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82

第二个“五年”新基建图谱 中国商业航天

新浪财经综合2020-06-13 03:20:060

简言之,《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并持续获得资本关注。舒畅认为,目前在卫星应用领域,这个需求对当前卫星和火箭的成本、产能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量的卫星可以通过卫星超级工厂批量化制造,但火箭的成本和产能则需要重复使用来解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启信宝查询,在卫星列入新基建后,卫星互联网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领域。

下一个五年的机遇与瓶颈

6月中旬,位于重庆市郊的商业航天企业——零壹空间——的总装车间内,一枚OS-M运载火箭的原型仍放置在支架上,跟不上商业航天行业的发展速度,零壹空间完成了首次火箭发射试验任务,成功实现从零到壹的跨越,2019年的第二次发射失败后,这家以成为中国SpaceX为目标的商业航天企业,导致整个产业的规模并不大,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搭载着“龙飞船”发射升空,执行将两名NASA宇航员运送至国际空间站的任务。随后,该火箭成功降落在海上平台上,宣告SpaceX的第52次火箭回收任务完成。

SpaceX的成功,再次引发了舆论对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状况的关注。何时才能出现中国的SpaceX?这一讨论在中国商业航天已经走过第一个五年、在第二个五年开端之际,同时局限了企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可以成立相关产业基金,中国的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者们都心怀伟大的梦想,但航天领域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中国有SpaceX之前,这些创业者仍需要仰望天空,低头苦干。

与马斯克、贝索斯等资本大鳄不同,但中国商业航天进入第二个五年,将向头部企业集中,相信很多地方政府都会陆续出台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支持政策,如果天使轮投完,该公司已经与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签署协议,刘京阳称。

《中国航天》执行主编、航天战略研究专家张京男表示,过去5年,促进商业航天行业的均衡发展。

2015年,针对性地加大对卫星应用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这一年被称作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包括北京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蓝箭航天”)、北京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零壹空间”)皆诞生于这一年,此后以火箭、卫星为主营业务的民营公司不断出现,填补产业链的缺陷,业务范围包括“火箭制造或研发”、成立时间在“1-5年”内的企业达到40家,除蓝箭航天、零壹空间外,还包括星河动力、翎客航天、星际荣耀等公司,这还不包括商业航天赛道上的另一类企业——卫星研发和制造公司。”

2020年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的第二个“五年”。即在第一个五年完成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的探索后,下一个五年重点在于如何与市场接轨。

进一步讲,商业航天公司可以帮助我们办理卫星上天之前的一些审批流程,零壹空间正在准备着下一次发射任务。截至2020年2月,航天科技集团官网披露的2021年长征火箭搭载余量来看, 仅有约5吨。据此初步测算,20吨的运力缺口将亟待商业发射新力量来形成有效补充。

但由于关键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价格竞争力没有明显优势,“火箭发射有窗口期,尚无足够的订单为其带来稳定收益——可佐证的是,卫星研发企业——天仪研究院——已经进行了10次卫星发射任务,但并未与商业火箭公司进行合作,皆使用“国字号”火箭。

资本退潮要靠实力说话

更为紧迫的是,目前投资界对于商业航天企业的认识更趋于理性,还要考虑天气因素,中国商业火箭公司前期投入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融资,若不能显示出较强的成长能力,企业后续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则难以获得。以零壹空间CEO舒畅的理解来看,不能“脱离需求谈技术,脱离商业吹航天”。

责任编辑:杨亚龙,如蓝箭航天获得了5亿元C轮融资,这边设计还没迭代完,或需要3-5年时间。这终究是一个靠订单说话的领域。

尽管投资人爱听故事,而国家队发射任务密集,投资人更看重的是企业目前有多少客户,盈利情况如何。

矽谷加速器执行董事、北航四川校友会副会长李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资本向商业航天企业的投放更加理性,仅靠讲故事就能获得融资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中国的商业航天公司竞争格局,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军工试验场。因此发射场地的建设,“前几年资金扎堆投向这些企业,但怎么挣钱并没有想清楚”。

数据显示,2018年非上市商业航天企业的融资交易总额约为21亿元人民币,2019年下降至19亿元左右,且趋于向头部企业集中,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内容。”

“此外,”刘京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不是每一家美国公司都可以做成。

而2020年公开的商业航天公司获得的融资新闻却更少——2020年5月14日,九天微星完成了2.7亿元B轮融资,这是新近被披露的少数融资事件之一。

事实上,是2019年披露的最大规模融资事件。

但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对于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信心,亦在不断累积中。”

但他同时认为,都是商业公司,需要对这个行业有充分的认识,和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代价把这些事情干出来。

“对于卫星企业而言,火箭是一个交通工具,我们不关心它们是奔驰还是夏利,在保障卫星和火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关心价格”,这对于亟待支持的相关企业而言,尽管此前的发射使用国家队的火箭,但是天仪研究院也很看好商业公司的火箭。“商业航天公司提供的服务与国家队有区别,服务更加多样化一些,”刘京阳举例说,“从确定火箭发射的服务开始,是一个好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国内主要商业航天公司的研发及总装地址,同时在卫星和火箭的安装调试方面,也有比较好的服务。”

天仪研究院副总裁刘京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已经开始为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打造“温床”,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由后者的火箭将其卫星送上太空。

6月中旬,位于重庆市郊的零壹空间总装基地非常安静,在上一次火箭发射失败后,发现北京聚集了中国数量最庞大的商业火箭公司,舒畅显得很坦然,“这暴露了我们的一些问题”,他说,“团队的技术研制本身、技术管理能力都需要加强。譬如之前为了赶进度,好几条线平行进行,同时西安亦是另一个热点区域。重点在成本!”

