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211

游戏公司做起“垃圾”生意 预计今年垃圾分类业务销售额达到7成

新浪财经综合2021-03-24 10:30:221

原标题:啥?游戏公司也“不务正业”收垃圾

来源:四川日报

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伴随垃圾分类时代来临,一场经济学意义的“上新”也正式到来

“去年是7比3,今年可能要变成3比7。”3月22日一早,金牛区蜀西路三泰科技魔方创意园内,成都思维定制科技有限公司CEO贺智强默默盘算着今年公司的销售结构。

这原本是一家游戏软件开发公司,之前已开始涉及垃圾分类业务。“7”和“3”分别是去年软件业务和垃圾分类业务所占比重。今年成都垃圾分类实施之后,这个比例将打个“颠倒”。

不仅仅是游戏公司转型。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业务、产品、岗位等随之“上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唐泽文

游戏公司做起“垃圾”生意

看好行业前景、基于行业“共性”,研发垃圾识别系统与智能垃圾回收箱

思维定制开放型的办公室里,一排排服务器整齐摆放,中间区域是软件研发人员工位,屏幕上各种后台数据不断跳动。

就“样貌”来看,这仍是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公司。“但实际,我们的比重已经逐步向垃圾分类行业转了。”贺智强一边介绍,一边将记者领到一处办公桌旁。几名工作人员将不同形状的瓶子放进一个黑色匣子,瓶子从匣子另一端传送出来后,匣子上方会显示不同的灯光。

“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套垃圾识别系统,还处在实验室阶段。”贺智强说。

黑色匣子里面有复杂的电路板、传送带、摄像头。垃圾进入传送带,上方的AI摄像头将对其进行识别,从而判断出是什么垃圾,再根据识别结果将其输送到不同的后端去。不同的灯光,代表不同的结果。“垃圾的种类太多,这套系统还要完善,短期不会上市。”他说。

办公室另一侧摆放着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则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已有成都部分街道进行了采购。

回收箱上写着“扫码投放垃圾变钱”几个大字。扫箱体二维码,闸门自动打开,将废弃纸箱放入,微信自动显示废弃物重量及返给投递者的价格,“纸箱回收公司扫码付费后,将这些废弃物收走。收售之间设置一个差价,作为我们的利润。”贺智强介绍,一台这样的机器一天利润30元左右,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为什么游戏软件公司转型做垃圾分类?

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前景。成都市武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运营服务项目公开招标采购公告显示,该项目的预算金额为2500余万元。“成都市所有区县加起来,我们估算市场空间会有数亿元。”贺智强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保持5%左右的增长,2020年中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在3.6亿吨左右,“如果能将这其中大部分变废为宝,利益空间会很可观。”有调研数据显示,已实施垃圾分类的上海,市场规模达到75.56亿元,其中,前端垃圾分类督导费用11亿元,垃圾转运环节8.04亿元,湿垃圾处理环节56.52亿元。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两项工作的“共性”。

“其实这背后的工作原理很相似,都是一些后台数据的采集、管理、整合、互动。虽然看起来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领域,但实际工作内容却很相近。”他以数据管理为例:垃圾分类的一项重要工作——计算垃圾的产生量和运输量,通过不同运输线路的调度,让这两组数据达到平衡。而这类数据运算,在软件设计中司空见惯,有成熟模型可以借鉴。

该公司有60余名研发人员,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垃圾分类研发之中。“按照现在的订单量看,今年的垃圾分类业务销售额预计达到7成。”贺智强。

垃圾箱前来了个5G“监督员”

智慧监管网络上线,实现日常监管、自动预警、应急指挥

3月17日,成都武侯区望江兰庭小区内的智慧垃圾分类投放亭前,市民杨婷扔垃圾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了下来。

“这是全省首个垃圾分类智慧监管网络的点位,该系统由武侯区综合执法局联合成都移动共同打造,通过它可实现对垃圾分类的日常监管、自动预警、应急指挥。”成都移动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董超说。

这是一个“四类五箱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亭,这样的投放亭武侯区共有790个,它们一起构成了垃圾分类智慧监管系统的前端。整套系统则覆盖了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处理的全流程。

