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358

36亿票房逆袭 贾玲:所有的横空出世其实都是蓄谋已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2-20 16:19:480

编辑:孟媛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你好!李焕英》出人意料地火了!

多个平台登顶第一,一天上10个热搜,观影群众自发宣传,为贾玲献上100万个好评。

很多人说:我好久没这么痛快地笑过,也没有这么酣畅淋漓地哭过了。

贾玲曾立下豪言:票房10亿,女团舞;20亿,染头发;30亿,瘦成一道闪电。

最初,她觉得10亿都超出预期,如今猛超30亿,要兑现“瘦成闪电”的“诺言”了。

“我要知道票房这么高,我从三年前就开始减了。”贾玲在直播时笑答,一如既往地幽默。

从小品到电影,从相声演员到导演,跨度有点大,加上之前影视圈一次次“演而优则导”的翻车事件,上映前没人看好《你好,李焕英》,包括贾玲和她的团队,10亿票房已经超预期。没想到,《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增速意外反超了《唐人街探案3》,成为春节档最大的黑马。

至此,贾玲除了喜剧人的身份,又多了一重导演的身份,并且是“国内首位票房过30亿的女性导演”。

电影火了,圈内圈外都挺意外。

贾玲火了,却没那么让人感到惊讶。

她,早该火了!

{image=1}不争气的“熊孩子”

拍出了最好的母亲电影

“我妈就爱笑,心大,豪爽,有点儿好面子。”

李焕英,是贾玲妈妈的名字,也是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主角原型。

贾玲说:“我不是为了当导演才去拍电影,是为了拍李焕英才去当的导演。”

为什么要拍《你好,李焕英》?

因为在贾玲的印象里,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让妈妈骄傲过,高兴过。

她就是我们普通人家里的那个“熊孩子”。

小时候,不小心拉到裤兜,只能麻烦妈妈去洗;

小学的时候,玩一身土,裤子都刮破了,回家找妈妈去缝补丁;

中学的时候,被罚站,班主任叫家长,让妈妈丢面子;

……

“干啥啥不行,吹牛第一名”。作为小女儿,贾玲常常躺在旧屋里妈妈的身边, 跟妈妈吹牛:

“妈,我长大了,一定能让你过上好日子。”

“我长大以后肯定能红。”

“我保准儿能挣大钱。到时候我给你买大房子,给你买车。”

……

遗憾的是,她还没有来得及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还没有来得及给妈妈的新皮衣换一个尺码,还没来得及把当年吹的牛变成现实……妈妈却意外地突然离开了。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是她能给母亲做的最后一件事。

电影早在贾玲之前的小品里就有了雏形。

在舞台上,贾玲说出了藏在心里十几年的遗憾:

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

妈,我给你买了一件皮大衣。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你看,我终于有出息了,对不起,没来得及让你过上好日子。

一字一句,悔恨交加,又让人潸然泪下。

这部电影的剧本她写了整整三年,是她最珍视的东西。在医院陪护母亲的戏份,贾玲因为情绪失控,重拍了20多条,眼睛哭成了桃子。

她说:“关于这个电影的一切,我都在乎。因为太重要了。”

{image=2}贾玲最大的遗憾

2001年,是贾玲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那年贾玲19岁,刚刚到大学报到一个月。父母在老家收稻子的时候,母亲怕稻草从车上掉下来,于是主动爬到了稻草上坐着,但是不慎从装稻草的翻斗车上栽了下来……

姐夫打电话到中戏的宿舍楼说:“妈没了,你快回来看最后一眼。”贾玲整个人懵了。

在回老家的列车上贾玲泪如雨下,一直求过路的人谁能有个电话,让她听听母亲最后的声音。

可是,贾玲仍然错过了妈妈的最后一面,这成了贾玲永远的遗憾。

她不止一次公开说:“没有母亲,我好像永远无法真正快乐了。因为我的幸福永远缺了一角。”

“过得不好的时候,我想躺到妈妈怀里。过得好了,我想和我妈一起分享,可是我妈享受不到那些,那有什么用呢?”

