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564

中联重科、人福医药等15家公司两会代表、委员最新建议来了

e公司2021-03-07 21:29:260

投资研报

【碳中和动态分析】光伏全线下跌原因找到了!风电、光伏项目开发规则变化全解读 2020年中国风电整机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

【新能源汽车动见】两只千亿白马龙头为何领跌板块?一文看懂镍价大跌背后的逻辑

【食品饮料α掘金】蒙牛大举增持,“奶酪第一股”利润预增186%-290%

【硬核研报】只会迟到,从不缺席!军工板块迎来重要窗口期!机构高喊向上空间巨大,百花齐放局面即将再现,多条主线布局真成长个股(名单)

【两会聚焦】中联重科、高德红外、人福医药……15家公司两会代表、委员最新建议来了

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董事长王填: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image=1}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是中国最大的灰犀牛之一。”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002251)董事长王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建议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并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

除了全面开放生育政策和设建党节为法定假日,王填此次前往北京两会现场,还携带了控疫情、稳消费、促内需、、规范社区团购、加强基层医疗保障等八件建议。

王填说,“我愿意做好大家的‘服务员’,期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落到实处,帮助人民生活更上一个新台阶,用我们的实干精神,一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

数据显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1962-1976年的婴儿潮人口即将退出劳动力市场。目前,我国已步入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2%,属于超级老龄化社会,在至2035年,占比将约35%。

王填表示,人口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支撑和标志。人是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人,要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王填说,全面放开生育是把生育权从国家计划回归家庭自主,是把生育数量多少的选择权交回给家庭,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生育意愿。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体系,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二要加大托育服务供给,三要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四要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五要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从而保障全面开放的生育政策的执行。

百年建党节放假一天

2021年是建党百年纪念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王填表示,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将中国共产党建党日作为法定假日,能让当代年轻人对党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也有利于将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凝聚力。

王填表示,百年建党节放假一天,能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进而让党和人民的心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让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比过去,现在年轻一代的生活条件整体提升,大多有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没有老一辈吃苦奋斗的经历,对党的奋斗史有着天然的隔阂感。

“将百年建党节设一天假日,能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一个假期知道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活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王填说道,“因此,国家需要创造条件,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党的历史、了解党的历史,与党建立起情感共鸣。”

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image=2}

在2021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国是。

在提案建议中,杨铿主要关注于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和教育扶贫等两大方面内容,希望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补齐偏远乡村教育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让好政策源头活水浇到民企根上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当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

作为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杨铿在会议上做了发言表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求真务实接地气、真抓实干振精神,GDP6%的增长目标体现了中国的底气,更是中国的信心。

杨铿指出,尤其是面对2021年仍然不确定的疫情态势、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报告着力于十四五规划开好局,凸显国家重大战略布局, 深化改革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聚焦粮食安全、防止资本无需扩张、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等重大焦点问题,为2021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定向导航。

报告尤其关注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杨铿表示,作为民营企业的创办者、经营者,更是感到非常的激动和振奋。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更深层次的持续发展、加大再生产再投资的内生动力,民营企业直面挑战、主动变革,全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为我国实现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和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努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现场发言中,杨铿提出四点建议,希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包括舆论环境、行政环境、金融环境和法治环境等,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行政环境方面,杨铿代表建议中央尽快出台“十四五民营企业发展指导规划”,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意识上指引、机制上明确、制度上保障,中央对民营企业的指导方针、支持政策、保护举措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好政策的源头活水能浇到民企的根上。

民营企业是稳金融、稳就业的重要对象和载体,尤其是很多中小民企抗风险能力弱。在金融环境方面,杨铿建议精准施策,对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的民营企业,有针对性地出台金融政策予以支持,给予适当的腾挪时间和空间,确保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健康转型,真正提高发展质量。

探索精准扶贫与深度助学融合路径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学前教育是教育扶贫的主攻阵地,这也是蓝光集团近年来的扶贫经验。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蓝光集团在四川省凉山州持续开展“一村一幼”学前教育援助行动,已在全州建立28个村级幼教示范点,组建起2个五年制培养的幼师班,以点带面,覆盖凉山全域学前教育困难儿童,探索精准扶贫扶助与深度助学的融合路径。

当下,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如何继续坚持教育援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两会建议中,杨铿提出三大建议,助推乡村振兴,这就包括要加大政策力度,深耕薄弱环节,坚持教育扶智。下一步,需要继续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逐步实现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升级,着力破解“村空、乡弱、城镇挤”问题。

具体来看,加大政策力度,就是继续保留中央、省教育扶助支持政策,继续实施重点工程行动,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投入;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实行差异化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困难家庭子女多元化教育帮扶需求;继续多措并举、多方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形成长效帮扶格局。

在深耕薄弱环节方面,需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乡村建制调整改革和易地搬迁安置等动态变化,逐步实现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着力破解“村空、乡弱、城镇挤”问题;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升级;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持续投入,发掘、倡导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

至于坚持教育扶智。那就需要加大学前教育数字化投入,引导电信、教育、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组织兴建、捐赠数字化设施和服务,打通乡村与城市教育的数字鸿沟;加快师资培养,实施“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增量提质计划”,大力发展幼教辅导员队伍;建立公益援助项目评估体系、评价机制,发掘典型模式和优秀经验,推动公益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

中国医药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药企唯一出路是创新

{image=3}

“经过这次新冠疫情,我国必将更加重视医药行业发展,加大对医药行业的投资,鼓励药企扩大研发支出、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稳步向上发展。”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600079)董事长李杰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杰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将驱动中国医药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核心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产品多元化、研发能力和专业化营销能力突出的药企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作为国内医药行业头部企业之一人福医药的掌舵人,李杰在本次两会上的建议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分别是支持医药行业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经营活动。

创新是药企唯一出路

“随着国家医保改革和带量采购的深入推进,医药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现在药企要赢得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李杰表示。

