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985

北京:将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北京青年报2021-03-20 17:27:100

原标题:北京:将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image=1}

3月20日,“北京印迹”平台第二届“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办。活动上透露,本市将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将加快编制“两轴”沿线重点地区详细规划,出台街区更新实施意见,推动一批文物腾退,持续推进三山五园地区疏解整治提升工作等。

本市将加快编制“两轴”沿线重点地区详细规划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协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等承办。“北京印迹”平台自2018年底正式上线至今,主打“规划+文化”特色,构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宣介平台。“名城保护·大家谈”是“北京印迹”平台重点打造的活动品牌,旨在搭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共享共建平台,交流观点、汇聚智慧、凝聚共识、探索未来。

本次活动包括“大家谈”“青年说”“少年志”三个部分,围绕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围绕老城、三山五园、三个文化带等保护重点展开研讨,让关注、支持、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老中青三代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北京市规自委党组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刘轩致辞中说,市规自委将在五大方面采取措施,落实好《条例》新要求:在名城保护体制机制方面,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纳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体系;在空间规划管理方面,结合《条例》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求,进一步加强有关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在配套政策管理方面,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调整建设项目的审批职能,同时全力配合中轴线申遗工作;在保护利用实施工作指导方面,将加快编制“两轴”沿线重点地区详细规划,出台街区更新实施意见,推动一批文物腾退,推广“共生院”模式,持续推进三山五园地区疏解整治提升工作,营造融入历史元素的“小而美”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在社会宣传引导和公众参与方面,进一步发挥好“北京印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体宣介平台和责任规划师的作用,搭建名城保护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权威专家围绕老城保护、三山五园等主题建言献策

主旨报告“名城保护·大家谈”环节,邀请四位来自各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分别围绕条例、老城、三山五园、三条文化带等重点内容做特邀主旨报告。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以“推进法制建设保护历史名城——重新制定的《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解读”为题作主旨报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单霁翔,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你我共同参与”为题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三山五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郭黛姮,以“‘三山五园’为什么是国家金名片”为题作主旨报告。《中国水利史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蔡蕃,以“从北京城河湖演变史——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题作主旨报告。

{image=2}

“青年说”“少年志”增强全社会名城保护责任感

本次活动形式丰富,自由论坛“整体保护·青年说”环节,齐聚不同研究方向的青年专家学者,探讨新版《条例》指导下,新时期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践和未来探索方向。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主任科员陈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都功能规划研究所主任工程师李楠,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研究所主任工程师赵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张晓光,四位青年专家学者围绕讨论议题“《条例》实施背景下,重点区域的保护重点和探索方向”,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与探索实践,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此外,“三山五园保护·少年志”环节,旨在向青少年儿童传播和科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知识和理念,以增强社会整体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责任感。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李泽伟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