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汽车: “神车制造厂”的幸福和烦恼
五菱汽车: “神车制造厂”的幸福和烦恼
作者: 唐柳杨
“2月份展厅到了一批征途皮卡,原本是用于展车和备库存的,结果预售价公布的当天全部被买走了,连展车都不剩。而且客户过来不是交几千块订金,而是直接按照预售价付全款,谈好了等正式价格公布后多退少补。”华东三线城市一位上汽通用五菱(下称“五菱汽车”)4S店销售经理顾飞向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这是过去半年多以来,五菱汽车推出的第三个爆款车型。2020年7月末,五菱汽车在成都车展上推出了宏光MINI EV,这款最低售价不到3万元、最贵不超过4万元的纯电动小车,上市没多久就超过特斯拉Model 3问鼎中国电动车销量冠军。2021 年 1、2 月,宏光MINI EV销量达到5.6万辆,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
此外,五菱汽车去年11月推出的MPV车型凯捷,月销量也很快达到1万辆以上。连续爆款车的带动下,香港上市公司五菱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价接连暴涨,从去年10月约0.3港元/股一度涨到4.2港元/股。
与此同时,五菱汽车旗下乘用车品牌宝骏汽车则有些落寞,宝骏730、560等曾经的爆款车辉煌不再,2017年达到100万辆巅峰之后,宝骏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2020年下滑至42.85万辆。
在10年的时间轴里观察,五菱汽车虽然持续不断的制造爆款,却从未走出低价车的困境与“创造神车、失去神车”的循环。
“五菱汽车是一家很厉害的企业,我们一直在观察和分析它。但是长远看还是有些问题,消费升级是大趋势,五菱汽车品牌向上的包袱比较重。”国内一家日系合资车企管理层人士陈翔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五菱向左,宝骏向右
五菱汽车成立于2002年,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和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资公司,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柳州动力机械厂。成立之初,五菱汽车主要聚焦于微型客车、微型货车产品的研制和销售。
2006年,五菱汽车以46万辆的年销量超越长安,从此奠定中国微车霸主地位。而此前的微车销量冠军常客长安汽车,则在与五菱的追赶中差距越拉越大。2008年汽车下乡政策出台后,五菱汽车销量进一步上扬,至2020年,五菱汽车在微客和微货市场的领先优势日益扩大。
如果拿五菱和长安汽车这对“老冤家”进行对比,两者明显的区别在于长安汽车主动放弃微车类产品的持续性投入,将资源优先集中到长安自主乘用车,这也导致了长安自主乘用车最近一个周期的强势崛起。
而五菱汽车由微车转战乘用车的时间则稍晚,直到2010年才推出宝骏乘用车品牌。与此同时,五菱汽车在转型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原本占据优势的微车领域,虽然2013年后五菱微车销售总量由132万辆逐渐下滑到115万辆左右,但其市占率却不断提高,部分细分市场的市占率高达70%~80%,五菱汽车一家的微车销量,超越了排名靠后几家之和。
2011年11月,在上汽通用老款凯越的基础上,宝骏推出了首款产品轿车630,以有别于五菱的独立标识和独立经销商渠道进行售卖,开启了五菱转战乘用车市场的第一步。但是直到2014年,宝骏并未完全打开局面。
2015年是宝骏汽车的分水岭,当年五菱汽车启动了宝骏和五菱的并网销售计划,开启“一个体系、两个品牌、同一伙人”营销模式,宝骏与五菱从上层建筑到渠道全面整合。五菱汽车此前已经做了18年的微车,网点数量高达2800家,地级市覆盖率达99%,县级覆盖率达79%。同时,适逢宝骏730、560等爆款车上市,产品适销对路,市场高增长,配合五菱强大的渠道能力,仅仅3年时间宝骏汽车就实现了年销量百万辆之巨。
但隐患也由此产生。五菱网点主要针对微车用户打造,其店面形象和服务能力难以支撑品牌形象提升。其次,宝骏实质上是在五菱庞大的客户基盘基础上,吸附升级的用户,二者用户重叠度高,没有建立用户与品牌的区隔。最后,宝骏虽然销量规模庞大,但其主力车型310、560、730等价格区间集中在3万~8万元。
这样一种局面导致宝骏形成了廉价车的品牌认知,与此同时,2018年中国车市步入寒冬,全行业平均降幅4%,低价车的市场份额大幅减少。2018、2019年是宝骏汽车的低谷期,它同时面临着新产品匮乏和消费升级的压力。
造神车,失神车
2019年4月,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发布了“新宝骏”品牌标识,从而发起了新宝骏独立运动。
宝骏的战略突围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启用全新设计的标识,以与旧的“马头标”进行区隔;二是渠道独立,结束五菱与宝骏共网销售的局面;三是用全新设计的产品逐步全面替换老旧车型。这三个动作将使宝骏从产品、用户终端接触点(渠道)上,彻底与五菱切割开。
为了实现战略转型的平稳过渡,宝骏并没有立即切断产品和网点与五菱的关联,其原本在售的“马头标”车型如530、730等车型,部分将并入五菱体系,成为五菱的产品序列,还有一部分将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切换为新宝骏的R系列车型。在扩建新宝骏独立网点的同时,五菱汽车也没有立即要求经销商停止在五菱网点中售卖宝骏汽车。
根据乘联会数据,宝骏品牌当前的销售主力仍为老宝骏的530、510、730等产品,新宝骏旗下除了RM-5之外,其他车型销量表现较为一般。“新宝骏以智能化、网联化等‘四化’为突破口,它的造型设计风格导致受众面相对较窄,又不像领克有强有力的沃尔沃技术背书,所以比较吃亏。”上汽集团旗下某子公司营销高管向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宝骏不断创造神车与失去神车的循环,也在这个周期显现。2014年以来,宝骏曾推出过730、560、310、510等多个爆款车型,其中730年销量最高时达到37万辆,510曾连续37个月国内同级车销量冠军。但是宝骏在创造现象级“神车”的同时,也不断地失去“神车”。2020年,宝骏730和510销量分别为5万辆和6万辆,较巅峰时期相去甚远。