从区域发展态势来看,目前,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国家重点经济圈的企业,创新步伐走的比较快,但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就相对慢些。

因此,李杰建议:国家药监局在武汉设立药品/医疗器械审评中西部分中心,“希望国家加大对药品审评体系的改革力度,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医药企业创新发展,并在地方吸引投资、引进人才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此外,李杰还建议国家在医疗器械的注册检验过程中,全面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通过推进检验服务市场化来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李杰认为,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评价活动,谁的服务效率高、技术水平高,谁就能够获得相应资质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推进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市场化,既是对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的具体落实,也将有效提升企业产品上市速度,从而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化工企业的环保综合能力,李杰提出“支持原料药绿色环保工艺研发创新”的建议,希望国家制定重点原料药绿色环保生产工艺标准,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大力开展原料药绿色工艺的探索和创新等。

在规范市场经营活动方面,李杰希望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层面,能够明确“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证据收集和加强信息透明化,从而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利益,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创新发展需过“三关”

虽然李杰认为创新能力将是药企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他认为在医药创新层面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创新药人才缺乏。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研发、临床、医学、商务拓展、注册、工艺开发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均比较缺乏,特别是没有地域优势的区域,更难吸引到到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同时企业自己培养的高端人才也有流失的情况。

李杰希望各地区能给予高端人才更多的配套政策,如减免税收、提供人才公寓、提供购房优惠、解决配偶工作等,让人才能安心留在本地企业工作,助力企业发展。

第二是资金长期投入大,企业风险高。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成本很高,需要长期、稳定的财力投入确保研发工作正常开展,但是大部分的医药研发可能会以失败告终。虽然国家一直有专项基金项目支持,但能获得的企业有限,政策补贴的比例也有限。

“希望国家加大专项基金的数量和比例,各级政府也加大对本地创新药获批的奖励力度,”李杰建议。

第三,创新药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药的研发包括研发靶标的确立、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优化等成药性研究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申请、上市及检测等,是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

“整个产业链不是一个企业能全部完成的,特别是早期成药性研究技术难度大门槛高,而且国内相关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发达城市地区,给企业的创新药研究带来一定的制约。”李杰说。

李杰希望:国家加大在创新药产业链的投入,在国内均衡布局,并能通过网络平台让企业获得相关资源的信息,为各地企业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更便捷的配套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董事长洪杰: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

{image=4}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并给出了许多激励企业创新的非常好的政策机制,这极大鼓舞了我们企业界的创新热情,也必将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我国民用涂料第一股三棵树(603737)董事长洪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要在这轮创新热潮中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扎根实体经济,引领创新热潮。

洪杰表示,企业一要把创新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构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研发平台,加强“微创新”和“再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要对标全球先进标准,制定超越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引领全球产业发展,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针对行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主动攻克突破,为我国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内循环提供保障;三要大量引进全球优秀人才,让全球智慧为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

为了鼓励全民创新,让更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敢于创新,洪杰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建议全面洞察需要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各个协会、科研院所及产业领军企业,深入洞察各个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控情况,梳理出各行各业需要突破的技术,形成目录,以目标引导全民创新。

建议大力支持基础学科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利用国家动员能力,扶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大学、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创建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加强基础学科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集中力量攻破关键核心技术,驱动更多企业成为原始创新主体,通过民营企业机制优势,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

建议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用创新创富机制激发全民创新热情。营造超越国际的科技人才工作和创业环境,包括个人所得税减免,住房落户、创新融资支持及一些软性的人文环境等,构建全球科技人才洼地,吸引全球各国科技人才在中国创业和工作,让出国深造的中国学子积极报效祖国;每年从各级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创新基金,建立科创企业和民间创新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放宽科技创新上市门槛,建立更加通畅的创新资金的创富退出通道,用创新创富机制引导资本投资创新热情。

第四,建议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提升知识产权的价值,鼓励更多企业从事专利开发和发明创造,激发创新活力。

第五,建议各级政府、国家重点工程优先购买民族企业产品,为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创造提供必要的市场机会,也为社会大众使用国货起到示范效应。

据了解,作为民族涂料企业的领导品牌,三棵树对创新引领发展深有感触。2018年来,三棵树通过建立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引进大量高科技人才,建立了超越国际标准的涂料健康标准,推动了内墙涂料净味健康化革命和建筑外墙仿石涂料化革命,降低了民用建筑的涂装成本,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一跃成为中国工程涂料第一品牌和健康涂料首选品牌。

洪杰认为,从企业所在的涂料行业看,当前我国涂料行业产能规模、市场份额已居世界最大,但许多高端、高技术涂料及上游原材料仍依赖于进口和外资企业,如高端工业装备涂料、高性能特种树脂、助剂等。这些卡脖子的技术不能突破,必然会对我国高端设备和国防产业的发展构成威胁。“我们一定要通过自主创新,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民族企业手中。”

着眼未来,洪杰表示,三棵树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加大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内外高精尖人才,针对涂料和化工领域中卡脖子的技术发起冲击,为我国高端装备和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涂料领域的护航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

加强精准诊疗技术应用 构建常态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

{image=5}

“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呼吸道传染病精准诊疗,防范抗生素滥用和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日前,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深度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688289)董事长戴立忠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强核酸检测精准诊疗手段应用,构建常态化的呼吸道传染病精准防控体系。

本届两会,戴立忠还对我国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

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已有核酸检测能力效用,构建以预防为主的疾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防控“前哨”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重大疾病防控;营造更加良好的医疗产品出口环境,支持中国医疗企业“走出去”等。

加强精准诊疗技术应用

戴立忠介绍,近几十年来,全球性或局部性暴发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如新冠、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等,给人类世界带来了重大灾难。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体系带来了一次大考,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早期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戴立忠表示。

