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800

在美华人:我们一直生活在系统性歧视之中

中国青年报2021-03-25 06:50:570

原标题:在美华人:我们一直生活在系统性歧视之中

近日发生在美国亚特兰大的系列枪击案令人震惊。一名白人男子持枪在三家按摩店疯狂射杀,导致8人死亡,死者中有6名亚裔女性,其中一名为华人。事发后,美国总统拜登称,这是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和种族主义行为,并谴责种族主义是“长期困扰美国的丑恶毒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则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一届美国政府散播虚假信息和种族歧视的仇恨言论,直接导致在美亚裔饱受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的摧残。

根据美国《仇恨犯罪统计法》的定义,仇恨犯罪指“由于人种、性别、宗教、残疾、性取向或民族偏见而导致的罪行”。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16个大城市的仇恨犯罪率总体下降了7%,但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率却上涨了149%。

在一个敌意日盛的环境中,美国华人现状如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不同身份和背景的几位华人,听他们讲述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感受。

“白人至上”社会对华人的歧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刚到美国上大学的时候,小桃和许多留学生一样,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在她看来,美国科研水平更先进,个人发展空间也更广阔。作为美国顶级医学院的博士,跟许多人一样,毕业、工作、拿绿卡,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人生规划。小桃也申请了绿卡,并交纳了一笔不菲的律师费。

绿卡还没拿到,却等来了特朗普上台。从2019年起,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全美华裔学者展开了大张旗鼓的调查。小桃所在的机构有数十位华裔教授被迫离职——他们并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被调查原因只是因为他们与中国科研单位有或者有过合作,而这种国际合作“在科学界再正常不过”。有人甚至跟中国国内毫无往来,被调查的原因只有一个:身为华人。通过这场风波,小桃认清了一个事实:“中国人即使在(美国)学术界也得不到公平对待。”

同为医学博士,小桃的丈夫小陈也目睹了这场闹剧。这让他想到了2012年的孙启诚案。孙启诚祖籍上海,是美国国宝银行的创始人,在金融危机中成了美国政府的“替罪羔羊”,陷入牢狱之灾。小陈与孙启诚有过一面之缘,孙的遭遇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使他开始怀疑所谓的“美国民主法治”。当熟悉的剧情又一次上演时,他对美国的一些观念终于被彻底震碎。

“历史反复证明,亚裔总是在关键时刻被当枪使!”更令小陈气愤的是,调查只针对华人,“明显是种族歧视甚至迫害”。抗疫失败后,公然支持“白人至上”的特朗普捏造“中国病毒”等污名,再次向华人甩黑锅。“在美国政府有预谋、有组织的排华行动面前,华裔社会的反抗显得软弱无力。”小陈说。

现行“游戏规则”让华裔欲诉无门

一位严姓女士认为,华人大多低调、隐忍,遇事不愿声张,因此容易遭受攻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而最近频繁发生的仇恨事件,与前任总统特朗普不无关系,他的仇恨言论煽动了很多人的仇华情绪,使得白人至上主义重新抬头。“有些白人从来没有走出过国门,连自己家门也没走出多远,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很容易被煽动。”

不过,在小桃看来,白人至上的观念在一些群体中长期存在,特朗普只是把他们内心的想法摆上了台面。拜登或许会压制表面的歧视行为,但只要华人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提高,歧视就不会根除。然而,要提高华人地位谈何容易,大到政治选举,小到公司升职,美国华人的头上都有无形的天花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感受不到这种不公,但一出现问题,无论是疫情失控还是经济衰退,矛头都会对准弱势群体。

美国自称“法治社会”,那么,华人遭遇歧视时能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呢?小陈认为,美国的“法治”只是“有钱人的游戏”。“美国法律体系是案例法系,跟中国的大陆法系有根本区别:法官和律师直接影响判决结果,请一个能言善辩的律师抓住漏洞反败为胜的事例不少。”而这个体制设计的微妙之处在于:“表面上,法律赋予所有人平等地位,任何人都有机会上诉;但实际上,打官司要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的成本,一般人难以承受。有钱人可以通过律师代劳,弱势方却往往经不起长期的、成本巨大的诉讼。”他回忆说,当年孙启诚花费1000多万美元聘请知名大律师、耗时多年才赢了官司,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面对歧视,华人该怎么办?

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多地举办了以“停止仇恨亚裔”为主题的游行。不同肤色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亚特兰大枪击案中的遇难者点燃蜡烛、默哀,声讨种族仇恨暴行。

Michelle认为,要在短期内彻底消灭仇恨犯罪是不现实的,完全指望政府采取措施消除歧视和暴力也行不通。美国华裔只有团结,才可能从社会各个层面消减歧视、制止犯罪。“此次在美国多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停止仇恨亚裔’游行,就是促进亚裔社群团结的一个积极信号。”她说。

严女士表示,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对中国进行一些客观、正面报道,才能让人们减少一些仇恨。现在中美关系比较紧张,美国民众因此也对华人群体产生了负面印象。严女士呼吁美国媒体不要“指向性地报道中国”:“美国一味地说中国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很多好的地方你为什么不报道?让大家多了解这个国家,对中国、对华人的偏见自然会减少。”

“如果在公共场合遭遇歧视行为,我会怼回去。”Michelle认为,忍气吞声无助于化解矛盾,应该为自己挺身而出。她回忆有一次跟朋友逛商场的经历说,那天她穿了一双耐克鞋,休息时坐在旁边的两个老太太一边看着她的鞋一边交头接耳,“这鞋看起来很潮,其实是假的。中国人就是喜欢穿假货。”Michelle站起身来直接对她们说:“你说什么?我的鞋有问题吗?”老太太吓了一跳,小声说了一句“我们觉得你的鞋很好看”,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在Michelle看来,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表歧视性言论。一方面,反对歧视的大有人在;另一方面,种族主义者也要“维护表面政治正确”。“因此,在人多的地方我确实不太担心(人身安全),毕竟在公共场合歧视者承受的风险比我大。”不过,如果在僻静地方遭到挑衅,她会权衡双方力量对比,看自己“能不能打得过或者跑得过对方”。“避开与这些人直接冲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拜登上台后,现任政府对移民的态度有所转变。据美国彭博社报道,拜登计划推出新政策,给拥有STEM专业博士学位的外国高端人才直接发放绿卡。该法案一旦通过,小桃和小陈将有资格获得绿卡,但他俩“不想好了伤疤忘了疼”,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美国。他们从事的专业在国内尚属前沿学科,因此他俩相信,回国后定能找到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小桃说,“科学没有国界,目的是为了获知真相、帮助他人。感谢我的导师和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以后我也会与全世界分享我的科研成果。”

小陈补充说,促使他决定回国的还有个重要原因:中国的科研环境在不断改善,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内的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对他们极具吸引力。他说:“施一公、饶毅等很多前辈都放弃了美国国籍、名校光环和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国后作出了一流研究成果,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胡文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3月25日 03 版

责任编辑:刘德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