顾飞认为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五菱汽车由于产能受限,在推出新车型的时候“精力分散”,导致老车型更新不够及时,竞争力下滑。二是每当五菱汽车开发一个爆款车型或蓝海市场,北汽、东风、长安等品牌会蜂拥而至,后发的车型往往针对五菱和宝骏的产品进行优化,产品推出时竞争力更强。
“五菱汽车有一个特点,就是产能始终不足,经销商会在淡季用尽资金去‘吃货’,到大年三十晚上把展厅最后一辆车卖掉。这就导致每次出新款的时候,厂家的产品线就得调整,没有多余的产能,有些车型只能忍痛割爱。”顾飞说。
如果站在品牌层面观察,宝骏汽车2014~2017年的强周期主要是抓住了五菱汽车等微车用户需求升级的红利。而当2018、2019年用户需求继续升级时,宝骏汽车则没有产品承接。
某头部自主车企高管李亭认为,产品战略规划的复杂多变是自主品牌车企的共性,自主车企不像日本车企能够对一款产品进行持之以恒的更新换代,在足够长的时间里打造出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本田思域等类型的知名产品。
时至今日,五菱品牌已经有了3个新的爆款车型,分别是MINI EV、征途和凯捷;宝骏品牌方面则相对安静。不过接近五菱汽车高层的人士透露,宝骏版的凯捷已在规划之中。
“五菱和宝骏的市场很多企业都在看,它们体现了极强的市场与用户需求洞察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只是不好进入。因为这个市场销量虽然很大,但是利润很薄。”陈翔表示,在中国乡村振兴与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利好之下,五菱汽车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由于五菱和宝骏主要聚焦在低价车市场,长远看稳健性值得担忧。
李亭认为,品牌矩阵的天花板在于高端车,上汽通用旗下凯迪拉克、别克大幅降价促销,挤压了下面的品牌生存空间,也间接对宝骏品牌的向上造成不利影响。
“就像雷克萨斯主力车型在40万以上,它给了丰田足够的空间,也成为丰田的‘保护伞’。”李亭说,“如果用户对五菱的品牌认知始终是3万或者5万元的廉价车,它至少要花好几年才能跨过10万元的门槛。”
责任编辑:王婷
因使用盗版软件 微软向华创证券索赔842万元!华创败诉 但拒绝提供证据
来源:CareerIn投行PEVC上诉人(原审原告):微软公司上诉人(原审被告):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微软公司上诉请求:请求变更一审判决赔偿数额部分,支持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一、二审诉讼费由被上诉人承担。事实和理由:一审判决确定的赔偿数额与判决已经认定的基本事实相矛盾,数额的确定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且赔偿数额畸低,严重损害上诉人合法权益。华创公司上诉请求:0000北京加强版网约车出租车防控措施实施首日:落实得怎么样?
今天是北京市“加强版”网约车出租车行业七项防控措施实施首日。1月10日,北京市出台了网约车出租车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包括驾驶员测温上岗、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须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落实“一单一消毒一通风”等七项规定。医保卡装在身上钱却在10公里外被他人刷脸花掉了 昆明医保局回应
昆明市医保局11月17日晚间就“医保卡在相隔10多公里外被刷脸使用”一事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核实,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药店局部VPN网络出现短暂中断时,导致同一时间系统数据交换出现错误,进而发生了结算差错。事件发生后,已及时对医保核心系统进行升级,增加了医保结算二次校验功能。{image=1}以下为昆明市医保局情况说明全文:0000设立特色板块服务企业 维护股权市场平稳运
{image=1}{image=2}证券时报记者程丹被称为“新汉柜”的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简称“武交中心”)是湖北省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平台,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9月10日,武交中心已为455家托管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2779笔,实现融资总额1283.78亿元,其中,股权直接融资491.10亿元,股权质押融资792.68亿元。上海机场集团发布春运出行提示:旅客应及时了解目的地防疫要求
来源:上海发布上海机场集团发布常态化防控下的机场春运出行提示,包括了解目的地防疫要求、有序排队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勤消毒等。了解目的地防疫要求:对于有出行计划的旅客,首先应当及时向航空公司了解出行目的地的防疫政策和自己健康码状态是否符合乘机及当地防疫要求,并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以免耽误行程。{image=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