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929

中信证券业绩发布会干货来了 航母券商、280亿配股、业务转型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3-19 22:46:260

投资研报

【券商荐股精选】洼地即将被市场发现,这一板块估值修复空间广阔,潜在涨幅47%(附股)

【碳中和动态分析】南方电网发布服务碳中和工作方案;三家上市公司中标碳中和大单

【新能源汽车每日动见】动力电池配套出现结构性变化!新车公示,磷酸铁锂独占纯电、换电车型,透露什么信号?关注背后成因和投资机会

【硬核研报】“碳中和”不可或缺的环节,环卫装备迎新一轮扩张期!新能源替代趋势下,手握280亿大单的环卫白马即将起飞

航母券商、280亿配股、业务转型……中信证券业绩发布会干货来了!

来源:证基风云

资本市场广阔,空间巨大,证券公司面临自身发展和市场挑战两个重要问题。未来一定会有一批券商做大做强,能够适应境内外资本市场发展需要。

3月19日,“券业一哥”中信证券召开线上业绩发布会。在提问环节,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等公司高管对航母级券商打造、财富管理转型、流动性管理、配股、成立资管子公司等问题予以回应。

中信证券于3月18日晚间发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43.83亿元,同比增长26.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02亿元,同比增长21.86%。截至2020年末,中信证券总资产达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3%,成为境内首家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证券公司。

回应与中信建投合并传闻

中信证券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公司总资产达1.05万亿元,成为中国首家总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证券公司。对于航母级券商,中信证券有何发展计划?是否会采取与中信建投合并,或借力其他资本市场方式来进行?

对此,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表示,公司资产规模目前尚不能满足资本市场的发展,将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实现增长和扩大。

中信证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客户满意的国际领先、境内一流的投资银行,努力打造在境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规模、综合类全牌照全业务线全产品的证券公司。近期披露的配股行为,亦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发展。

中信证券将在风险管控、合规管理保持稳健的情况下发展,进行多种发展模式探索,至于采取何种形式扩大,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至于与中信建投合并传闻,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中信证券在境外市场发展,或有一些规划和设想,同时将取决于在境外市场发展的准备,如人员准备、业务能力、业务品种、资本实力等,发展过程中将采取一切有利于公司的融资手段和扩张计划。

同时,发布会还回应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近年来,中信证券持续加速境外业务的发展,2005年在香港设立独立子公司,2013年成功收购里昂证券。对于未来境外业务的结构、转型及创新,有何计划和考量?

对此,张佑君表示:经过十几年发展,中信证券在境外业务方面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业务品种、业务线均实现一定发展。但与国际投行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既来自于产品业务线,也来自于客户体系,还有境外市场发展主要集中在香港和部分国家和地区。从国际布局角度而言,还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

未来,国际化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信证券有信心去逐渐建立境外的客户、业务、产品体系,逐渐增加在境外的资本投入。公司的业务结构和创新是需要积极去完善和补足的,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服务的需求。中信证券将在境外发展方面,不遗余力保持积极的发展状态。

业务转型收效良好

针对业务转型与创新方面的规划,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表示:创新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近年来,中信证券发力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和摸索,取得良好转型成绩。

2020年,财富管理的营收增长108%,远高于经纪业务其他方面的营收。主要是得益于三点核心: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目标为客户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二是建立业内领先的产品体系,具有强大产品引进和筛选能力,即全谱系适应财富客户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筛选体系;三是专业的员工队伍,拥有投顾资格人数行业领先。

资产管理转型方面,券商特色资产管理公司需向主动管理转型,2020年中信证券和华夏基金合并计算资产管理收入上涨40%,达到80亿元,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于中国证券机构如何做大做强,以及发展中需要用什么方式方法做大做强,张佑君在现场亦做了解答:

证券公司是服务实体经济、开展并提供保荐上市、再融资和收购兼并等资本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每家机构壮大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包括自身、外延、混合性等多种发展方式。

作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任何方式适合自己的公司,都是成功和必要的,过程中不乏从自身内部融资,增大资本规模,存在收购兼并等路径,很难用一些单一的指标去衡量两个公司合并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合并过程中,短长期指标要看,财务和业务指标、市场份额和客户状态都要看。每家券商需要找到自己的路径,未必存在通用模式。参照境外投行经验,存在诸多重大并购、跨国兼并、全球布局等行为,境外投行发展经验可吸收借鉴,便于在未来发展中使用。

资本市场广阔,空间巨大,机构面临自身发展和市场挑战两个重要的问题。未来一定会有一批券商做大做强,能够适应境内外资本市场发展需要。

资管子公司有两个不变

就近期开展配股、设立资管子公司等情况,中信证券高管亦予以回应。

中信证券财务负责人李冏介绍配股初衷:出于深思熟虑,配股主要是用于补充公司净资本,支持公司长远稳健发展。定增和配股,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其中配股对股东持股比例、权益摊薄,对各项收益指标摊薄均有限。其完成时间取决于监管审批进展和市场情况。

至于不超过280亿元配股募资的用途,资本中介业务占大块,拟投入近200亿元。该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大宗衍生品、跨境交易等业务,通过产品设计来满足客户投融资需要,需要券商强大的资金实力、交易定价能力、产品设计能力。

资本中介业务是中信证券近年来重点培育的方向,规模也在持续增加。此类资本消耗型业务,需要长期资金供给和补充。因此,从长期业务发展来看,公司需启动配股来补充资本金。

另外,国际业务也是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在中信里昂证券各项业务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境外资产负债表杠杆率偏高,需要补充资本金,为国际业务拓展更好地保驾护航。

针对拟设立资管子公司,杨明辉表示,未来战略方向主要在公募零售、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养老金和三大支柱这几大方面。同时,资管子公司有两个不变:一是业务协同不变;二是客户资源、母公司中后台资源的共享不变。

2020年净赚149亿元

3月18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2020年财报,这是并表广州证券后的首份年报,其营收和净利润领跑全行业。

报告期内,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543.83亿元,同比增长26.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02亿元,同比增长21.86%。根据中证协2月23日公布的行业数据,中信证券的净利润是证券行业去年净利润总额的近10%。

同时,中信证券披露的《关于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的公告》显示,该公司2020年计提各项信用减值损失合计65.81亿元,同比增加247.89%。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计提约50亿元,第四季度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5.53亿元,合计减少公司净利润49.32亿元,对净利润的影响超过中信证券2020年经审计净利润的10%。

营收结构方面,中信证券表现与2019年基本趋同,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的收入贡献度累计超过五成。

具体来看,2020年,中信证券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和信用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79亿元、112.6亿元、68.8亿元、80.1亿元和25.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2.9%、20.7%、14.7%、12.7%和4.8%。

其中,投行业务营收增速超50%,但IPO承销排名有所下滑。2020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58单,主承销金额3136亿元(含资产类定向增发),同比增长12.08%,排名市场第一。其中,IPO主承销项目39单,主承销金额435.85亿元,行业排名第四位,被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和中金公司反超。

另外,在资产管理规模不断降低的大背景下,中信证券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逐渐上升,带动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3%。2020年,中信证券主动管理规模达10526.5亿元,占总管理规模的比重为77%,较2019年的50%大幅提高27个百分点。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