需要重视的是,目前,我国呼吸道传染病仅有部分病原体发布诊疗指南,对于正在流行的尤其是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还缺乏规范性指导,不利于未来我国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技术,难以精准快速确诊,而很多呼吸道疾病病程进程较快。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大多在缺少精准的病原体鉴别检测指导情况下采取经验性用药,频繁使用抗生素,这也是导致我国病原体耐药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原因。

不过,近些年,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特别是多重PCR技术(能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几种病原体)和一体化检测技术的使用,为呼吸道传染病精准诊疗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戴立忠表示,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采用先进的核酸检测技术手段,特别是多重核酸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对病原体实现精准快速鉴定,为呼吸道传染病实现精准防控;还能为混合感染病原诊断提供基础,为精准用药诊疗提供指导,在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中将发挥关键作用,并大幅降低呼吸系统疑难杂症及重症导致的死亡率;也将减少因呼吸道疾病群体性传播感染而造成的有效医疗资源和医保费用的增加。

2021年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印发2021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的函》,也明确提出感染性疾病专业要“提高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率”,并明确指出提高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率有助于快速明确病因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和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化更新呼吸道传染病相关诊疗项目目录和临床诊疗指南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下呼吸道感染是全球第四大导致人类死亡的原因,仅流感每年全球就有10亿病例,其中300万-500万例为重症病例,29万-65万例死亡。

我国2019年法定传染病数据显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的41%。呼吸道传染病成为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第三大死因,据统计每年儿童发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中位次数是5次,更有10%的儿童每年发生多达10次以上的呼吸道病毒感染。

特别是本次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则让加强精准诊疗手段应用,提升呼吸道传染病精准防控水平迫在眉睫。戴立忠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优化更新呼吸道传染病相关诊疗项目目录和临床诊疗指南,指导鼓励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在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检测中使用特异性更高、临床敏感性更好的分子诊断方法,实现呼吸道传染病精准鉴别诊断和精准用药,构建常态化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

第二,完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核心的二级预防体系,建立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常态化快速响应体系。总结新冠肺炎抗疫经验,充分利用已建设好的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系统的核酸检测能力,依托现有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产品和技术,巩固和完善我国传染病二级预防体系,将前站“哨点”前探到发热门诊、急诊等临床终端。

第三,将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核酸检测相关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倡导呼吸道疾病精准诊疗,减少抗生素滥用。

“与传统的以培养和抗原为基础的检测方法相比,核酸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敏感性,并且可以为临床留出周转时间来减少诊断的不确定性并帮助指导早期的管理决定。这样既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又能有效节省医疗卫生资源。”戴立忠说。

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

建议建立特色种业资源体系

{image=6}

“做大做强我们自己的特色种业需要国家管理机制与社会组织双轮驱动。”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两会,王召明带着《建议建立“国家特色种业种质资源库”,做好我们自己的特色种业》的提案发声建言。

建议建立“国家特色种业种质资源库”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了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对此,王召明建议组织建设“国家特色种质资源库”,把全国各地有特色的种质资源都收集、鉴定、评价、保护起来,形成国家特色种业发展体系。

“摸清我们特色种业的家底儿,尽快研发出一批特产农作物种子、乡土草种、牧草种子, 有了‘顺国情、合地情’的特色品种就不会再被国外‘卡脖子’。”

王召明认为,特色种业,比如“乡土品种、地方特产、道地药材”,急需挖掘保护。“我们国家’生态用的种子、牧草的草种、城市草坪的种子’90%以上依赖进口。种什么、在哪种,一方水土就要发展好一方的特色种业。”

谈及提案的缘由,王召明向记者表示,9年政协履职,持续关注“种子保护”,因此今年关于种业的提案也是基于实地走访调研、应用型乡土种业生产使用情况、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内蒙古十四五规划内容等综合考虑提出的。

建议建立特色种业数字化系统

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蒙草”时曾殷殷嘱托,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关于如何践行符合国情的绿化之路。王召明认为,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也是尊重生态、师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之路。

“为了走好这条路,七年来,始终践行总书记的嘱托,依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体系’及‘大数据技术’做实用型的草种业。用适地的乡土植物种子,修复大规模的退化草原、恢复成可放牧型的草场,治理矿山边坡、置换土地种植特色的、道地的种业品种。”王召明向记者表示。

在今年两会期间,“建立特色种业数字化系统”也是王召明提案中的重要内容。

他建议在全国2200个农业县的农作物资源普查中,加入特色种业数字化应用体系。要积极拯救我国80年代前后丢失好多区域特色种子,像“西北的小果沙棘、东北的大豆、河套的小麦、北方耐寒的牧草、道地的草药”等,应设专项奖励资金、制定保护机制和发展政策。

有了大数据加乘,将加快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驯化选育,扩大优质种质规模化生产,针对不同退化生态场景,开发创新产品,攻破种业方面的技术壁垒,助力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例如,解决耕地肥力及倒茬的种子魔法包之类。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建议收紧碳排放权配额,加大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image=7}

“随着3060碳中和生态目标提出及相关行动方案落地,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关键路径。”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性问题和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充分的瓶颈也逐步显现。”

长期聚焦清洁电力转换技术,阳光电源纵深“光、风、储、电、氢”新能源行业主赛道,在实践中打磨出了诸多对新能源发展的真知灼见。

曹仁贤作为阳光电源掌门人,在今年两会期间再度为新能源“代言”,提出了四项建议,分别为:关于加快制定完善并颁布实施能源法的建议;关于收紧碳排放权配额、尽快完善碳市场的建议;关于加大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关于增加土地供给支持光伏、风电大规模开发的建议。

能源法出台迫在眉睫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能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长期缺位,导致能源四个革命、能源结构优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处理。”曹仁贤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随着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宗旨的能源战略,必须要有更高层面的能源法来统领。

据介绍,早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便开始酝酿制定,2015年被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虽几度征求意见,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出台。2020年4月,《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布,引起能源界的强烈反响和热切期待,目前向社会征求意见已历时近一年。