在电影里,贾玲泣不成声:“你说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过。”

电影里,她说得最多的是:

“妈妈,我让你高兴了吗?我能让你更高兴!”

贾玲用最大的真诚把她最痛的伤疤撕开,用欢笑的方式讲给观众那些关于爱的故事。

她从小喜欢吃包子,可根本没想过,6点赶车去上学,妈妈究竟几点起来包包子?

她从来不知道,妈妈骗自己坐大巴回家,转头却退掉车票,迎着暴风雪走几十里……

她从记忆里,妈妈20多岁生了孩子后,就再也没有给自己添置过什么东西……

在片尾的字幕中,贾玲整理了“李焕英”的生平,她写道: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image=3}

贾玲成了!

56万人为它打出豆瓣8.2的高分;观众记住了那个梳着两个马尾辫的“李焕英”;中国电影界诞生了一位“票房过30亿的女性导演”。

{image=4}阴差阳错,开启喜剧之路

不过,贾玲的“成功”故事,并不清新脱俗。有句话说:每个喜剧演员都有自己悲伤的一面。一路走来,贾玲也曾跌入谷底,也曾遗憾错过。

1982年,贾玲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个工人家庭。虽说家里并不富裕,但一家人都给了贾玲百分百的宠爱,让她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

10岁的时候,贾玲喜欢上了电视节目《曲苑杂坛》,还时不时就会在家里模仿鸟叫和器乐的声音,后来家里人看她那么喜欢表演,就干脆给她找了个老师,就这样,贾玲和表演结了缘。

高考的时候,少女贾玲很自信的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可惜那一年的北影人才济济,贾玲没能考上,她不甘心,独自在北京当了一年服务员之后再次参加高考。

2001年,贾玲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吸取了上一年的教训,这次贾玲除了常规的戏剧表演班,又多报了一个冷门的专业喜剧表演班。

贾玲非常争气,两个专业都考上了。

中戏给贾玲打电话的那天,是母亲李焕英接的电话。

学校问她,喜剧表演班和戏剧表演班选哪个?李焕英说话有口音,学校这边阴差阳错就给贾玲录上了喜剧表演班。

贾玲知道之后,非常生气,回家就冲着母亲闹:“我学了这么多年表演,你给我报了一个相声班?我一窍不通,就认识马三立啊,我这形象也不适合搞喜剧啊。”

其实,这个相声班是中戏搞的第一届,教学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

李焕英只好安慰女儿,“你看你长得是好看,但是咱不拔尖啊,你又爱吃又不爱穿,平时又喜欢逗人笑,咱们顺水推舟就学这个不行吗?”

贾玲却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毕竟努力了两年,不能因为一个乌龙决定了命运啊,于是就拉着姐姐贾丹去中戏门口找老师,各种求人折腾。

结果后来,贾玲的老乡已经收到了通知书,自己还没收到,贾玲又慌了。

原来学校也被她搞懵了,喜剧表演班以为她调进了戏剧表演班,戏剧表演班以为她被喜剧表演班录取了,所以两边都没给她发通知书。

贾玲也就不挑了,喜剧就喜剧吧,于是就进入了冯巩与中央戏剧学院合办的第一届相声大专班,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喜剧之路。

这条路,是母亲李焕英为她挑的。

多年以后,在谈到这段经历时,她笑着说自己是“上错花轿嫁对郎”:

“表演班的学生每天早上都起来吊嗓子,我们相声班也要吊嗓子,还要集体练快板。”

“你能想象 36 个人一起打快板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吗?”

“我就特别享受这种大场面,其他班,谁有这么大的声势?”

