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159

财汇局动作频频牵动审计师神经 港股93家公司迟发业绩

新浪港股2021-04-07 11:57:102

来源:瑞恩资本

{image=1}

今年3月份的业绩期刚过,港股罕有出现近百家上市公司迟发业绩景象。据明报报统计,截至昨日(4月6日),以2020年12月31日作为每个财政年度结束日期的上市公司中,共有93家公司迟发业绩,全部停牌公司合计市值逾1800亿港元。

{image=2}

综合会计界意见,今年上市公司业绩“迟到”背后原因众多,包括跨境出行仍遇阻、疫情下经营受挫公司账目难以整理、港交所未再提供全面宽免措施等。其中一项原因,则是来自近期有频密监管行动的核数师(审计师)监管机构财务汇报局(FRC)。

财汇局自改组扩权后,去年起重整旗鼓,又聘请新行政总监,数月内已发布多项针对业界的报告。此外,当局亦点名就中汇安达、德勤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两项调查。有会计界人士直认,现时作业无疑更“紧张”。

国卫会计师事务所主席郑中正相信,财汇局现时对会计界期望更高,例如希望审计师“做嘢深入啲”,因此业界便致力达到其要求。他强调,并非说审计师以前做事不够审慎,而是现时处理细节更为小心。他举例,以往交予内地分行处理的部分工作,现时宁愿由在港员工亲自北上,确认过后才放心。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卢华基表示,相信今年核数师审核趋向谨慎,若出现意见不妥的情况,宁愿先停牌,处理妥当后再刊发,因此料停牌潮风险有限,多数公司约两星期后便可刊登业绩。

客户监管之间陷两难“长期处风口浪尖”

会计界爱心同盟执行主席林智远则表示,今年3月刊发业绩的公司,整个财政年度均在财汇局监察之下,因此会计界难免有“小小”压力,审计亦较以往更认真。

他认为,审计师工作上经常面对两难局面,若客户不满意,往往要再做额外繁复的工作;而若导致停牌,其后面对的监察更为复杂,亦有监管机构追问原因,形容所处状态是“长期站在风口浪尖”。

责任编辑:张海营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