因为产业律师在中国律师是必然的趋势和必然的走势,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