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296

3岁孩子就上网课!除了缓解家长焦虑,学龄前教育还有啥意义?

贝果财经2021-03-31 07:42:423

3岁孩子就上网课!除了缓解家长焦虑,学龄前教育还有啥意义?

文/李丹

王萌的儿子可可今年三周岁。身边同龄的孩子都在上在线课,王萌就给可可也报了两门:英语和思维。

“对男孩子来说,学英语本来就更难一些,我老公英语还很差,说明基因不行,我还挺焦虑的。”王萌咨询过不少线下机构,对方不收。“说是孩子太小,至少得读幼儿园。”

随后,在线教育机构找来了。“就一个劲说你家孩子聪明,现在不学就像浪费天才一样。”王萌很清楚,这个说法对家长很有说服力。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曾“揭露”过学龄前在线教育的“套路”:大肆宣传提前学习的必要性,将课程内容“小学化”,向家长传递“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在资本和焦虑的合力助推下,学前在线教育行业得到极大发展,市场规模达到约500亿元。

“作为家长,我支持代表的建议,但现在社会就是这样,你不学,别人也会学。”陆斌有一个六岁半的孩子,已经上了三年在线课程。前段时间,网传北京要严管线下培训,陆斌听说,有家长干脆周末带孩子去天津、河北上补习班。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家长们总挂在口上的话。如果真的存在一条漫长人生的起跑线,它究竟在哪里?通过屏幕认颜色、学单词,孩子就在起跑线上“更胜一筹”了吗?

“不能落后”

三岁半时,程程有了学习清单。

周一到周五,逻辑思维和语文,每节课15到20分钟,学空间图形、逻辑关系、汉语故事、益智游戏、生活应用等。空闲时间,再上几节英语课,学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

平板电脑的屏幕上,穿黄色短袖、扎长马尾的老师细声细气:“山羊爷爷今天要举办一场舞会,(小红兔)糖糖想要跳扇子舞,想选一把大一点的扇子,我们一起来帮她选一下吧……”

屏幕前,程程用手比画着大小,再用食指点击屏幕左侧的红色扇子。“你真棒。”平板电脑里传来表扬,程程答对了,得到了三颗星。

从三岁半到今年六岁半,学习清单有增有减。五岁时,爸爸陆斌给程程加报了绘画课和手工课,程程很喜欢。六岁时,上幼小连接班,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时间确实太紧”,就把绘画和手工课停了。再之后,本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陆斌又给程程报了滑雪课和跆拳道课。

“对大部分课程,孩子都不是很喜欢,但也学,没什么情绪,还挺认真。”上在线课之前,程程总会问陆斌:“等会儿上几节?什么课?”问的次数多了,陆斌也就多少察觉到了孩子的“不太上心”。但心可以不上,课必须上,“不求孩子多优秀,不能让他落后于同龄人”。

当然,上课的不只是程程,还有陆斌。“线上教学,家长必须陪着。一是盯着老师,看看老师的教学质量怎么样。二是盯着孩子的学习状态,有不会的,立刻指导。还有些互动环节,必须家长配合,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对于线上教育,陆斌谈不上支持,但也觉得还行,“起码省时,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给孩子复习”。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曾建议,要明确禁止面向学龄前儿童发布在线教育广告和提供电子产品。建议发出后,褒贬不一,有家长觉得“(学龄前在线教育)已经开始了,晚了”,有家长吐槽“这是愚蠢的一刀切”,也有网友怀念起自己“成天玩,小学才开始学知识”的童年。

陆斌支持政协委员的建议,但他知道,建议只是建议,执行起来很难。“你响应号召,不搞在线学习,别人不一定会响应。要知道,有家长听说北京要严管线下培训,干脆到天津、河北给孩子报周末补习班。”

把焦虑做成生意

“2到8岁学什么?学思维,学英语”“4万名北美好外教,让孩子爱学敢说”“小班直播效果好,孩子爱学爱思考”……无论等电梯、坐地铁,还是刷手机,陆斌总能听到这样的广告。

广告画面里,和程程同龄的孩子们抱着平板电脑,从屏幕另一端汲取学习养分。铺天盖地的广告背后,则是学龄前在线教育的加速布局。

“如果完整梳理在线教育市场,可以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细分赛道的发展脉络,从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到K12教育,再到学前教育。”头豹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丁卓文曾对学前在线教育进行过系统性梳理,在她看来,行业经历过三个重要时间节点。

2012年,以宝宝巴士为代表的在线早教启蒙产品开始出现。4年后,直播模式让在线教育找到了更加有效的产品模式,VIPKID、学而思、火花思维等应运而生,行业进入爆发期。2017年,随着资本密集入场,行业得到极大发展,“几乎找不到一样的模式和产品”。

