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064

新时代策略:大宗涨价刚走完一半 A股近期技术性调整已经结束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3-14 21:04:35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大宗涨价刚走完一半

来源:新时代策略

1

策略观点:大宗涨价刚走完一半

1970年至今,大宗商品共出现过9次大幅上涨,只有1次低于两年,共6次2年半,2次3年。这一时间规律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非常显著。2020年4月以来,大宗商品涨价,目前可能只走完了一半。商品涨价的第一年,估值、业绩和流动性都对股市有正贡献。涨价的第二年,估值、流动性会有很大的分歧,但分歧并不意味着拐点。历史上A股进入熊市的拐点,往往领先商品拐点半年左右,现在大概率还没到。

(1)每一轮大宗商品单边上涨至少持续两年。1970年至今,大宗商品共出现过9次大幅上涨,只有1次低于两年,共6次2年半,2次3年。这一时间规律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非常显著,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经济的库存周期。

{image=1}

{image=2}

而我们知道,库存周期主要影响的是1-2年的需求和库存波动,而其他因素(比如产能、央行货币供应量等)为何没有对每一轮商品价格上涨时间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产能和央行货币体系的变化很多时候影响更为长期,会对每一轮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和3-5年的商品价格中枢产生影响,而不会改变1-2年内的方向。

(2)大宗涨价这一次是历史上最快的。疫情后,2020年4月以来,大宗商品上涨持续的时间已经达到了1年。从总的上涨时间来看,目前可能只完成了一半。而从上涨的速度和幅度来看,过去1年和2009-2010年上涨速度有点类似,最近一个月甚至已经超过了那时候的速度。

{image=3}

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需求层面疫情导致全球需求年度的波动剧烈,而之后的需求恢复也比正常的周期更强,同时美联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可能会对商品的整个价格体系产生影响。按照我们的经验判断,大宗商品的涨价,一般分三个阶段(见图4)。

{image=4}

第一个阶段:需求刚出现拐点,商品价格开始快速上涨,摆脱亏损区域。此时投资者的主流认识是需求只是超跌反弹,恢复空间不大,对商品价格顶部的预期只是恢复到成本附近。

第二个阶段:随着价格的上涨,企业利润回升,开始有足够的现金流,闲置产能和建设中的产能快速投产。由于经济热度往往不错,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投资者对经济的信心已经恢复,对商品价格上涨也能理解,但对涨幅有很大的偏见。供需虽然有缺口,但测算出来的缺口只有0-5%,很多人“理性地”认为不足以支撑商品价格100%的上涨。

第三个阶段:由于商品价格的连续上涨,通胀压力增大,货币开始非常紧缩,经济总需求已经受到了影响。供需缺口依然存在,而且已经没有可以快速恢复的产能了,未来新的产能短期内看不到,所以商品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投资者对商品市场的感觉是投机和非理性,在宏观层面的感觉是滞胀。

(3)商品对股市的影响。商品涨价的第一年,股市的上涨是非常确定的。因为第一年对应的是大宗涨价的第一阶段,经济刚出现拐点,货币政策还很宽松,股市的估值也比较低,估值、业绩和流动性都能对股市产生正贡献,股市上涨的概率很高。而到商品涨价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由于业绩、估值、流动性三个因素中,只有第一个因素最确定,第二和第三个因素会有很大的分歧。2007-2008年初、2010-2011年初、2017-2018年初均处在这个阶段,此时需要不断权衡哪个因素影响更大,离场过早可能会错过2007年、2010年下半年和2017年下半年的行情,离场太晚则会面临2008年、2011年和2018年的熊市。

{image=5}

(4)短期策略判断:近期技术性调整已经结束。虽然春节后的调整幅度较大,但从性质上,依然可以算作技术性调整,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各板块涨跌幅和盈利变化没有很好的匹配,虽然整体盈利是持续改善的,但涨幅最大的板块并没有很好盈利的支撑。牛市中最大级别的调整往往都伴随着货币政策直接和明确的紧缩,3月内出现的概率不高,4-6月是很重要的观察窗口。

{image=6}

行业配置建议:商品涨价只完成了一半,周期股的行情依然没有结束,但是节奏上周期股进入投资的第二个阶段,波动可能会加大,需要重点寻找个股层面的预期差。我们建议关注有色、化工、保险、汽车、电子等行业中利润兑现逻辑较好的方向。这一轮经济回升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电影、航空、酒店、旅游等行业将是最晚进入景气周期的行业,也建议重点关注。

{image=7}

2

上周市场变化

上周A股普跌,其中中小板指(-5.05)领跌。申万一级行业中,公用事业(4.69%)领涨,国防军工(-10.99%)领跌。概念股中,煤电重组指数(6.96%)、垃圾发电指数(3.59%)和合同能源管理指数(3.54%)领涨,航母指数(-10.25%)领跌。

{image=8}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