鉴于上述,曹仁贤建议相关部门将能源法列入2021年立法计划,并优先安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与此同时,建议国务院法律主管部门、能源主管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加快完成《能源法(草案)》的起草工作,报国务院批准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颁布实施。

为碳市场交易“把脉开方”

作为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全国碳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放眼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生态机制,已成为减少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气候治理的有效手段。

据悉,我国自2011年起已在7个省市启动了地方碳交易试点工作。今年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不过,在曹仁贤看来,我国碳市场交易仍存在一定问题。“首先,目前碳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且对年排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下企业不纳入考核,范围较窄;其次,纳入企业碳排放基准值核算过于宽松,且按照现行规定,企业配额清缴义务上限仅为其获得的免费配额量加20%的经核查排放量,不利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退出;再次,对地方分配配额缺乏监督机制。上述问题导致对纳入监管的企业减排约束力极其有限,有些企业甚至拿到了‘免死金牌’。”

对于上述问题,曹仁贤逐一开出“药方”。

针对碳市场覆盖范围较小的情况,曹仁贤建议尽快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并不再设立年排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门槛。

针对碳排放基准值及配额清缴义务问题,曹仁贤提议从严核算碳排放基准值,逐步降低碳排放配额免费比例,具体来说,建议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额免费比例设定为97%,后期逐年降低至90%,剩余配额以拍卖等方式有偿分配;同时建议取消配额履约缺口上限值为企业碳排放量20%的规定。

另外,为防止地方对高排放企业擅自增加配额予以保护,曹仁贤建议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定期检查和聘请第三方机构核查等监督机制,保证配额分配公开公平公正。

加快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根据专家测算,要实现碳中和,我国碳排放总量要降至15亿吨/年。”曹仁贤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关键路径。”

按照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5%初步计算,届时光伏、风电总装机规模将接近20亿千瓦,目前缺口巨大。

在光伏、风电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曹仁贤对行业痛点深有感触。“一些地方因生态保护的高压政策,出现‘一刀切’现象,导致很多光伏、风电项目落地难,甚至出现被拆除的情况,生态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因种种用地限制,导致光伏、风电项目土地供给不足,光伏、风电大规模开发土地“卡脖子”问题逐渐显现。

在曹仁贤看来,生态环境改善既要算“小账”,不留死角,也要算“大帐”,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为此,他建议生态环境部出台专项政策,允许在生态红线范围内非核心区域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实现可再生能源产业与农林牧渔、旅游休闲等深度融合,同时加快对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速度。

“其实,光伏、风电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各类‘新能源+’的创新应用模式反而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当地脆弱生态系统。”曹仁贤表示。

面对光伏、风电土地供给不足的情况,曹仁贤提出四大“良策”:一是建议合理论证国土空间规划,为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预留、腾挪空间;二是建议出台专项政策,加大推广农光互补, 在为光伏发展加大土地供给;三是建议建立光伏、风电项目用地“负面清单”,放开“负面清单”以外的光伏、风电用地限制;四是建议为光伏、风电项目建设用地部分安排专项指标,不纳入地方建设用地总规模管理,为光伏、风电大规模开发提供用地保障的绿色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连春:

汽车产业抢抓新机遇、融入双循环

{image=8}

“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发展韧性和空间巨大。”全国人大代表、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连春表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汽车产业抢抓发展新机遇、积极融入“双循环”,对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悦达已成为拉动汽车出口的重要力量

“我国虽然汽车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但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180多辆,和发达国家500-800辆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主要矛盾在于我国发展不均衡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王连春看来,未来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升级,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汽车增量市场的突破口将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乡村市场,增长潜力和空间巨大。”王连春表示。

据统计,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2020年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量约99.5万辆,同比下降2.9%,降幅好于预期。其中,乘用车出口约76万辆,同比增长4.8%;新能源汽车出口近7万辆,同比增长89.4%,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0%,展现出我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王连春分析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中欧投资协定相关互惠协议和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我国与东盟、欧盟等地区进出口贸易将会继续呈现增长态势,将对我国汽车出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汽车工业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实力稳步突破、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向好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继续稳中向好。

江苏盐城作为东部沿海汽车城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大丰港,距离上海港仅250海里,经上海港、韩国釜山港可以直达东南亚和欧美各大港口,汽车出口基础条件良好。王连春介绍说,江苏悦达集团旗下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出口规模位居国内合资品牌前列,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46个,“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拉动汽车出口、积极融入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建议鼓励中西部地区扩大汽车消费

为抢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发展新机遇,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王连春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区域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在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趋势下,王连春建议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以重点企业为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在产业转移和承接、零部件协作配套、汽车研发和试验、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和自主供应链建设、车路协同和智慧城市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汽车拆解、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出口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协同,从更高层面建立更加完善的协同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同时,建议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全面形成区域内汽车产业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联动效应,助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鼓励中西部地区扩大汽车消费。“建议各地精准出台或延续新车购置补贴、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鼓励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乡村市场。”王连春表示,建议国家在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制定、资金分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联合地方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汽车消费市场。他同时建议进一步取消二手车限迁等政策,推动国内二手车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新车消费和换购。

三是支持更多汽车企业扩大出口。王连春建议,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加强区域内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协同配合,支持更多汽车企业建立出口基地,扩大整车、二手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企业经营质效,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扩大上海港、宁波港等世界级港口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与区域内其他港口功能互补、分工明确、互动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使辐射范围内汽车企业出口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产品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珍宝岛董事长方同华:

建议修订《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 保护和鼓励创新

{image=9}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珍宝岛董事长方同华提交了包括关于修订《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关于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关于修订《反家庭暴力法》等多条建议。

“深入研究分析美国的《专利法》,参照其‘部分延续案’即‘部分优先权’的专利申请和保护等相关规定,值得在国家修订完善《专利法》上予以借鉴和参照。”方向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建议修改《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

方向华认为,专利优先权的目的在于,排除在其他国家抄袭此专利者,有抢先提出申请,取得注册之可能。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区域,特别是在原发型创新方面领先世界。

