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信远创“生死局”:债务缺口逾百亿元 与大股东CDL矛盾激化
协信远创“生死局”:债务缺口逾百亿元 与大股东CDL矛盾激化
本报记者/郭阳琛/张家振/上海报道
不久前,“18协信01”私募债到期,但重庆协信远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信远创”)未能按时兑付本息,坐实债务实质性违约的传言,这也是今年出现的第二起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
随后,引发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协信远创公司主体及其相关债权在不到一个月内,评级连降三级下调至B。此外,截至2020年6月末,协信远创债务规模高达373.63亿元,一年内的短期资金缺口高达近140亿元。
这也让一年前“入局”的大股东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City Developments Ltd,以下简称“CDL”)顿生悔意,想要避免被协信远创所拖累。CDL执行主席郭令明直言,“将限制公司在协信远创投资的任何额外财务风险。”
协信远创却声称,在CDL新加坡总部不审批的情况下,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层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均无法实施。由于控股股东的决策迟延,严重影响了融资、处置资产等改善公司经营和现金流行为的及时实施。
“目前因为大股东CDL的不履职不作为,公司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协信远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经营管理团队还是会努力推动各项经营工作的发展。“具体应对措施现在还说不清楚,大家还都在等待大股东的态度和指令。”
超百亿元的债务缺口
Wind数据显示,“18协信01”债券发行总额7.1亿元,票面利率7.5%,期限3年。截至3月25日,本金逾期4.82亿元,利息逾期约0.36亿元。
受此影响,“16协信03”“16协信05”“16协信06”及“16协信08”被迫停牌1天。
协信远创的兑付压力仍在持续增加。3月17日,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6.5%的“16协信03”也宣布到期。但就在5天前,“16协信03”中债隐含评级由CC下调至C。
除了“18协信01”和“16协信03”,今年协信远创还将有“16协信05”“16协信06”及“16协信08”共计3笔债券陆续到期,余额分别为5.61亿元、8.38亿元及5.4亿元;到期日则分别为5月12日、7月14日和9月27日。
3月24日,协信远创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后续我们还是会积极筹措多方面的渠道来争取如约兑付。”
债券违约也导致协信远创的评级在不到一个月内“三连降”。2月8日,联合资信将公司主体及相关债券的评级由AA下调至AA-,并列入可能下调评级的观察名单;3月1日,联合资信又将上述下调至A;3月5日,在最新公告中,后者长期信用等级、各存续债券的评级被降至B,展望负面。
联合资信方面认为,协信远创产品结构中,持有办公、商业项目占比高、住宅类产品占比较低,去化周期偏长,现有盈利能力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期的债务。
早在2月23日,协信远创在上交所公告称,未来一年内,公司有数笔债券陆续到期,集中兑付压力大。公司将通过积极推动项目销售回款,转让非战略性的地产项目,处置持有的金融资产,申请股东方支持等多方式、多渠道努力筹措资金,尽力保证公司债券到期足额兑付兑息。
尽管早意识到问题所在,但最终协信远创仍然未能避免债务“暴雷”的结局,根源还在于其庞大的债务缺口。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协信远创的债务规模高达373.6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166.05亿元,货币资金为26.21亿元。从“三道红线”来看,协信远创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为66%,净负债率191%,现金短债比为0.17,已踩中两道红线。
多项目陷入维权纠纷
多重债务压力下,协信远创的现金流已岌岌可危,这也导致其项目交付出现困难。
2018年,吴强(化名)购买了无锡协信未来城的期房,合同规定应于2020年10月底交房,但由于疫情经协商后,交付时间延期至当年12月30日。
“结果到期还是无法正常交付,我们业主多次进行交涉,协信也没给出任何建设性答复。”吴强表示,后来,协信只是口头敷衍将于2021年4月底交付,而现在到了3月份,却仍然没有任何复工迹象。
另一名业主张先生则表示,其2017年8月在无锡协信未来城购买了一套房产,购房期间销售人员声称“缴纳2万元电商费可减免总价5万元”。但这2万元的电商费不仅在买房合同中未曾体现,还进入了无锡当地一家中介公司的账户。
记者了解到,2020年12月,无锡市梁溪区住建局就已介入,还出具了关于业主们信访事项的处理意见书。据悉,梁溪区住建局在2020年11月10日,就曾约谈协信江苏区域负责人,并对协信就建设资金、项目复工和后期交付等方面提出要求。
目前,无锡协信未来城又将交房时间延期至今年6月30日。“一拖再拖,我们对开发商已经不再信任了,现在小区内部的绿化、装修等均未落实,去售楼部找负责人问询就回复‘没钱,不知道何时交房’。1800多户业主都在等待交付,很多就是为了孩子上学买的房,眼看就快要到报名时间了。”吴强无奈地说。
而在协信远创的“大本营”重庆,延迟交付的项目更是屡见不鲜。原定于2020年10月30日交房的协信星麓原二期,因受疫情影响推迟三个月交付;原定于2020年10月22日交房的协信天骄星城二期,直到2021年3月22日才完成交付;协信重庆星澜汇四期第一批交付时间按合同约定应为2020年6月18日,但逾期半年后才通知接房。