说笑归说笑,后来贾玲喜欢上了喜剧,是真心喜欢的那种。

{image=5}住地下室,接7块钱表演

人称“傻大姐”

除了李焕英,贾玲成功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女人。她是贾玲的亲姐姐,大贾玲5岁的,贾丹。

贾玲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同一年,贾玲的姐姐贾丹也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但是家里的条件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读书。于是贾丹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了贾玲。

在贾玲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一夜白头,整个人都消沉了。把房子卖掉给贾玲交学费后,姐姐贾丹撑起了家里的生活和贾玲的学业。

贾玲说:“没有妈之后姐姐就以妈自居,我总想把她从神坛上拉下来。但是她自己总往那个位置上奔。”

贾玲上学的时候,姐姐一个月赚800,每个月给妹妹寄500。毕业的那个月,贾丹给她寄了1000,之后还是每个月500。这一供就是9年。为了省钱,姐姐甚至放弃了一个女人中最美丽的时刻,没有办婚礼和酒席,也没有穿上婚纱看到最美的自己。

没去过大城市生活的姐姐贾丹,每个月生活费只需要100。她认为寄去的500已经很多了,妹妹怎么能那么快马上花完。

可是贾玲的生活有多拮据?一个月400多的房租对贾玲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为了省钱,贾玲搬去不到10平方的地下室,拥挤狭小,更不见天光。

“狗进去了都只能竖着摇尾巴。”

贾玲刚出道时,戏园子里甚至没有女更衣室,她只能在卫生间里换衣服。“像你进错了澡堂子,可是你又想在这儿立足,怎么办呢?你就把自己伪装成一名搓澡工。”

在这个传统的行业里,女相声演员这条道路不好走。当初贾玲班上有10个女同学,全都转了行,只剩下她一个人苦苦挣扎。有时哪怕只有7块钱的表演酬劳,她也接。在前7年的相声生涯里,贾玲常常被称作“花瓶”“傻大姐”。

很多时候,她连吃饭的钱都不够。为了能在北京活下去,贾玲还把自己身上唯一的贵重物品——随身听给卖了。拿着换来的20块钱,吃着馒头就咸菜,她差不多能挺一周的时间。

有时候为了晚两天交房租,就黑着灯,在屋子里没敢出门,为了省电,小小的电暖气从不敢打开,一个南方人在北京捱着没有暖气的寒冬,她在墙上糊满了报纸。那时的她不停地写剧本,排练。

姐姐觉得贾玲在北京过得太辛苦,在老家给贾玲找了个工作。

可贾玲却不想回去。怕拗不过姐姐,贾玲请出了师父冯巩劝家人:“让贾玲在北京试试吧。没有工作,我帮她找;吃不上饭,我管着她。”这是贾玲第一次打电话找师父说专业之外的事儿。

其实,在做喜剧的这条路上,贾玲最感激的人就是冯巩。

上大学时,冯巩是她的专业导师,教她说学逗唱;毕业之后,两人成为师徒,初入行时,贾玲主要收入都来自跟着师父演出。

有一次演出,贾玲在临上场前才发现拿错了演出服。冯巩好心,开着车送她回家取,这才知道了徒弟原来一直住在地下室里。

冯巩也说不上来自己当初心里是个什么滋味,总之不好受。寻思了半晌,他才开口跟贾玲说:“以后我带着你,我让你挣出10年的房租。”

冯巩是贾玲的“贵人”,有时候演出明明几百块的演出费,冯巩愣是给贾玲几千。

2010年,贾玲遇到了另一个“贵人”——姜昆。一次表演,姜昆老师因为临时有事,将节目调到了第二个,而第一个表演的正是贾玲和白凯南。因为需要候场,姜昆老师必须在侧台看第一个表演。

贾玲就趁机和姜昆老师说:“一会儿,看看我们这表演,帮忙推荐下呗!”

“能上春晚吗?”姜昆老师打趣道。

一听这话,贾玲脸上露出了自信:“我看差不多吧。”

不久,相声《大话捧逗》就被姜昆推荐给春晚选拔委员会。

2010年,28岁的贾玲和白凯南登上春晚,一夜成名。

在《你好!李焕英》的电影里,厂长说:“不服输的人,永远最有光彩。”

这一句话,贾玲也是说给自己的。

绝大多数出色的人,都拥有一个难得的品质,即非凡的耐心。

主持人曾经问贾玲:“那个时候觉得苦吗?”贾玲平和地说:“不苦,因为你吃过的苦,老天爷都回报给你了。”面对曾经的苦难,贾玲变得很坦然了。

{image=6}后来,贾玲拿出自己的积蓄弥补姐姐的遗憾,让贾丹穿上了婚纱补办了婚礼,紧接着为姐姐和爸爸买房买车,来感谢9年来对自己的支持。

{image=7}为何贾玲总有贵人相助?