自由的研究氛围,深厚的科研基础,尤其是专利制度上向发明创新单位倾斜,鼓励连续创新,使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集中地,引领现代科技的潮流,并在芯片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等高端科技前沿至今独步天下。尤其是美国凭借科技原发优势,占据世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通过技术垄断,获取全球价值链最顶端的研发、设计收益。

基于保护和鼓励创新的目的,方同华建议修改《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具体来看,方同华建议放宽“部分要求优先权”的提出时间。按照国家《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部分要求优先权”申请的期限是“母案”(原专利案)申请12个月之内,超过这个期限,则不能申请。参照美国《专利法》的规定和做法,建议修订为在“母案”或其在专利审查“悬而未决”的状态下就可以提出。即一般指“母案”或其在先“部分要求优先权”提案至少有一个还存续期间(没授权、没放弃、也没驳回)的状态下,即可赋予其优先权,且时间可以是多年。

另外,方同华建议专利保护时间以“母案”优先权日起核算。目前,按照国家《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部分要求优先权”申请,其保护时间自申请日起20年。参照美国《专利法》的做法,建议将专利保护时间的保护期限调整为,自“母案”的优先权日起20年。

建议尽快修订《传染病防治法》

作为一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掌门人,方向华也对传疫病防治方面的问题十分关注。

方同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健康与安全。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法治的保障。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我国进行了传染病方面的立法工作,逐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自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出台多项配套法规、规章,使各项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得以改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方同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存在的问题与主要缺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举措及整改力度问题并未明确体现、关于公众适度参与的内容缺失、知情者向外界或上级报告制度存在瑕疵、信息公开发布的权限有待调整。

方同华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九条进行补充,进一步明确规定传染病预防控制举措。根据相关规定,建议将《传染病防治法》第九条修改为:“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传染病预防控制要以社区或自然村为单位,做好规划、预案,加大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治理力度和能力,可定期以多种渠道开展防疫知识的宣传、调查。”重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大体举措及整改力度,也会使基层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提高了政府的治理效率。

另外,方同华还建议增加关于公众适度参与的内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进行补充,扩大报告人报告机构、拓宽报告途径、减少不必要的责任承担;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调整关于信息公开发布的权限。

全国政协委员、艾可蓝董事长刘屹:

建议加强内河水域船舶尾气及黑烟污染治理

{image=10}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艾可蓝董事长刘屹作为环保领域的专家型企业家,再度“满载而来”,为环保领域及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我提交了三项提案,一是关于持续关注内河水域船舶黑烟污染治理、推广应用船舶尾气排放在线监测措施的提案;二是关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的提案;三是关于支持安徽省成立本土航空公司的提案。”刘屹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关注船舶污染治理及环保综合执法

深耕尾气后处理数十载,刘屹对行业机遇和痛点熟稔于心。

“沿江沿河航道的船舶,如内河运输船、旅游船、休闲船等,长期工作在人口聚集区,冒黑烟现象严重,尾气排放远远超过汽车,但目前对于上述领域的污染治理力度仍显不足。”刘屹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对此,他建议持续关注内河水域船舶黑烟污染治理,运用成熟技术,推广应用船舶尾气排放在线监测措施,实施精准治理。

在环保综合执法方面,刘屹亦深有感触。他认为,近年来安徽省虽然稳步推进省以下环保垂改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但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构建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以及提升保障水平等方面仍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存在执法能力、执法资格、执法用车问题及人员保障等问题,而上述问题均需要在执法实践中持续解决。

另外,刘屹还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良策。“与长三角其他省份相比,安徽省没有本土航空公司,而在年旅客吞吐量超千万的省会城市机场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唯一只有1家基地航空公司和过夜飞机最少的机场,这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利。”对此,刘屹提议安徽省成立本土航空公司,切实推进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

国六排放升级未来业绩可期

掌握催化剂配方及涂覆、电控、匹配及标定、系统集成等尾气后处理四大核心技术,艾可蓝基于完整产业链的业务模式,目前已逐步进入收获期。2020年,公司业绩再创新高,营业收入6.77亿元,同比增长19.63%;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21.3%。

“这主要源自于业务领域的扩展及成本管控能力的提升。”刘屹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进入国六阶段,公司业务由轻卡领域向中重卡领域及汽油机领域拓展,2020年国六汽油机业务量实现倍增;与此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企业单位成本下降,效益持续提升。

“进入国六阶段后,排放标准的升级将加速行业洗牌,未来市场资源会逐步向龙头集中,赛道也会越来越清晰。”刘屹表示,随着后处理单体价值的增加,国产化的机会也更大,行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较国五时将会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目前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主要应用于道路机动车行业,而在2022年,随着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标准及船舶国二标准的启动,上述领域的后处理需求也将被全面激发,由此带来的增量市场不可小觑。

当然,面对需求升级下的挑战,刘屹也从不回避。“随着排放标准的升级,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成本压力不断增大,尤其考验公司的生产一致性、产品精细化和成本控制能力。”他表示。

对于未来业务重点,刘屹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国五阶段及之前,艾可蓝产品主要以轻型柴油机后处理产品为主;而在国六阶段,公司主要业务将实现多点布局。具体来说,由轻卡领域向中重卡领域拓展、由柴油机领域向汽油机领域拓展、由汽车领域向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以及固定源领域拓展。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工业废气治理领域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着手进行国七预研及技术储备,为未来排放标准的进一步升级做准备。

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

建议组建国家住房市场监管机构 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image=11}

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反垄断、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等话题是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多年关注的重点。

“针对近年来集中度越来越高的问题,我提出对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反垄断的相关建议,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外,今年我更加关注两个细分领域的信用评级话题,包括建立全国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以及建立中国-东盟跨境企业评级机制。”莫天全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e 公司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此外,今年全国两会,莫天全还提出了做好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的支持工作、以及逐步推进外国人长期居留身份证社会化应用等多份提案。