此外,协信申请修改重庆星澜汇三期集中商业方案设计,整体业态从原集中商业调整为三栋办公塔楼与街区商业组成的综合体,商业面积也将从原有的4.4万平方米左右“缩水”至1.9万平方米,由于受到业主强烈反对被重庆市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驳回。
“规划调整其实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也走了正常的流程。但因为有个别业主反对,所以现在就停下来了,我们会与业主沟通达成一致后再进行下一步计划。”协信上述负责人如是说道。
大股东“不履职不作为”
协信远创之所以陷入当下困境,除了自身经营问题,与大股东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时间拨转至2020年4月15日,协信远创与CDL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股权变更后,CDL占股51.01%、协信29%、绿地19.99%,控股股东变更为CDL,而绿地早在2016年便已进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月23日,协信远创将手中深圳启迪协信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抛售给其间接第一大股东CDL。
针对该笔收购,CDL发布公告表示,这是上月成立特别工作小组以来的首个重大企业举动,而这次收购将减少协信远创的负债。
CDL执行主席郭令明说:“在执行这次资产收购时,城市发展特别工作小组正努力实行协信远创的重组。我们的重点是在提高流动性的同时,限制公司在协信远创投资的任何额外财务风险。”
事实上,CDL和绿地作为协信远创的主要股东早已萌生退意。据本报此前报道,CDL正是因投资协信远创引发董事会内部郭益智和郭令柏的叔侄相争。与此同时,入股协信远创已有4年的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606.SH)也与协信远创就股权转让纠纷展开民事诉讼。
但协信远创却直指,“由于控股股东的决策迟延,严重影响了融资、处置资产等改善公司经营和现金流行为的及时实施。”
3月10日,协信远创公告称,CDL控股后,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审批程序发生了重大变化,立即派驻了一批管理人员分别担任协信远创的联席董事长、投资委员会和融资委员会负责人,及各核心部门负责人;并在审批流程上增加多个CDL审批节点,实现了对其经营的控制和管理。
“远创的重大事项本应由公司董事会决策、日常经营管理本应由管理层组织实施,但CDL在审批节点上仍将相关事项报送CDL新加坡总部审批。”协信远创方面表示,在CDL新加坡总部不审批的情况下,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层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均无法实施。
联合资信方面也认为,考虑到CDL三名董事近期相继辞职,此前公司股东已对公司进行了管理与战略调整,若股东内部对公司投资意见的分歧持续存在,可能影响公司未来发展及股东对公司的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王婷
招聘要求有五年加密货币从业经验,苹果现在入局“加密支付”晚了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21号骑象人,作者赵天舒虽然最近的币圈不甚太平,但是此前猛烈的涨幅也让不少人看到了机会,甚至不少巨头都投身到加密货币的浪潮。而现在,曾多次声称不发布加密货币的苹果似乎也坐不住了,开始出手招徕有关方面的人才。有人把此看做是苹果入局的一个信号,但也有人认为,光凭一个招聘信息就做断言还为时尚早。招聘的信号0001华尔街英语人去楼空 成人英语赛道陷低谷
本报实习记者黎竹记者刘旺北京报道8月12日晚,华尔街英语将宣布破产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三。随着新闻的发酵,其“疑似破产”的消息传出,多名员工到北京市朝阳区仲裁中心投诉,为此该仲裁中心特设特殊渠道。解决相关事宜,目击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称,维权的员工排队长达十余米。0000温州男子花67万元网购NIKE鞋 竟只收到两袋大米
{video=1}【男子#花67万网购球鞋收到2袋大米#】11月6日,温州龙湾法院公布一起利用二手交易平台实施诈骗案。2月21日,被告人尹鹏程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发布低价销售NIKE联名款鞋子信息,被害人王某向他订购球鞋,并先后打款67万余元。尹鹏程拿着王某的货款进行网络赌博。3月初,因交易期限即将到期,尹鹏程在网上订了2袋大米寄给王某。被告人尹鹏程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责任编辑:邓健0001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 职场霸凌何时休?
职场霸凌何时休?#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酒桌文化有多讨厌##职场#对于职场霸凌,对于潜规则,我们可以选择接受顺从,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也可以选择抗争改变。你有多好,这个社会就有多好。责任编辑:刘万里SF0140000产品多处相似 复星集团“星卫士”被指抄袭“安顿”
中国网财经11月16日讯(记者李宾王嘉浩)双十一当天,在多数公司正通过各类活动全力冲击业绩之时,国内一家成立不足6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雪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雪扬科技”)“挤”出一场媒体沟通会,以“产品涉嫌抄袭”为由,将矛头指向成立近30年的高科技集团型企业——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复星集团”)。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