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426

顺丰业绩暴雷:毛利率持续下降 快递沦为电商工具人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4-14 23:22:43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image=1}

来源:股票说

猝不及防,浓眉大眼的顺丰业绩暴雷!

4月8日晚,顺丰控股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亏损9亿至11亿,而2020年同期盈利9.07亿。

这是顺丰近12年来,首次出现单季度净利润亏损,实属罕见!

业绩预告发布后,股价跌停,第二个交易日一度跌停,最终大跌9.38%!近两个月,顺丰股价近乎腰斩!

快递行业,规模再大,竞争优势还是不足,导致顺丰不得不陷入价格战!

1、毛利率持续下降,规模不一定经济!

{image=2}

“首先跟股东做一个道歉,因为我认为第一个季度真的没有经营好。”4月9日,顺丰控股召开2020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卫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达歉意!

王卫表达不准确,这不仅仅是一季度的问题!

毛利率持续下降!

2017年到2020年,顺丰毛利率分别为20.07%、17.92%、17.42%和16.35%!近4年,毛利率持续下降,2020年较2017年,下降了3.72个百分点!

2017年到2020年,顺丰收入从712.73亿增长到1539.87亿,增长幅度超过一倍!

但是规模的增长,并未带来规模经济,反而有规模不经济的迹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快递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格局尚未稳定!

2020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顺丰毛利率分别为16.00%、21.01%、17.15%和11.97%!第二季度的毛利率较高,主要受益于高速路费减免,第三季度就开始恢复正常水平!

顺丰第四季度的毛利率11.97%,下降幅度较大!第四季度,正是电商的旺季,顺丰毛利率较低,说明顺丰在主动参与电商快递的业务,但是毛利率只有11.97%,也意味着,顺丰在面临价格战的压力!

顺丰一季度业绩暴雷,并不是一个特例,以后季度业绩也有压力!

顺丰的人员规模不断增长,工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单票收入每年都在下降,这也导致了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下降!

当工资成本上涨和单票收入下降,到达一个临界点,净利润就开始出现亏损,这个现象在一季度尤为明显!

因为春节加班的因素,工资成本上升更高,由于其他快递今年春节也“不打烊”,导致顺丰的营收相对不及预期!成本端和收入端一叠加,就出现了业绩暴雷!

2、快递行业的价格战!

3月18日,顺丰高管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规模再大也守不住市场,这是我们战略角度看到非常深刻的教训。”

快递行业门槛低,竞争格局不稳定,去年突然来个极兔搅局,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有全国快递风向标地位的义乌,近半年的价格不断下探,之前很久没有2元一单的快递,现在价格打到1元左右,最低价格一度低于1元。

价格战的背后,是极兔的低价迅猛扩张!

极兔速递起家于东南亚,创始人李杰是OPPO印尼业务创始人,曾担任OPPO苏皖地区总经理,多名高管和骨干也来自于OPPO。

2015年,极兔成立于印尼,用了4年时间成为东南亚第二大快递公司,2020年3月进入中国,半年后,极兔网络实现全国省市覆盖,极兔的订单主要来自拼多多。目前,在国内,日单量已经达到2000万,已经是一股实力不容小觑的快递大玩家!

近期,极兔获得一轮18亿美元的融资,由博裕资本领投5.8亿美元,红杉资本和高瓴同时跟投,投后估值78亿美元。极兔的估值只比顺丰和中通低,比圆通、申通、韵达都要高!

3、快递沦为管道,无法拥有高估值!

极兔的迅猛发展,除了低价,还有拼多多的支持!这也反应了快递具有场景化的特点!

在电商产业链中,快递已经被管道化,沦落为工具人!顺丰也有多次向上游电商服务做拓展,但是效果不太好!

最后,在电商产业链中,利润都往电商平台汇集,快递行业只能赚得一份辛苦钱!

作为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是快递单价不断下降,这也注定了快递行业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顺丰作为快递行业龙头,市场份额占10%左右,远远没有垄断能力和足够强的定价能力。定价能力都被电商平台给垄断了,快递跟电商平台的议价能力较弱!

顺丰为了保规模去走量,必然导致毛利率持续下降,在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的背景下,一旦营收规模有所波动,利润就会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暴雷就是个典型例子。

目前顺丰市值3000亿,市盈率超过40倍,在今年二月初,市值一度接近6000亿,当时市盈率曾高达80倍。作为一个重资产、护城河较低、竞争激烈的行业,市盈率过高,本身就是泡沫较大!顺丰的股价下跌,本身也有估值回归的诉求。

总的来说,顺丰是一个很好的公司,快递行业增速也很快,但是顺丰的定价能力依然不足,并无垄断能力,面对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持续下降,仅仅靠走量来推动规模增长,是不足以拿到高估值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