避免房地产市场垄断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去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全国两会代表们关注的重点。在莫天全看来,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第二个是要让刚性需求得到满足,保障居者有其屋。

“面对这两个挑战我们有房住不炒的最高纲领,保证市场平稳发展。因此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会是一个持续的话题,我相信未来几年还会延续这种调控的状态。从房地产市场层面来说,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不能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比如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三道红线、两道红线等等,对于避免房地产市场出问题是必要的。”

从市场格局来看,据莫天全介绍,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房地产市场是一直随着调控成长发展,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新房开发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前100家企业占到了几乎超过了50%多的市场份额。交易环节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特别是二手房交易,我们看到现在交易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一家经纪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个是要引起多方关注的。”他进一步解释称。

对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莫天全,今年提案之一便是呼吁有关部门关注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避免垄断的出现。

具体来看,他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组建国家住房市场监管机构,预防部分城市逐渐形成的开发及中介机构高市场占有率的垄断格局,加强对寡头企业的监管,保障行业回归到健康有序的竞争中来。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国家住房市场监管制度,行业主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设立房地产市场垄断程度评价指标,定期监测全国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制定房地产行业的垄断认定制度,为消除行业垄断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引导创新房地产经纪机构联盟和经纪人执业制度,建立独立房地产经纪人执业制度,降低特大城市中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服务垄断性的程度。

另一方面,莫天全也对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作出了自己的预判。“我觉得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会相对稳定,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过快上涨情况,政策很快就会调整到位;另外一个方面,经过几年的调控后,供给方和需求方心态都比较正常,都期望着市场的平稳健康发现,特别是供给方不敢随意调整市场价格。”他说。

建立民企信用评级体系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解决当下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之一,莫天全也持续关注该领域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他提出了建立全国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议。

据莫天全介绍,目前国内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予以规范和引导,使得不少经营者拖欠债务,恶意抢注商标,售假制假等,严重损害其他诚信企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威信用背书,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金融系统获得支持,导致了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的发生,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莫天全认为,当前阶段,亟待加快我国民企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为民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力争通过信用评级,解决长期困扰民营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通过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加强对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保护。信用好的民企,可享受较好的信用贷款和税收政策,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等。反之,信用差的民企,在贷款、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均要受到限制。”

全国政协委员、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促进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

{image=12}

“我认为,一定要保护在创新和高科技方面进行了巨大投入并取得成效的个人或者单位,使他们的辛勤劳动能够获得相应回报。”日前,全国政协委员、高德红外(002414)董事长黄立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

黄立认为,对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外部要求,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内部需求。因此,他此次的提案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作为了核心议题。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利益

黄立创办的高德红外是一家专注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他认为,知识产权是创新型科技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创新的基础;与专利的公开换保护特性不同,商业秘密因其区别于公知的“秘密”特性,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核心利益和竞争的秘密武器。

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高德红外不仅实现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研发,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红外人才。通过自身多年刻苦创新,用十年的时间打磨一项技术、方才结出硕果,这一过程中,黄立深切感受到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黄立就保护知识产权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以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一方面,建议加快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另一方面,建议相关部门对劳动者缴纳社保情况进行有条件的开放查询。

二是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专项行动,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对跨区域、跨行业侵犯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等案件的处理。

三是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企业和劳动者的处罚力度,增加对劳动者违反廉洁、诚信义务的监管。

四是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相关部门要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载体,电视、广播电台、新媒体、发放宣传单、举办知识竞赛、开展以案释法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

黄立呼吁大家关注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公平、健康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钻研红外技术服务社会发展

据黄立介绍,为打破西方国家对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垄断和封锁,他自大学时代就特别关心红外技术,并开始着手研究。“当时我就觉得工程师也好、科学家也好,首先他应该是一个爱国者,就应该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国家最需要的技术。”黄立说,2010年高德红外在深交所上市后,便走上了长达十年的中国红外芯自主研制国产化道路。

“只有拥有了自己设计、生产的芯片,才能主导自己的命运。”黄立说,高德红外目前已经构建了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WQ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搭建了一个体系完整的高科技军工集团。

2020年12月底,高德红外获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装备总体资质证书,黄立介绍说,这标志着公司进入了全新的领域,真正实现了从配套单位向总体单位的跨越,“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装备总体资质的民营企业,将公司发展的天花板推升到10倍以上。”

据公开信息,高德红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线最完整的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同时大批量提供制冷、非制冷两种探测器芯片的民营企业。

据披露,近期高德红外通过专家评定的1280×1024@15μm双色红外焦平面模块探测器,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少数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也买不来的,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投入,并在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可能取得成果。”黄立说,“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并不比别人差,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做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为我国的国防、工业、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做实实在在的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

风电企业有义务支撑“30·60”目标 市场潜力值得期待

{image=13}

“碳中和”无疑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词。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家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今年的提案中频频聚焦碳中和,他建议,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优化碳排放认证机制,建设绿色零碳工业园区;推进解决碳中和进程中“用人荒”问题。

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专访时,武钢谈到,风电市场潜力巨大,2021年及未来的风电装机规模仍然值得期待。在中国推动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金风科技等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

保障“30·60”目标实现

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武钢今年的政协提案多与碳中和相关,他将保障“30·60”目标实现放在了所有提案首位。武钢认为,实现“30·60”目标,提高绿电消费是重要抓手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绿电的市场地位与其战略作用不匹配,绿电认证标准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绿电生产和消费的积极性。

为此,他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同时,加强政府监督力度,禁止地方政府强制绿电低价交易的行为,放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政策,落实隔墙售电政策。还应尽快出台与配额挂钩的绿证强制认购机制,并建立绿电消费认证标准,实施绿证交易与减税、贷款优惠、提升授信额等进行挂钩的激励政策。

“30·60”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围绕这一大目标,武钢也提出了相关配套政策建议。例如,他建议,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其中包括构建百个碳中和绿色城市示范、落地千个绿色园区示范项目以及实施万个绿色乡村建设示范工程。

