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227

首席分析师们都读什么书?从"金刚经说什么"到"刑法学讲义"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2-10 13:30:260

原标题 我读故我在

来源 广发证券研究

这份书单,并不构成推荐。事实上我们才疏学浅,并不具备推荐的资格。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份书单,解答周围朋友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广发?

01《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作者:文一

为什么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因为中国已经成功引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整个国家已经为技术采纳和创新做好了准备。中国很有希望在未来20-30年在主要科技领域超越美国,成为第三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

02《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作者:李录

价值投资四大理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价值投资难在什么地方?主要是因为康庄大道太慢了!第一,公司成长慢。公司做好管理、战略、营销得好多年。第二,建立能力圈慢。投资者真正理解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公司未来5-10年的情况需要很多年的刻苦学习。

—— 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

03《心若菩提》

作者:曹德旺

这本书有两条线:一部分是福耀玻璃的创业史,以时间为主线,其中有很多案例可以作为MBA教学使用,比如打赢反倾销案、与圣戈班的谈判、公司内部牺牲大股东利益的改革等等;另一部分是做人做事的处世哲学,比如如何钻营有效人脉、对员工要爱兵如子、坚持原则和底线意识等等。两部分互相穿插,仿佛看过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优秀企业家的一生。

04《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作者:周黎安

一本研究中国国家治理体制,系统阐释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内在原因的书。作者认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制的核心在于地方官员的政治锦标赛。虽然有行政发包制和财政包干制,但如果没有政治锦标赛,依然不会出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奇迹。对中国国家治理体制转型、中央与地方关系、官员激励、政治体制改革等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读。

——徐君 交运高级分析师

05《利率史》

作者:悉尼·霍默、理查德·西勒

大到国家兴衰,小到股市涨跌,背后都有利率的力量。《利率史》并不是探讨利率波动相对于社会或经济方面的成因或者后果,而是记录了许多国家数个世纪时期里的通行利率本身的波动。没有作者的主观判断,只有冰冷的客观数据。通读一两遍,能把很多经济现象串联起来。

06《美国增长的起落》

作者:罗伯特·戈登

此书将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讲述美国1870年至1970年颠覆式经济变革及其创造的辉煌。既有对历史的生动叙述,也有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既从普通民众视角考察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又以经济学家视角解释这些细节。知微见著的一本书,很适合轻松阅读!

07《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

作者:亨利·保尔森

从华尔街到美国财政部,保尔森从顶尖的投资银行家华丽转型顶层金融监管者,也正是这一背景,他处理金融危机更冷静和直达要害。没有矫揉造作,跃然纸上的是危机的紧迫感。在美股熔断期间读保尔森的这本书,更有历史的画面感。最值得一读的金融危机回忆录。

08《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自小接受唯物主义的教育,很少看佛经类的书,也看不懂。但这本南环瑾先生关于《金刚经》的讲课记录,大道至简,将能断一切法的《金刚经》讲得简单生动又妙趣横生。

——陈福 非银首席分析师

09《天空的囚徒》

作者: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弗朗哥在德意支持和英法“不干涉”下赢得内战,尽管二战后被孤立,西班牙依然借助美国的援助进入高增长轨道。物质生活改善与弗朗哥的长期执政带来了表面的和谐和对过往的沉默。然而,不经意的小事很轻易就续上了历史,内战时期被法西斯长枪党黑暗笼罩掩盖的英雄、理想、奉献与牺牲浮出水面。亲情与友情的动人历史得到还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性光辉终于闪耀,并与“顺势而为”、看似风光实则卑贱的灵魂形成强烈对比。

10《地下雷普利》

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跻身上流社会的男主角生活富裕,沉稳斯文、彬彬有礼、聪明能干、八面玲珑。然而,从习惯功利主义驱使的撒慌开始,早已把诈骗变为常态。谎言多到一定程度后终归有难以掩盖的破绽,最终,主人公很“自然”地走向极端犯罪,将真相发现者灭口,并逼死了倍受煎熬意欲归正的同伙,并继续若无其事。这套60多年前创作的经典黑色犯罪小说今天读来依然毫无时代违和感,作者看似模糊与美化了罪犯的负面形象,但实际是对缺少自我约束的人自寻借口一步步堕落不断突破底线的深刻讽刺。

11《哀伤的墙》

作者:雅斯米纳·卡黛哈

一对恩爱的阿拉伯裔以色列夫妇,男主角作为富裕的专业人士阶层早已融入以色列,而女主却悄无声息的转变为人肉炸弹“恐怖分子”。震惊的男主角在查找妻子转变的一系列经历中重新发现自己、探寻反思族群认同、文化与宗教冲突、历史恩怨矛盾。这本书的意义不是庸俗圆滑的“不设立场不分对错”,而是从微观角度发现:对拆除人与人之间各种“墙”而言,既充满期待却又挑战重重的矛盾现实。

