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469

招聘平台如何保护用户隐私?被点名企业关闭微博评论沉默以对

第一财经2021-03-15 22:20:441

原标题:招聘平台如何保护用户隐私?被点名企业关闭微博评论沉默以对

今年315晚会,智联招聘、猎聘、前程无忧等招聘平台因泄露用户隐私被点名。往年,被点名企业按照惯例会在微博发出声明,不同的是,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都选择在微博关闭评论保持“缄默”。

被曝光的情况以智联招聘为例,在求职者端,智联招聘宣称不会在搜索结果中公开求职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在企业端,只要成为会员就可以无限制的下载求职者的个人简历,求职者却无法得知。同时,智联招聘宣称企业用户不应以任何方式泄露建立信息,但是对于下载后的简历信息却缺乏管理和监测,任其流入网络黑市。

例如在非法出售简历的QQ群里,买家向卖家支付7元,便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企业账户来获得他人简历信息。

除了智联招聘,猎聘、前程无忧网站存在同样的问题。

这些求职简历信息不仅被黑手多次倒卖,甚至会流入诈骗团伙手中。2020年5月,四川省眉山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破获了一起侵犯个人简历信息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简历上的个人详细信息,给受害人打电话、引入诈骗团伙设置的陷阱中。

截至发稿,智联招聘、猎聘和前程无忧等平台尚未回应。不过在3月15日晚间,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的官方微博关闭了评论功能。

{image=1}

{image=2}

据网经社监测,工信部2020年七批APP侵权情况通报中,店长直聘、大街、速聘58赶集网招聘、斗米以及青团社兼职这五家互联网招聘平台被“点名”。

针对网络求职简历被卖等问题,人社部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第一部部门规章,明确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不得泄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违者将被处罚。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指出,目前,网络求职是大部分求职这寻求工作的方式之一,求职被骗、简历被卖、信息泄露、虚假信息、预付押金等各种侵权事件更是多发,《规定》的出台填补了网络招聘服务机构的监管空白。

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近年来受理的全国电商投诉案件大数据表明,包括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当当网、苏宁易购、国美在线、1号店等在内的电商平台,以及窝窝团、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携程、去哪儿、支付宝等在内的生活服务O2O平台,均曾出现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而仅2018年,就多次出现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圆通、顺丰十几亿条个人信息在暗网被出售,以及12306数百万条旅客信息在网上被出售等。

对于保护用户信息的方法,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目前的网络技术,追查这类个人信息盗用和非法使用是很难的。拥有这类私人信息的平台在法律上有责任和义务避免出现这类问题,贩卖和滥用这类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属于违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证据锁定手段,法律惩处会有障碍。

但科技技术可以逐步应用其中。郑磊表示,“区块链技术在保管和使用信息以及存证方面已经较成熟了,可以确保信息保管、调用都留痕,这样就可以定位和追踪发生信息滥用的环节,获得司法能够采信的证据,依法制裁。必要时,可以加大处罚力度,维护私人信息安全。”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