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开车 像搞行为艺术
原标题:印度人开车,像搞行为艺术
[环球时报记者 宇同]对外国人来说,看印度人开车和停车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有时候感觉他们简直像在搞行为艺术。其实,仔细了解一下、耐心体会一番,印度司机“行为艺术”的背后不仅有成文的交通法规,还存在着一套不成文的社会规范和潜规则。
手势代替转向灯
在印度不管是开车还是坐车,都是一种刺激的体验。在路上,各种车辆和行人“奋勇争先”,还不时有流浪狗、猴子穿街而过,偶尔还能遇到牛在街头漫步;在耳边,高高低低的喇叭声、铃铛声、马达轰鸣声,搅得空气好像都更加灼热起来。要安全地参与到这种交通中去,有些规则是必须要了解并遵守的。
首先,路权的大小是由“块头”决定的。具体说来,就是行人要小心躲着各种车辆,非机动车要注意躲避机动车,三轮车得让着四轮车,小车要避让大车。笔者刚到印度买了车上路时,老同事反复提醒一定要躲着“蓝色公交”(印度公交车一般刷成蓝色),那可是百分之百的马路杀手。唯一的例外是牛,牛在印度街头拥有绝对的路权,所有车辆行人见到牛都得绕着走。
其次,往哪儿拐弯是由手势决定的。在印度,不仅是骑自行车,人们骑摩托车和开汽车的时候也习惯用手势来沟通。拿汽车来说,印度车辆是右舵左行,司机伸出右手表示要右转,乘客伸出左手表示左转。这些都简单好理解,还有复杂的,比如你开车的时候看到前车有一只手伸出来上下摇摆,你就要仔细分辨了:如果是手心向下按,那就是提醒后车他要向招手这边变道了,你别超车;如果手心向上抬,那是告诉你可以从招手这边超车。这些手势可是印度交通规则中明明白白写着的,考驾照的时候是需要考的。
也许有人纳闷了,既然拐弯靠手势,那转向灯干什么用呢?这东西跟后视镜一样,对印度的许多车主来说可有可无。即使有转向灯,司机也不一定用。笔者有一次差点跟突然变道的一辆摩托车发生剐蹭,就指责那车主,结果小伙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车有转向灯,还一脸无辜地解释说他后座乘客抱着个大口袋,根本腾不出手来打转弯的手势。即使印度司机打转向灯,外国人也不一定明白。在印度时常能看到有车打着右转向灯却往左边闪。笔者请教了印度朋友才了解,原来这是前车示意你可以从右边超车了,那转向灯是代替手势的!
公交不停,上下车靠身手
印度人在乘车的时候也不能闲着,要积极参与到交通行为中。笔者有一次开车快到路口时遇到红灯,看到一辆小汽车的乘客从左车窗伸出手高举,竖起食指整个左手不停地顺时针转圈儿。就在笔者迷惑不解之际,就见这车从所有等待右转和直行的车辆的最左边兜了个大圈儿绕过去,闯着红灯调了个头绝尘而去。
此外,印度车辆的载客人数是由乘客多少决定的。一辆摩托车可以载着夫妇两人带着三四个孩子,一辆小轿车塞进一大家子七八口人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更不用说公交车了,交通高峰的时候车门外面挂着五六个人一点儿不影响开车。即便是非高峰期,许多公交车也是不关车门的(有些车就没有车门),方便乘客随时跳上跳下。公交车到了站台的时候,司机一般也不会完全把车停稳,都是缓速滑行而过,要上车的助跑两步一跃而上,下车的跳下来向前踮几步缓冲,一切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要知道,很多印度人喜欢穿拖鞋,这些高难度动作可都穿着拖鞋完成的!
仔细观察会发现,印度公交车的后门并不在前后轮之间,而是位于后轮后面靠近车尾的位置。这一设计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上下车时发生“技术性失误”的乘客被后轮轧伤脚。除此之外,万一有乘客没抓牢车门掉下来,也会认为是自己的“身手”不好,与公交车司机无关。笔者在印度多年,还没见过有媒体报道乘客因上下车受伤而找公交车司机麻烦的事。
印度人开车也有“可爱”的一面,那就是在街头很少看到因车祸而发生口角或者打架的。一般的车辆剐蹭,双方常常连车都不下,摆摆手就各走各路了。在印度,学车是可以用自家车,请教练坐在副驾驶位置直接上路学的。笔者妻子开始学车的时候,有时会跟别的车发生点小剐蹭,但从没有被追究过。
泊车小弟用“大挪移”帮你取车
看印度人泊车更是“一绝”。好些停车场根本没有明确的车位,只要你驾驶技术足够好,有本事把车停进去,那就是你的车位。在有些繁华地段和商场外面,停的车辆简直就像码头的集装箱一样密密麻麻。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一个潜规则在起作用——大家都不拉手刹,而且挡位放在空挡。如果你的车被后来的车辆结结实实堵在里面了(这情况是很常见的),也不必着急。停车场往往都雇几个泊车小弟。当你示意要走时,小弟会很快做出判断,是哪辆车挡住了你的去路,又是哪辆车挡住了那辆车的去路。他们或用手推,或用屁股顶,很麻利地把挡道的车搬积木似的一一挪开。
仔细琢磨,印度的好多事情跟开车一样,起作用的不仅是成文的交通法规,还有一些需要你去耐心观察体会的“潜规则”。泊车小弟这事就很典型:印度好些看似一团乱麻的事情却总有解决之道,犹如一套自洽的解套机制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毛细血管中。
责任编辑:张玉
日本发布研究:福岛核电站周边地下水检出超量放射物
{image=1}海外网11月16日电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科研团队16日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发布一项研究成果,称在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采集的地下水中,检测出含有超过自然标准浓度的放射性物质氚。0000参考快评:阿拉斯加,让世界看透美国底色
中美高层官员在阿拉斯加的首次对话,没有像此前一些媒体预测的那样为中美关系止损止跌,双方展开了面对面的观点交锋。导致中美关系跌落谷底的责任完全在美国。此次会谈双方虽然坐下来了,但美国的行为举止却全然不像个有尊严的大国。中方通过针锋相对的较量,揭穿美方老底,也让世界看透了美国的实质。0000美军兵临城下怎么办?普京一口气推出三款“大杀器”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计划将换装“先锋”“萨尔马特”和“亚尔斯”导弹系统。军事专家表示,俄军一旦换装完这三件“大杀器”,将在此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对美国核力量形成强大压制。{image=1}责任编辑:吴金明0000佩洛西给特朗普起绰号:“败事有余”先生
{video=1}当地时间26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接受CBS采访时,再次抨击了总统特朗普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并顺便给他起了个新绰号:“败事有余”先生(Mr。MakeMattersWorse)。近日来特朗普一直要求美国学校在秋季复课,但遭到许多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反对。佩洛西表示,不该一味要求学校复课,而该在校内防疫工作投入资金。责任编辑:杨杰000018国发布联合声明坚决支持世卫组织
10日,在美国宣布退出世卫组织仅仅4天后,欧盟、加勒比和南美国家就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做出了回应,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和阿根廷在内的18个国家外长共同发表声明,称坚决支持联合国,特别是世卫组织。18国认为,世卫组织在这次全球协同抗击疫情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合作和团结是应对疫情的核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