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建言智能制造:龙头企业要从基础环节做起 不搞面子工程
原标题:雷军建言智能制造:龙头企业要从基础环节做起,不搞面子工程
澎湃新闻记者 陈宇曦
{image=1}
3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小米公司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发布了三份向大会提交的建议: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和加快推进县域医防数字化建设。
在《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中,雷军提出,当年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突破口,但我国智能制造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
对此,雷军建议,
第一,要营造有规划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引导龙头企业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雷军解释称,智能制造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制造企业或意愿不强、或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点,建议有关部门继续提供长期稳定、有规划、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在装备更新换代、自主创新研发、制造系统搭建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同时,雷军提出要充分激发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协同能力,支持龙头企业率先探索、率先突破,将成功经验和模式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从最基础的环节做起,扎实推进、稳步提升,不能“急功近利”,不可“拔苗助长”,不搞“面子工程”,确保我国智能制造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推动产学研协同研发,组建创新联合体,夯实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部件的基础研发能力。
雷军建议国家制定政策加速推动建立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一流高校协同研发机制,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研发高性能的新型传感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智能部件,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掌握。
第三,持续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力争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雷军认为,制造装备类型繁多、系统庞杂,互联互通难度大、成本高,虽然已有较大改善,但“数据孤岛”仍较为普遍。
针对这一点,建议以国家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破除装备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提供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智能制造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加大工业软件研发投入,扭转智能制造“大脑”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同时研发若干可供选择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
第四,通过引进来、培养好、促转型等方式,加速填补智能制造人才缺口。
在人才方面,雷军建议国家支持企业加大国际智能制造人才引进,推动产学研互动融合,架设高校院所与制造企业之间的人才桥梁,引导高水平人才双向流动;支持更多国内高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现常态化体系化人才培养,增加人才供给数量;鼓励国内高校联合龙头企业举办智能制造专项培训课程,推动现有制造工程人才、信息技术人才补足技能短板,畅通人才转型发展渠道。
在《关于运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建议》中,雷军提出建议:第一,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进口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第三,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第四,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在《关于加强数字化赋能县域医防融合发展的建议》中,雷军提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国县级医院承担了艰巨的工作任务,筑起了阻击病毒、守护健康的钢铁长城。同时,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反映出当前县域基层医疗体系仍有提升空间,如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预警调度效率可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亟需均衡分布。
对此,雷军建议:第一,推动县域医防数据互联共享,争取实现全覆盖。第二,鼓励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加强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第三,强化县域医疗信息化投入及人才建设。
责任编辑:张亚楠
董事长爆料利润仅剩两个点 房地产内卷考验企业运营实力
“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在滨江集团近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当被问到近期在杭新获项目的利润表现几何时,“杭州一哥”滨江集团掌门人戚金兴给出了上述回答。这一低于制造业、甚至低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表现,是不少房企当前在公开市场拿地的“隐秘”真相。0002国家统计局:坚持房住不炒 完善“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国家统计局:下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持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继续完善“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发展。文字实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0001中国日本商会《白皮书》:92.8%在华日企无调整生产基地计划
调查显示,在华日企对营业利润的预测比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日企更为乐观。中国日本商会16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1年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对在华日资企业造成的影响较为有限。考虑到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疫情态势或将带来长期影响,日资企业总体上对在华业务所寄予的期望呈上升态势。0001中联重科借道港股幕后: 锁价定增“新突破”还是“无奈之举”?
自“战投式定增”被监管层“暂停”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调整定增方案。中联重科的“A+H”模式,或为苦于锁价定价的上市公司打开新思路。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前欲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中联重科,将原有锁价定增募资66亿元,引入四名战略投资者的方案,调整为A股询价定增募资56亿元+H股增发约10亿元的“A+H”方案。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