——刘雪峰 计算机首席分析师

12《错觉心理学》

作者:博·洛托

我们看到的就是客观世界本身吗?人类视觉局限性以及每个人凭借自身经验对所观察事物的下意识“脑补”行为都会阻碍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当然错觉也让我们获得了看世界的新视角。正如本书所写的那样“‘显而易见’对于我们每个人可能拥有不同的含义”,因为我们看到的事物本无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其意义。这是一本由神经科学家撰写的通俗心理学,或许也是假期消遣的不俗之选。

——张静静 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

13《商业新模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作者:贾森·艾博年、布莱恩·曼宁

本书是由美国领先的提供数字化变革方案的公司Centric Digital的首席执行官贾森·艾博年(Jason Albanese)和首席数字官 布莱恩·曼宁(Brian Manning)合作撰写的。两位作者结合自己在医疗、金融、零售和工业等领域进行数字化变革的经验,对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变革的必要性、数字化变革的类型和数字化变革的实施方案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可能由于翻译的问题,阅读期间会感觉不是很顺畅,但请一定坚持到结尾,书不厚,相信会有收获。

——糜韩杰 纺服首席分析师

14《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作者:罗新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历史书,以反思和批判为主题的专业随笔。这本书着重探讨了身为历史学家应该具备的学术美德和责任。实际上,罗新教授的观点适用于所有学术研究者:“作为一个rebel,作为反叛者、起义者、异议者,去质疑那些被广泛接受的说法,重新质疑、一再质疑。在座各位不只有做历史的,还有各个学科的朋友,我想rebel这个定位对大家都适合,各个学科都差不多,要做的都是重新质疑已有的说法,我们都去做已有说法的异议者,都去做主流的抵抗者。不限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在什么样的时代,所有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都应该是反叛者、抵抗者。”

“未来也许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投入其中的那些期望和努力,这未来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是我们更加无法接受的样子。历史会影响我们的未来,但是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择,以及我们的行动。”

15《刑法学讲义》

作者:罗翔

这本书是由罗翔教授视频整理成文字的合辑,考虑到罗翔教授在网络走红的原因更多是他风趣幽默寓教于乐的法律案例,因此我选择了可能相对更为严肃沉闷的文本形式来学习。对非法律专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确有些严肃复杂,需要更多的精力与专注,但它与《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具有一些共同的闪光点:思辨中闪烁着学者的正义微芒,午夜燃灯,在黑暗中守护火种。正如书籍扉页写到的:“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而这或许正是现今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型学者所缺乏的精神。

而这样的一位学者,他却说:“我不过用我的视频拨动了大家的心弦,大家被自己心中的正义感所感动,将不配有的荣光投射给我,让我在大家身上看到了中国法治的希望。这个世界并不美好,所以美好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吴棋滢 宏观资深分析师

16《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苏世民

苏世民先生对自己如何取得卓越成就、发挥影响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将其中重要的见解分享在这本书。大多数网红书都华而不实抽象理念居多,但本书通过他的个人经历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其职业生涯与创业时期的经验与教训。

我将书中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对照,受益匪浅。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原理往往有互通之处而非相互排斥。而苏世民先生带领黑石走向巅峰的十大管理原则也是职场人士进阶的金玉良言。

17《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

作者:卡门·M·莱因哈特、肯尼斯·S·罗格夫

本书用定量的语言讲述了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金融危机的历史,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最可依赖的工具依然是数字。类似的书籍有《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

我是天生偏乐观的性格,而历史经验表明权益市场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是最佳的,多头是胜率高的一方,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在全球债务创记录以及股市估值较高的背景下,去反复审视历史规律中值得警醒的经验教训。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推荐经典著作常读常新。

——戴康 策略首席分析师

18《简读中国史》

作者:张宏杰

张宏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者,他早年是学经济管理的,又走过文艺青年路线,后来博士、博士后分别师从史学大拿葛剑雄教授、秦晖教授。他是不是把历史细节写得特别学术并不重要,但他应该是把历史写得最生动明快、简洁有趣的,有很多“跨文体写作”,所以基本上一写就是畅销书。不过他的这本书并不是戏说,是一个历史学者角度的普及版专著,对多数问题都是通过文献引述来介绍一些通识。比如“夏朝为什么出现在河南”一章,他很详细地引述了分子人类学的结论;关于文明西来的问题,他通过《尔雅》中一些译文痕迹的例子,很耐心地解释了一些目前学界有共识的部分。关于人口的问题,他也大段引用了麦迪森的《世界千年经济史》。

——郭磊 宏观首席分析师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