其他重要提案内容还包括,建议加大风电工程专业人才培训及学科建设力度,从而推进解决碳中和进程中“用人荒”问题;以及与风电行业助力碳中和相关的财税政策建议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金风科技注册地位于新疆,武钢在有关社会民生的提案中重点关注了新疆地区的情况。他建议,对新疆籍教育类高材毕业生与选择留疆安家优秀教师,给与住房补贴、职级晋升优先等政策支持鼓励。同时,应加强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推广。

风电市场潜力巨大

近期,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2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高达7167万千瓦,由于数据之高远超预期,引发了市场广泛热议。作为在风电行业奋战30余年的企业家,武钢在谈到这一成就时不禁感慨,“这是一个令全行业骄傲的业绩,来之不易。”

在本次专访中,武钢也向记者分享了他对于风电行业的看法。他认为,在政府、电网、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全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证明了风电产业链供应能力潜力是巨大的,能够满足各企业和各地方能源转型的需求。

“这首先得益于中国政府部门强大的抗疫能力,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保障了产业链供应能力;二是得益于政府部门对能源转型,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三是得益于电网企业的高度重视,它们加班加点,克服困难,基本实现了能并尽并目标。”武钢说道。

特别是疫情期间的情况,直到今日,武钢谈到那段经历仍然感触颇深。就金风科技而言,疫情期间,公司不仅协助供应链上资金链困难企业获得超过3.6亿元金融机构融资款项;而且在国际疫情未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下,适时调整海外项目节奏,保障了海外业务的平稳过渡。

记者注意到,去年10月,400余家企业签署《风能北京宣言》,并提出,“十四五”期间,需保证国内年均新增风电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武钢认为,2021年新增风电并网容量相比2020年可能会下降,但这是正常的行业特点,不足为奇。“我们要做的,就是全行业共同努力,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打造更高质量的产业链,为‘十四五’新增装机2.5亿千瓦打好基础,为实现‘30·60’目标打好基础。”

武钢向记者表示,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风电度电成本依然处于下降通道中;同时,许多省份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中,都非常看好风电,并规划了大量风电项目。“不难看出,风电市场潜力巨大,2021年及未来的风电装机规模仍然值得期待。”

推动产业链联合创新

金风科技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亲历者与创新的推动者,是国内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金风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长期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的领跑者,全力打造“数字化金风”、“多元化金风”和“国际化金风”。

过去5年,金风科技以创新为己任,不断追求卓越,践行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的承诺。武钢告诉记者,金风科技不仅打造了有绿色竞争力的产品,还布局了多元低碳业务,并且实现了绿色产业链的协同。

金风科技跨界融合发展的实践也很有意思,例如,公司与比亚迪合作,加强双方在储能应用领域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与天津中远海运跨界合作,为港航物流领域提供新能源替代等综合能源服务。武钢相信,碳中和不仅仅是风电行业的使命,更需要国内外各行各业跨界合作。

面对“30·60”目标绘就的宏伟蓝图,风电行业大有可为,身处其间的企业又应如何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在专访中,武钢向记者表示,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金风科技将从三个方面推动创新,为碳中和带来更大贡献。

一是推动风电产业链的联合创新和集成创新;二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风电结合的创新;三是跨界、跨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创新。

武钢介绍说,为顺应碳中和目标,金风科技提出,要在大基地、集中式、分散式、海上、存量市场五大场景中,赋能用户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最优和资产价值最优。为此,金风科技将提供高性能旗舰产品,并构建起多维度数字化、深度源网融合、全生态资产增值等多重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赛莱拉董事长陈海佳:

推进我国干细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image=14}

全国政协委员、新三板挂牌公司赛莱拉干细胞董事长陈海佳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主要准备的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推进我国干细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另一个是关于打造我国世界级的高端化妆品品牌的提案。

以干细胞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主业的赛莱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公司干细胞研发支出约占营收的23%,远高于2019年新三板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作为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陈海佳也期盼,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像中国的高铁、电器一样,像华为一样,在化妆品领域出现世界级品牌和企业。

推进我国干细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参加全国两会,陈海佳表示主要准备的两个提案,一个与推进我国干细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关,另一个是建议打造我国世界级的高端化妆品品牌。

关于推进我国干细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提案,陈海佳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干细胞技术在治疗新冠肺炎病人中的应用和良好效果给干细胞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何推进干细胞产业的‘放管服’,引导和推动干细胞产业基础研究的快速突破、干细胞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进一步推动干细胞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成为我关注的重点。”

提案中,他具体提出了“按照“管得住、放得开”的思路构建监管闭环,进一步完善干细胞治疗产品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干细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知识产权和标准建设”,“进一步支持干细胞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项目备案,特别是针对重大难治性疾病、罕见病等领域”,“建议试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放临床备案,并建设国家干细胞质量检定分支机构”等具体建议。

在陈海佳看来,进一步推进我国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与临床研究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干细胞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助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发展有重大意义。

他同时建议“打造我国世界级的高端化妆品品牌”。陈海佳介绍道,2020年“双 11”,化妆品销售前五名与2019年一样均为国外品牌,品牌是“国家名片”,在化妆品产业高端品牌的缺失与我国大国、强国地位是不符的,与不断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是不适应的。随着国家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民族越发地自信,对于民族的产品信心和爱国的热情也越发高涨。“通过科技创新、品牌打造、宣传推广,我们完全有可能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人的高端化妆品品牌,并且可以进一步的出口到全球。”

提案中,他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包括完善国内化妆品产业生态建设,鼓励支持跟化妆品技术和原料有关的产学研合作及科研成果转化,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鼓励化妆品原料创新研发及质量提升,加大对国产品牌尤其是国产高端化妆品品牌的支持力度,推进国内化妆品质量检测标准跟国际同步,支持国产高端化妆品出口等。