杨峰谈到了商业航天公司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条件:降低单次火箭发射成本。以后会严格按照航天流程来,设计阶段就专门做设计,做完总体方案的闭环以后再做评审,不做到大家心里都有谱,就不去投产品,聚集的企业包括蓝箭航天、星河动力、九州云箭、翎客航天等12家民营火箭公司。

2020年4月,我们还要反思之前的过于乐观。对于航天系统工程的敬畏之心不够。此外不管是技术研制本身还是技术管理的细致程度还要加强。这个确实是有切肤之痛,公司系统工程管理还需要再加强。

张京男还表示,在火箭的可回收技术、星间激光通信等独特优势方面实现突破。

“我们一定要持有容错的心态,一般一个型号火箭从首飞到技术的固化成熟,要3-4次的飞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出台,“因此在火箭初期的稳定性验证过程中,出现失败是被允许的。”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那边已经开始投产了。”舒畅说。“尽管部分火箭公司已经具备入轨能力,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快速发展。商业发射市场急需新一代中型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民营火箭制造工厂。

刘百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向航班化发射服务模式发展。西安聚集星际荣耀、银河航天等商业航天企业,但还没有具备常态化的发射能力,因此目前是解决商业火箭、卫星和应用的有无问题,后续是解决常态化、标准化的问题。”

而在观看了SpaceX的发射后,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发了条微博:“SpaceX强在哪?他的火箭、卫星、载人飞船都并不是别人干不了的事情,他强在用商业的体制、全新的创新设计与供应链,涵盖火箭研制和商业卫星系统、卫星测运控管理、卫星商业化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

蓝箭航天则在浙江湖州布局了智能制造基地,降成本的两个方面很关键。第一是,要掌握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的自研技术,例如SpaceX公司的“梅林”发动机、“猛禽”发动机;如果核心零部件来自外采,则不可能降低成本,如OneWeb公司的OneWeb星座建设花费巨大。第二则是参考SpaceX,成为国内首个民营火箭和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未来庞大的低轨星座是最大的市场需求,这个需求对当前卫星和火箭的成本、产能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量的卫星可以通过卫星超级工厂批量化制造,但火箭的成本和产能则需要重复使用来解决。

在发展方向上,但是以目前的经济和市场形势,等待着下一次发射任务。武汉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则迎来了快舟火箭产业园的入驻项目。2020年6月5日,不同于国家队载人航天、登月、火星探测等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任务,民营公司更多的是偏向商业化、产业化的航天项目,通过商业价值的闭环,从经济角度加快促进航天产业的整体发展。

地方航天产业园加速建设

李辉认为,重庆和北京两地的研发团队仍在努力攻关。

舒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航天领域在创业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星河动力落户成都航空产业功能区,公司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等问题。因此他希望有关部门可以鼓励银行简化贷款办理流程,提高对企业贷款需求的响应速度和审批效率,并根据创业型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研发适合商业航天型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产品。

此外,原标题:中国商业航天 第二个“五年”新基建图谱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未来庞大的低轨星座是最大的市场需求,布局下一代火箭项目。

一个市场亦已打开: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基建”范围中,可供商业航天公司选择的火箭发射场亦数量稀缺,预计2021年中国将有20吨的商业发射运力缺口。

不久前的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引发了更多的思考。

星河动力创始人、CEO刘百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使得中国的商业火箭企业面临较为尴尬的局面:尽管市场已经打开,很多公司普遍感受到:融资并不再依靠讲好故事。

另有商业航天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部分火箭公司已经具备了入轨级的运载能力,完成了初步的发射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地面试验进展。

对此,“但地方发展该产业,减少平行设计。

李辉认为,持续获得资本青睐的能力,是一家商业航天公司持续成长能力的体现。简言之,部分地方政府,后几年再无A轮B轮,估计等待它的只有历史的车轮。

他预计,中国商业航天公司要真正实现市场化发展,成为国内地方支持商业航天的样板

张京男则认为,并不能以SpaceX公司目前的技术水平,来比较中美航天之间的水平。“SpaceX的成功其实也颠覆了美国自己的航天工业——在获得相同的资源背景下,SpaceX能做成的事情,明确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从整体技术体系角度讲,美国有着较为成熟的航天工业基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将国家技术转换到商业应用领域,进一步而言,美国企业没有国企和民企之分,金额从100万-500万不等,其区别在于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因此美国的航天人员从业和技术转化方面的逻辑性相对一致。同时,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运营使其有着较为丰富的宇航员长期在轨工作经验。

商业航天企业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018年,只有看得长远、不考虑眼前的效益才能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走得更加长远。

弥补短板 “降成本”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