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660

古堡如何走出“深闺”:5000万投资只换来80万收益 人均消费2块钱

央视2021-04-15 07:14:071

{video=1}

原标题:5000万投资只换来80万收益!人均消费2块钱!这些古堡如何走出“深闺”?

山西省沁河流域的晋城地区,现存54座古堡,这些古堡多为明末清初修建。其中相对保存完整的有8座,形成了独特而壮观的古堡群,是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最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当地围绕古堡纷纷开发旅游。

01

窦庄古堡、湘峪古堡,数百年文化待挖掘

72岁的马晓秋,是山西省沁水县窦庄村的村民。20年前,马晓秋从外地打工回村后,突然对自己的村子着了迷。他一边探寻窦庄村的历史,一边保护村里的一砖一瓦。

{image=1}

窦庄古堡分内外城,现存古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马晓秋在外打工多年,增长了不少见识,他想挖掘这座古堡背后的历史,揭开太多的不解之谜。这座古堡曾经的主人是谁?为何要在太行山深处修建这座古堡?

{image=2}

{image=3}

窦庄保存下来的古城堡已经找不到宋代的建筑痕迹,更多来自于明代。那时候村里一个张氏家族逐渐兴起超过了窦家,后来张家的一个叫张五典的兵部尚书,以窦氏家族校场的周边建立了内城,以抵御当时的战乱。

{image=4}

沁河流域原本有54座古堡,在明末战乱中除了窦庄古堡,其它尽数失守。古堡内有一处叫做“霍夫人点兵处”,说的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攻打窦庄古堡时,张铨的妻子霍氏率众守城的故事。

{image=5}

20年来,马晓秋整理的窦庄的资料已经有四十多本,其中一些宝贝甚至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在他眼里,窦庄古堡里的每一块砖石和瓦片,都有故事,是历史,更是村民们的财富。可是怎样把窦庄古堡变成村民手里的金饭碗呢?

{image=6}

{image=7}

{image=8}

{image=9}

清明时节,记者看到,窦庄古堡里来了不少游客。不过,由于缺乏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游客们都是转一圈就走,村民们暂时还很难依靠旅游赚到钱。

{image=10}

现在古堡里住了不少村民,如何让老百姓搬出去,再把他们这些年建的新房子拆掉,还古堡本来的面貌,这是当地政府最头疼的事情。记者看到,窦庄古堡内老建筑和新建筑混杂一起,五颜六色。

{image=11}

窦庄古堡想要回到从前的模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窦庄古堡相距不远,有一座明朝修建的湘峪古堡。

{image=12}

湘峪古堡背靠山崖,面水而居。重楼叠院、错落有致。占地面积约三万多平方米。

{image=13}

在中国北方的太行深处,藏着这样一座中原传统风格融合欧式元素的古堡,让研究过南北方上百座古堡的谢红检十分惊叹。

{image=14}

{image=15}

{image=16}

{image=17}

{image=18}

{image=19}

{image=20}

{image=21}

防御文化,是沁河流域古堡的共同特征,但在湘峪古堡,防御体系保存得最为完整。在湘峪古堡,藏兵洞平时屯粮,战时藏兵,设计巧妙、攻守兼备。

{image=22}

这座防御严密的古堡内究竟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稀世之宝?目前还在挖掘考证之中。不过,已经开门迎客的建筑足以令人大开眼界:看家楼被专家称为北方保存最好的明代高层民居建筑;清代的三进扒步床结构复杂、堪称精美绝伦;天绘图院更被专家称为明代村落中的规划设计院。

{image=23}

然而,与湘峪古堡的资源相比,它的旅游开发有点跟不上,湘峪古堡整体投资有5000万元左右,但运营一年半时间,只有40万游客,80万元收入,人均消费只有2元。

{image=24}

与窦庄古堡不同,湘峪古堡早早就完成了搬迁工作。古堡内部也进行了修缮。但是游客们似乎不太买账,除了疫情原因,谢红检觉得湘峪古堡少了些气质。

{image=25}

{image=26}

{image=27}

{image=28}

{image=29}

{image=30}

02

有历史、有文化,皇城相府探索古堡旅游

与湘峪古堡相距7公里之外,一座名为皇城相府的古堡先行一步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从2003年10月起,这里每天上午都会举办的迎圣驾入城仪式。

{image=31}

这段演出,演绎了大清名相陈廷敬奉旨编纂康熙字典的故事。厚重的历史被挖掘出来,进行艺术呈现,让游客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享受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饕餮盛宴。沉睡数百年的历史被激活了。山西晋城地区的一些地方曲艺形式也被进行了创新发展。

{image=32}

1998年,皇城相府刚启动旅游开发立项时,谢红检来到过这个地方,她用不忍直视来形容当时的古堡。

{image=33}

{image=34}

{image=35}

皇城相府集团负责人陈晓拴也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既是陈廷敬的后人,也是当时皇城村的村干部。当时古堡里住满了人,古建筑和私搭乱建的新房子混杂在一起。搞旅游开发,困难巨大。

{image=36}

{image=37}

{image=38}

{image=39}

{image=40}

{image=41}

后来皇城相府累计投入相当于最初预算的十倍,是阳城县政府给予了鼎力支持,把县里的国营煤矿和村里的联办煤矿股权都分给了皇城村做旅游开发资金支持,这在当地颇为轰动。政府图的是什么呢?

{image=42}

{image=43}

{image=44}

{image=45}

{image=46}

资金解决了,要让老百姓从世代居住的古堡里搬迁出去也不容易。当时面对搬迁困难,党员干部带头搬,陈廷敬的后裔带头搬。有了好的带头人,搬迁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image=47}

皇城相府还找了顶级团队进行策划和规划。最近几年,更是把附近的郭峪古堡等景区纳入进来,实现景区联动,和所在区域的五村一体化和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近5000人就业。皇城相府旅游开发二十多年来,变化巨大。

{image=48}

{image=49}

{image=50}

{image=51}

【半小时观察】古村保护:古建修复 旅游开发需有机结合

同为古堡,我们看到了晋城地区沁河流域三座古堡开发旅游的不同命运。窦庄古堡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旅游开发还在艰难的摸索阶段。湘峪古堡虽然已经恢复了古堡旧貌,但由于交通偏远和缺乏配套设施等原因,窦庄古堡、湘峪古堡仿佛还是藏在深闺中的美人,不为世人熟知,这与临近的皇城相府成功的旅游开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古村落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筹集了资金,修复了古建就完事大吉。它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保护古村风貌的前提下,为它植入适应当地发展的旅游产业。如果说古建修复,完善的是古村的肌体和骨骼,产业布局就是古村的血液、血脉,两者结合古村才能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