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390

全球化工产品“涨声不断”,下游制造业美的、TCL等纷纷宣布涨价

华夏时报2021-03-20 10:11:081

近期,化工产品涨势迅猛,包括石化行业最上游的原油、以及塑料、合成橡胶、无机化学品等价格都进入了上涨通道。巴斯夫、东丽、杜邦、朗盛、陶氏等多家化工巨头接连发布了调涨产品价格的信息,化工品的涨价“日程”已被排到了4月份。在原材料大涨的情况下,下游电器、照明、电机等领域的企业表示难以承受其压力,纷纷发布涨价函来纾困。

化工产品延续涨势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8日-14日,在重点跟踪的180个产品中,与上期相比,共有76个产品实现上涨,价格涨幅较大的产品有三氯甲烷、苯胺、二甲基环硅氧烷(DMC)、己二胺、二甲醚、PEG、电石、丁二烯、纯碱、钛精矿等。

钛白粉市场继续延续涨势。浙商证券的数据显示,3月8日-14日,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粉市场主流报价为19000-19800元/吨,锐钛型钛白粉市场主流报价为15500-16000元/吨。从成本端看,生产原料价格上涨,钛白粉成本压力再度拉大。从需求端来看,钛白粉市场开工率较高,出口欠单待发状态还未明显转变,买方市场询盘较为积极,国内下游需求有待释放,库存水平处于低位。

由于成本和需求的双重支撑,有机硅市场继续大涨。浙商证券分析,国内有机硅DMC市场主流成交26000-27500元/吨附近。3月8日-14日国内总体开工率在80%左右。从供应看,国内有机硅产量有所上涨。从成本看,国内有机硅成本持续回升,金属硅原料成本涨势明显。

多家企业近期纷纷宣布提高化工产品价格。近日,陶氏有机硅业务宣布自3月20号起将上调有机硅高性能建筑业务领域产品,不同产品涨幅为5%-10%,调价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全球原料疯涨,以及环境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上涨。

国内企业也纷纷宣告提价。龙蟒佰利3月11日发布提价公告称,根据目前国内国际钛白粉市场情况,公司各型号钛白粉(包括硫酸法钛白粉、氯化法钛白粉)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各类客户上调1000元人民币/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150美元/吨。

万华化学近日也提高了其MDI产品的挂牌价,其公告显示,自2021年3月份开始,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分销市场挂牌价28000元/吨(比2月份价格上调7500元/吨),直销市场挂牌价28000元/吨(比2月份价格上调7500元/吨);纯MDI挂牌价28000元/吨(比2月份价格上调4000元/吨)。

“年后此轮能源化工品种的涨势主要受四方面的影响,但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隆众资讯分析师边国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第一,年后原油继续保持强劲走势,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水平;第二,年后物流运输恢复较快,多数能源化工品种春节期间库存积累不及预期;第三,中国疫情防控形势较好,加上部分工人在就业地过年,下游工厂放假时间较往年缩短,业者对年后复工复产进程多持乐观态度;第四,美国德克萨斯州、路易安那州等地区因寒潮天气影响装置出现大面积停车造成海外供应紧张等。

涨价风潮传导至下游制造业

在原材料大涨的情况下,下游电器、照明、电机等领域的企业表示难以承受其压力,纷纷发布涨价函来纾困。近日,美的发布涨价通知函,称因原材料持续上涨,从3月1日起,美的冰箱产品价格体系上调10%-15%。TCL宣布于1月15日起对冰箱、洗衣机、冷柜涨价5%-15%。蓝旭电动车三轮车称,自3月1日起,根据不同车型,每辆上调200至300元。

近期化工产品的涨价势头对下游制造业会造成哪些影响呢?隆众分析师朱志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期下游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由于下游制品价格上调节奏远远滞后原料成本的上涨,随着利润的逐步萎缩,下游企业进一步上调成品价格的意向更为坚决,而终端用户在接受涨价的态度上表现消极,制品行业的成交量受到限制。

朱志炜进一步指出,对于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压力更为突出,2020年人民币大幅升值,四季度开始海运费飙升,原料上涨推动出厂价格上调,以上因素造成了海外客户进口成本的暴涨。随着海外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制造业开工率提升,预计整个2021年国内下游制品行业出口压力将大于往年。

对于化工品后续走势,市场仍保持看好。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国内外需求触底反弹,美国极端天气或加剧原油及部分化工品供应紧张,目前整体产业链库存处于低位,伴随节后旺季需求启动,产品价格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供给端新增产能总体可控,且主要由龙头企业扩产。疫情因素及油价大幅波动加速行业出清,而环保及安全生产约束利好头部企业份额的进一步提升,供给端格局将持续优化;国际油价有望回归均衡水平,对化工品价格影响正面,预计化工行业整体景气将步入上行周期。

华泰证券分析,中长期而言,化工行业历经供给侧改革、环保整治、2020上半年疫情及极端油价冲击,行业加速出清,格局显著优化,龙头企业有效产能提升,相对竞争优势凸显,其产能扩张有望持续转化为营收规模和盈利中枢的持续抬升,未来增量能见度较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也将进一步平缓存量业务波动,最终实现产业集中和一体化。

?

责任编辑:尹悦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