从师父冯巩的帮衬,到姜昆老师的推荐,贾玲总有“贵人”相助。

2019年,贾玲说自己要拍电影了,大张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给她写歌。

2020年末的一场直播里,大张伟就说歌已经写好了。

“我写歌都是发乎于情止乎于价钱,但贾玲是那个例外。”

为贾玲宣传《你好,李焕英》的时候,大张伟为了这部电影的口碑,甚至连自己的歌都能踩上一脚:

“我很用心在写歌,她也很用心在做电影,但是我写歌肯定没有她做电影用心,我觉得我配不上她的用心,所以如果她觉得我的歌她用在电影里不合适,她就不用,没关系的,不重要……最重要是一定要支持贾玲的电影。”

沈腾和贾玲是综艺里搞笑的搭档,互怼的时候比谁都狠,私下感情也是非常好。“腾哥其实挺宠着我的!”贾玲说,“当时腾哥说要来客串我的电影,我说你别客串了,我这里有个男一号,他一听惊呼怎么跳跃这么大。后来,他用他固有的‘嫌弃表情’说看看剧本,看完觉得挺满意就答应了。”

虽然沈腾吐槽贾玲执导太严格,说自己拍摄这部电影被糟蹋得够呛,连续七天没睡好觉。但是大家都知道为了添补贾玲心里的遗憾,沈腾是心甘情愿的。

有一场游水的戏,沈腾跳湖,跳了一遍又一遍;一场摔跤的戏份拍了两天,力求达到完美。

后来贾玲说:“其实那天我拍的是全景,但是我当时不知道作为导演要事前给腾哥说‘今天拍全景,你轻点儿摔’,结果第二天腾哥告诉我:‘哎呀,昨儿好像摔得有点儿猛了,玲儿,今儿能不能轻点儿摔?’我说‘哥,今天可不行啊,今天主要拍你摔’(笑)。”得知真相的沈腾眼泪就要掉下来。不过吐槽完也还是继续摔出17条。

{image=8}

除了沈腾、大张伟的鼎力支持,女一号张小斐也是贾玲的“老铁”。

张小斐出道了很多年,可离“火”还差得太远。人们提起她,大多第一反应就是:“啊,贾玲小品里的那个谁。”“挺漂亮的一个女孩。”

可很少有人知道张小斐科班出身,自幼学舞,还是杨幂、袁姗姗的同班同学。

2016年,贾玲创办公司后,签下的第一个艺人就是张小斐。张小斐和贾玲一起演了9年小品,她们一起见证了彼此的落寞,拥抱了最不成熟的脾气,熬过了不被认可不被接纳的时候,一路稳扎稳打,努力前行。

{image=9}

贾玲说张小斐离“火”只差一部女主戏,而这部戏看来就是《你好!李焕英》了。没人比张小斐更懂李焕英,也更懂贾玲:“越听得多了贾玲跟她妈妈之间的事情,越了解她对妈妈心里这种感情,那种遗憾、那种不舍。”

在电影里,贾玲的恩师冯巩也来给她助阵,虽然只有一句“我想死你们了”,却掀起了整个电影院的笑声。

{image=10}

为什么贾玲总有贵人相助?

2013年我恰好在现场看到贾玲录制一档访谈节目,有个细节,至今印象深刻。贾玲在台下和节目组商量能不能给几个朋友加一个小品展示,因为他们都很优秀却缺少表演的机会。其实,那时她自己的标签不过是“80后青年女相声演员”,她却在为别人前后张罗。

很多人都说她情商高,实际,情商高的背后有种真诚,叫“仗义”。

她与娱乐圈任何一个人搭档,都会获得一致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在粉丝自制的“CP视频”中,易烊千玺、蔡徐坤、王一博……都曾与她同框。在B站,贾玲的“男友”连起来能绕地球两圈!

