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882

中泰资管:别总想着在抱团这件事上“比快”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2-22 19:37:120

投资研报

【新能源车投资日报】从资源价格和春节开工率再看新年后产业景气度

【白酒投资日报】郎酒上市进程或再延后 五粮液元旦以来销售增30%

【硬核研报】产销有望持续增长!这一能源品种迎来上行周期,价格中枢抬升已成必然趋势!区域龙头将迎戴维斯双击

【硬核研报】“龙头白马”的行情告一段落?机构高喊当下时点“小”比“大”好,抱团松动后的攻守皆备的交易秘籍已被找到!

金融破段子 | 别总想着在抱团这件事上“比快”

来源:中泰证券资管

2021年1月的新词“股灾式上涨”余热未散,农历新年以来的市场却已然彻底大变脸——市场的焦点还是抱团股,但它们突然变得不香了。

于是,这几天很多媒体和投资者都在追问,机构“抱团股”是否已经走到尽头?市场风格是否迎来转换?

这些问题背后的潜台词是,如果真的走到了尽头,那我就得比别人更快一步。

没错,在抱团这件事上,投资者很容易陷入“比快”决策模式的追逐,即最好在抱团伊始比别人先上车;而到了抱团瓦解前,则必须比别人早下车。决策能快绝不能慢,因为一旦慢了,就不是低买高卖,而是高位接盘后的套牢。

可是偏偏要在抱团的比快中获胜,难度极高。作为一场高阶博弈,准确预判一只股票的抱团何时瓦解,得依赖对多重因素的评估。而且不光要评估这些因素本身,还要给其他市场参与者“号脉”。因为决定股票涨跌的不止是事实本身,更取决于投资者对事实的态度,人心是市场走势的最直接触发因素。譬如打牌,输赢不仅依赖你手里的牌,还取决于对手的牌,以及你们怎么猜对方的牌。

也正因如此,这些年间参与过抱团的投资者数量众多,但能全身而退者却着实寥寥。

{image=1}

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神化”或者“妖魔化”投资中的抱团行为。

作为一种行为结果,抱团大概率会伴随市场的发展长期存在(过去存在、现在存在、未来还是会继续存在)。同时它也必然会以动态变化的形式存在。抱团的时间长了、股价高了,自然有人会产生异心,卖出已经“贵了”的股票,买入风险报酬比更佳的股票。这是投资者趋利避害的本能。

其实,鲜有基金经理以抱团为目的,当下抱团现象的存在,更多还是源于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主要参与者,基于相似的价值取向,在权衡风险与收益之后做出了类似的投资选择。你可以将其理解为“英雄所见略同”,君不见,不少高位抱团股确实是基本面出众、业绩稳定性强的大白马。

然而,被基金阶段性选为“抱团”标的的个股,却未必真的更抗跌。一如中信证券最近的报告中提到的一个结论,历史上高度机构化持有结构的个股并没有抵御市场下行压力,公募机构抱团和基金申赎容易形成反馈循环,在熊市阶段不仅无法抵御市场下行的压力,而且更容易导致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选择抱团不过是投资中获取收益的一种方式,也许是可能会更快速获益的一种方式,但却未必是“更高明”的一类。

而一旦不以抱团为动机,自然就无需猜测抱团趋势何时会形成、何时会破灭。此时的投资决策就会被大大简化,决定买入的理由只剩下对“是否物超所值”这一点的评估;而卖出股票的理由也就只剩下了太贵了、看错了、或有其他更好的——只与你的认知深度有关,与他人的快慢、心思都无关。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