作为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陈海佳也诚挚期盼,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像中国的高铁、电器一样,像华为一样,在化妆品领域出现世界级品牌和企业。这样对产业的发展,甚至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就是重要的,会起到一个新的引擎、驱动器的作用。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迎来收获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结构和功能未特化、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群体,是当前生物医药产业也是最具有转化前景的领域,干细胞疗法被誉为继药物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学革命。干细胞独特的再生能力为治疗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潜力,干细胞产业已经成为发展迅猛并且有着巨大成长空间的新兴产业之一。2020年,新型冠状病(2019-nCoV)引发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除常规肺炎治疗手段,也激发了世界各国医学家对新治疗方法的探索,干细胞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干细胞治疗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已经初步显现,尤其是在众多未满足需求的难治性疾病领域。在重大慢性疾病、严重创伤修复的再生医学领域,干细胞治疗已经成为弥补传统治疗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对于一些传统药物或治疗手段束手无策的重大疾病,如重症肝病、移植物抗宿主病、骨关节炎、肾移植排斥、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干细胞治疗均显示出了明确的疗效。正因为如此,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也在争先恐后的开展干细胞临床试验。

作为一家以干细胞技术与干细胞药物研发为主业的公司,赛莱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赛莱拉干细胞研发支出近2700万元,研发支出约占到了营收的23% ,而2019年新三板企业平均研发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的数据为3.33%,巨大的研发投入也为赛莱拉干细胞迎来了收获,目前,赛莱拉干细胞授权专利266项,干细胞制备技术专利申请总量、专利授权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据陈海佳介绍,在干细胞新药研发方面,赛莱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新药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pre-IND沟通交流会申请。

在干细胞临床研究方面,目前,赛莱拉干细胞与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合作开展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并已在国家卫健委备案;与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合作开展了“经子宫动脉灌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因重度宫腔粘连所致不孕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并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展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在干细胞产业化方面,由赛莱拉干细胞科研团队研制的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打破了国外垄断,解决了我国干细胞产业化“卡脖子”问题,目前公司也正加紧该产品的升级迭代工作,进一步推动产品的市场化。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赛莱拉干细胞推动“脐带外泌体”抗衰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品牌cpe(熙珮懿)也在去年成功上市,“脐带外泌体”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推动我国化妆品原料创新、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妆品民族品牌提供了重要助力。

布局更高层次资本市场

来自细胞业务的收入正在快速提高。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细胞储存及制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79.26万元,同比大增164.68%。

陈海佳对记者表示,当前赛莱拉在研产品都致力关乎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一旦取得完全突破,对国家干细胞产业发展、对行业的进步、对企业业绩的提升都是巨大的。

陈海佳介绍道,“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新药为例,当前,我国患病率达到了8.1%,约有1.13亿人,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中,治疗的目的只是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展,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根据我们的动物实验,通过干细胞疗法,能有效修复软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目前,全球已上市的细胞治疗骨科疾病的药物单价均在2万美元左右,可以预见,一旦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新药研发上市,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基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赛莱拉正在进行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布局,公司在去年启动了精选层辅导。据介绍,目前公司按照券商等中介机构的计划和安排正在辅导过程中。

近日深、沪交易所正式发布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细则,精选层转板上市备受业内关注。陈海佳表示,转板政策预期兑现落地,真正打通了新三板精选层至A股上市的“通道”,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步入这个市场,市场流动性随之增强,对于新三板挂牌公司来说,不管是融资方面、估值方面、还是品牌和市场关注度方面,都会一定的产生积极影响,在未来的实践中也会进一步展现出来。

与此同时,赛莱拉表示也在积极观望资本市场改革注册制全面推行的情况,并和中介机构积极沟通,将结合公司发展情况和战略方向,选择适合公司自身属性的资本市场上市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

用工业思维做工业互联网

{image=15}

“工业制造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是实现工业强国的关键。”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000157)董事长詹纯新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作为来自工业制造企业的委员,詹纯新在今年两会上建议:用工业思维做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一方面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另一方面,詹纯新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沿用消费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对工业互联网的属性体现不足,在“专注、专业、专家”等方面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工业的转型和升级。

一是专注。工业属性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根本在于发展工业,打造工业产品。但目前,工业互联网还被普遍认为是处于风口的相对独立的行业,追求流量和跨行业全覆盖,有消费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倾向。

二是专业。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在部分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并且与制造工艺、产线设计、企业管理结合不紧。如何加快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互联、5G、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应用于产品和产线之中,是当前发展工业互联网亟待突破的专业瓶颈。

三是专家。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工业企业,领先的互联网生态。但互联网科技人才多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少有既懂互联网又懂工业制造、工艺和产品的专家人才。目前,除了少数制造龙头企业针对业务场景进行专门的投入和“原生”的人才培育、研究外,很多企业只能以“嫁接”的方式利用互联网企业的通用平台,在工业互联方面的专家人才缺乏。

结合多年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詹纯新认为,工业互联要强化“专注、专业、专家”的工业思维,基于工业制造的全流程、全产业链去运用互联技术,从底层往上,从产业端做起,从产品做起,从车间做起,以新技术叠加工业思维,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詹纯新建议,发展工业互联网要强化工业思维,要注重从具备工业底蕴的工业企业中培育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据了解,中联重科早在2005年就开始探索物联网远程监控管理的研究及应用。目前,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运用13年,共连接了超过30余万台套的设备,累积超过100亿小时的工业大数据,为400多个业务场景的分析应用提供支撑。

如今,借助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中联重科的研发、制造、营销、管理、服务全面贯彻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正全面融入企业运营的全链条、贯穿企业管理的全流程。

目前,中联重科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中联智慧产业城,将推动工业互联网更广、更深和高水平运用在产品中、产线上、车间里。中联智慧产业城将融合“看得见的智慧”和“看不见的智慧”,规划布局1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300条智能产线、20条无人黑灯产线,打造万物互联生态系统。

责任编辑:逯文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