投放亭右上方,记者看到一个印有“5G”标识的摄像头。董超说,在小区垃圾投放点和垃圾厢房,都部署有智能AI摄像头,可进行24小时监控,自动识别问题并预警。“如果有人没按照相应规范进行垃圾投放,AI摄像头识别其行为后,通过5G网络将抓拍的高清视频传回后方,作为后方执法的凭证。”

也就是说,摄像头成为24小时值班的垃圾分类监督“大妈”。

垃圾运输车上也部署有智能传感器,它能及时采集垃圾桶满溢、运输车位置等数据,实现远程巡检。在垃圾处理点,处置全过程的实时视频图像也将回传至大数据分析后台,处置“合不合规”也会被全程监控,信息也都会被传输回管理后台。

在成都武侯区数字化监控大厅,记者看到了这套系统的管理后台。大屏幕上,所有点位的实时视频都能随时调看;可转动的球形摄像头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视野可覆盖点位的任何角落;24小时内的抓拍录像,也可随时进行回放。

武侯区综合执法局垃圾分类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最“智慧”的地方,是通过AI算法,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图像进行分析比对,对不合规的行为进行自动预警,“AI摄像头实现了‘线上+线下’监督闭环,解决了传统人工监管时效性差、成本高的问题。”

该负责人介绍,回收层面看,此前的垃圾回收,清运车辆、垃圾中转站常常混合回收,不区分垃圾种类,出现源头分类、中间环节出错的现象;清运车辆运输过程中也常出现不按指定路线、指定趟数、指定时间和指定速度进行作业,增加了垃圾处置难度。

分类层面看,由于垃圾分类工作在我国普及较晚,市民普遍缺乏分类知识和准确识别的能力,垃圾分类效果不够理想;同时对于违规倾倒垃圾、不按规定垃圾分类、不掀盖随意倾倒等行为无法溯源。

“这套系统则从根本上规避了这些问题。”该负责人说。此外,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没有物质奖励,这使得他们对垃圾分类动力不足。“这套系统也为我们的奖惩提供了依据,为下一步相关机制的推行提供了保障。”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后期我们还会依托监测车、5G终端、无人机技术在环卫监控指挥中研发新应用,争取打造一个‘5G+环保生态圈’。”董超说。

垃圾分类有了项目经理和宣传员

统筹分类的各个环节,进行宣传劝导,实现数据收集

前不久,冉瑞鹏成了成都高建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垃圾分类项目经理。这是该公司刚刚设立的新岗位。

记者查询到当时公司招聘该职位时的岗位描述,包括:垃圾分类项目策划与实施、再生资源生态链策划与执行等。“简单说,就是统筹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冉瑞鹏说。

为什么需要统筹?首先是量大。“以肖家河街道为例,我们一家公司一天收运的垃圾就有14吨。”

其次是点位多。该公司每天有数十台垃圾清运车在数百个点位之间穿梭。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不断推进,这个数字目前每天都在变化。

“以前清运车只需要从A点到B点,现在又新增了C点和D点,怎么行驶更合理,车辆的大小需不需要调整,哪些车能进哪些区域,这些问题都要统筹。”冉瑞鹏算了一笔账,只是这段时间的清运路线调整,就让其效率提升了30%。

“这个岗位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变化,后期业务量加大,我们还要招更多项目经理。”成都高建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该公司还成立了餐厨垃圾项目组、再生资源项目组,这些工作组将专门对垃圾分类后的经济化利用进行探索。

一些前端新职业也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地诞生。

这几天,四川群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正忙着招募10名垃圾分类宣传员,开出的工资并不低——每月工资为3500元到4000元。

“有点类似上海守在垃圾分类点位的阿姨,他们在各个点位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四川群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外,记者了解到,上海也已催生出很多新兴职业:垃圾分类检查员、代收垃圾网约工等。

业务还不只是简单的宣传劝导。“他们还会把各点位的垃圾分类情况、问题、数据等信息传回,当我们的‘搜集员’,为公司分类工作的动态调整提供数据支撑。”该负责人说。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全国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成都是先期探索,试点成熟后,我们打算把垃圾分类项目经理的岗位拓展到全省各地的业务中去。”成都高建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张正君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