粉丝说:“贾玲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撩遍天下,却不让人讨厌的人了。”

近些年,贾玲因“柳岩伴娘事件”、“高情商救场语录”等逐渐变成了“好评收割机”。

沈腾评价贾玲:“她最大的优势,是男人喜欢她,女人不嫉妒她。”

{image=11}一时好笑是幸运

一直好笑才是本事

贾玲有着难得的清醒,她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事实上,在上春晚前,她就赢过比赛。

2003年,北京电视台举办了《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贾玲和同班的王彤一起参加了比赛。在台上,他们俩扮演夫妻,讲述着他们变有钱之后“索然无味” 的生活。言语间,几个有趣的包袱逗的台下观众哈哈大笑。最后贾玲二人一举拿下了这场比赛的冠军,当年赢得季军的那个组合里,一个人叫郭德纲,另一个叫于谦。

不过,得到那场比赛的冠军后,尽管贾玲自己觉得很光荣,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

真正的成名就是2010年春晚之后,仅仅是一夜之间,贾玲成为了“爷爷、奶奶们最喜欢的相声演员”。

走红之后,贾玲短暂地膨胀了一下。她一股脑录了很多段子,也参加了不少综艺节目。

可在大众面前露面的次数越多,她的心里便越慌。

“每天都在不停地说段子。当之前的作品都演完之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盔甲没有了。”

经历疯狂输出之后,贾玲开始因创作灵感枯竭而烦恼,甚至“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这样的窘境让她害怕,迷茫中,她停掉了自己所有的演出:“我在家里待了一年,每天琢磨前辈们的优秀作品。”

踏踏实实走过的艰苦岁月让贾玲知道了成功的可贵。她知道,喜剧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时好笑是幸运,一直好笑才是本事。

沉寂过后,再见面时,贾玲成了一名演员,“特型演员”。

当时她参加了一档名为《百变大咖秀》的综艺。节目中,她模仿过阿宝、学习过火风、扮演过玛丽莲梦露、饰演过席琳迪翁;她说自己的底线就是“不做光头造型”,然后转身就变成了零点乐队主唱周晓鸥……

为了节目效果,贾玲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装扮,甚至跨越了外貌的界限,走过了性别的禁区。观众被逗得哈哈大笑,师父冯巩却很是生气:

“把自己打扮成这样,你以后还嫁不嫁人了?”

贾玲明白师父话里的意思,也懂得他心里的担忧,但她也说:

“做喜剧就是要让人快乐的。我唯一的套路便是真诚,大家喜欢就好。”

她为了喜剧,在舞台上生吞过辣椒,猛灌过啤酒,扮过丑耍过疯,没日没夜地写剧本,胖了几十斤。

她也曾纠结过扮光头,但是在观众的欢声过后,很快就释怀了。

在她小小的喜剧世界里,有两个信条:

1. 永远不飘,永远真诚。

2. 用心的喜剧就不会低级。

{image=12}结语

“千万不要以为疲惫生活和英雄梦想之间只隔着一夜暴富的距离,以为梦想触手可及,殊不知那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真正厉害的人,都有着慢的技术。

所有的横空出世,其实都是蓄谋已久。

参考资料:

[1]. 最人物,陆六六,贾玲。冯巩。刘德华。

[2]. 凯叔育儿,关山月,《你好,李焕英》比电影更心酸的,是贾玲和这3个女人的故事

[3]. 北驿,瑾一,沈腾贾玲,原来你们是这种关系!

[4]. 清醒派, Qingjia清嘉,我们真的真的需要更多像贾玲这样真诚的人

[5]. 视觉志,罗发财,贾玲,大张伟的女孩

[6]. 新京报Fun娱乐,报报,贾玲:“悲伤体质”的我其实很快乐丨人物

[7]. 燃财经工作室,燃次元,贾玲是个意外

[8]. 非常静距离,贾玲自曝坎坷经历 揭秘参加春晚后遇转机

[9]. 脆皮先生,贾玲快被你们吹上天了

?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