为抢夺市场,直接触达潜在用户的广告自是必不可少。“各类广告铺天盖地,大肆宣传提前学习的必要性,将课程内容‘小学化’,向家长传递‘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胡旭晟曾在建议里如是说道。

邱天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一个三岁、一个四岁。从藤校毕业后,她和老公一起创办了一个公众号,致力于和宝妈宝爸们一起“读懂孩子,放下焦虑”。研究过不少学龄前在线教育的广告软文后,邱天得出结论:一众机构的制胜法宝就一个,制造焦虑。“焦虑不全是自然产生的,它更多是人为创造的,只要有利可图,还会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曾在某在线教育机构市场部工作的朋友告诉邱天,一些大的社交平台都会通过算法将潜在用户识别出来,再打包成精准流量售卖给教育公司。万变不离其宗,广告的内容无外乎“想让孩子成功,必须先赢得教育的军备竞赛”,“想要赢,必须先给孩子报满课外班”,“报班之后,即使孩子失败了,家长也尽力了”。

陆斌就曾向笔者表达过:对于孩子,生了就要养,养了就要负责。给孩子报班,倒不是为了攀比,主要是担心自己没做好家长,“就怕因为自己没给孩子报班,影响孩子的发展,让他落后于同龄人”。

王萌的儿子可可今年三周岁,在线教育机构推销人员总向她强调:“你家孩子很聪明,现在不学就可惜了。”王萌知道,对于家长来说,这一套说辞异常有效。

“害怕、内疚、羞愧……这些情绪不断折磨着每个家长,让他们不断审视自己和孩子。”在邱天看来,大多数广告和软文,并不是在理智地给家长分析课程优势,而是在煽动家长的情绪,“只要能够刺痛家长,就能够促使冲动消费不断发生”。

刺痛家长的结果便是,学龄前在线教育持续发展。据头豹研究院测算,2020年,学前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大约为500亿元。

学龄前在线教育,该耐其何?

“形形色色的在线教育产品,它们最主要的作用,不过是亲子陪伴和线下教育都无法实现时的一种替代安慰。”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钱雨如是定义学龄前在线教育的价值。

家长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砸钱,已是不争的事实。前程无忧曾发布《2019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调查数据显示,38.8%的受访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投入占家庭年收入的2~3成,且子女处于“学龄前及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投入最高。

{image=1}

图源:前程无忧《2019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

而在丁卓文看来,在疫情和需求猛增这两个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学龄前在线教育将得到超预期的发展。陆斌也提到,比起线下培训,线上网课能省下接送孩子的时间,把省下来的时间给孩子复习。

尽管是趋势,但从目前来看,学界和教育界对学龄前在线教育仍存在争议。早些时候,美国数十名幼儿专家曾警告称,一些在线学前教育计划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和儿童发展理论相悖。幼教老师陶梦琪则认为,隔着屏幕,孩子们始终缺乏与同伴、老师之间的肢体接触、语言互动和眼神交流。

“对于幼儿来说,养成习惯比一味的学习知识重要。”在幼教老师李妍看来,家长们或许应该认识到,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养成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比会算题、认识几百个汉字更重要,“线上教育对孩子集体观念的养成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副教授任丽欣主要从事早期儿童发展和家庭养育相关研究。她告诉笔者,目前市面上的学龄前在线教育产品“并非都是坏的”,但可能目标性太强、衡量标准太过于单一,“课程设计时主要考虑家长的需求,而非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

符合规律的学龄前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在任丽欣看来,首先,不要过于窄化“智力”这个概念,“它不仅指数学、科学逻辑思维的开发,也包括情绪等其他能力”。另外,家长也需要明白,知识并非只是单向传授给孩子的,更多时候需要孩子自己去构建。

“学龄前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非常依赖于客观具体的事物。”任丽欣以“球”举例:如果要教孩子有关球的知识,最好给孩子一个实实在在的球,让他长时间去探索这个球,比如去了解球的质地、球的运动轨迹,大球和小球在重量、弹跳高度方面有没有差别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建构起关于物体的物理属性、功能,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等知识”。

“家长给孩子做教育投资,这无可厚非,我比较担心的是家长没办法对市面上的课程进行甄别。”基于已有研究,任丽欣给出了她自己的判定标准:学龄前的孩子可能更需要曝光在更多不同的体验下,但谨防“过犹不及”。此外,家长也需要留意孩子在整个课程中的参与度如何,孩子是否有机会接触、感知到真实物体,是否喜欢以及理由是什么等等。

“孩子是在线教育的实际参与者,底线是,教育提供者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家长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任丽欣最后说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萌、可可、程程、陶梦琪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