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森林零糖饮料喝起来还是甜的?专家释疑:你在骗自己
一款“零糖”饮料道歉了!零糖喝起来还是甜的?专家释疑:你在骗自己
零糖、0糖、无糖、0蔗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糖成了禁忌。很多食品饮料的外包装上,都以醒目的字样,斩钉截铁地标明自己与糖的绝断。
就在前几天,一款“零糖”饮料道歉了。4月10日,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
然而市场上仍然有大量食品以零糖为卖点,尤其是将零糖和无蔗糖混淆的戏码,有欺骗消费者之嫌。贪图甜味的消费者,转而投入这些零糖食品的怀抱,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欺骗自己。
{image=1}
一个货架
三分之一饮料号称零糖
“都说是零糖,到底是不是啊?”“哎呀,天天挑,随便挑一个完了。”
在大兴区某超市的饮料区,记者听到了以上对话。这是一家大型综合性超市,整体装修风格偏年轻时尚,所售卖的商品也以新鲜时尚为主打,一些市面上的大路货,这儿反而不销售。饮料区的货架上,各式新颖的饮料,以五颜六色的包装冲击着消费者的视觉。
{image=2}
真正无糖的纯净水、矿泉水、苏打水集中在一个货架。这些饮料几乎都没有打着零糖的噱头,看起来和尝起来都一样平淡无奇。其他有味道的饮料,则集中在另一个货架。有味饮料这个货架前,消费者明显更多。
记者粗略数了一下,除去同一产品的不同口味,这个货架摆了75种饮料,有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奶茶等类型,有28种在外包装上明确打着零糖、0糖、无糖、0蔗糖等宣传字样,超过总量三分之一。它们中有的直接在饮料瓶上印了一个大大的“零”字,重点极为突出。
这些零糖饮料,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包装以清新、鲜亮的色调为主,大量出现粉、绿、黄、白等色调。看起来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image=3}
除了饮料,这家超市里的酸奶、饼干等也能找到零糖的身影。不过,相比之下,还是零糖饮料数量最多。在超市附近的奶茶店,同样提供零糖、无糖气泡水。
为什么在意零糖?记者在现场询问了几个挑选零糖食品的消费者,得到几乎一致的答案,总结下来就两个字——怕胖。
在网购平台上,零糖食品就更多了。其商品详情中更是充满了“不怕胖”“零负担”“放肆补水”等极具诱惑的词汇。某电商APP,甚至专门为消费者总结出未添加糖饮料榜和未添加糖饼干蛋糕榜。榜单里无糖饮料近7日销量几乎都在1000件以上,最好的近7日已经卖了10000件。无糖饼干蛋糕销量近7日销量也有很多款在6000、7000件。
{image=4}
这个醇、那个蜜
都是些什么?
已经道歉的元气森林混淆了“0糖”和“0蔗糖”的区别,他们的乳茶产品中没有添加蔗糖,但是却含有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结晶果糖等。
记者在线上和线下渠道一共收集到23款零糖食品饮料的配料表,发现其中确实没有蔗糖,但是它们尝起来又都是带有甜味的。奥秘就出在配料表中那些各种各样的这个醇、那个蜜。
这些到底是什么东西?简单说,这些东西都可以被统称为甜味剂,它们代替了白砂糖、蔗糖,却能给食品饮料带来甜味。
23种零糖食品配料表中,无一例外都含有甜味剂。其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有赤藓糖醇(11次)、三氯蔗糖(9次)、麦芽糖醇(5次)、安赛蜜(5次)、阿斯巴甜(4次)、木糖醇(2次)。
{image=5}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真菌类蘑菇、地衣、甜瓜、葡萄、梨等植物中。
麦芽糖醇也是一种天然甜味剂,由麦芽糖氢化而获得,是较早应用于低热量甜味剂的糖醇。
木糖醇同样是天然甜味剂,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而来。
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是一种对蔗糖进行化学改良后得到的高质量高甜度的蔗糖衍生代糖,是一种人造甜味剂,甜度可达蔗糖的600倍。
安赛蜜、阿斯巴甜也都是人工合成甜味剂。
也就是说,甜味剂大致分为两类,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相对价格较高,人工甜味剂则价格低廉且甜度非常高。
{image=6}
零糖≠不升血糖
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告诉记者:“最近这些年,对糖的否定态度,在各种媒体上占据了主流的声音。”反对过量添加糖,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还提出过“限糖令”,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减少糖的添加。但是,世卫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量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并不是0。
随着西方一些激进营养专家提出否定碳水化合物的观点,中国的消费者也受到影响,掀起反碳水的潮流,甚至有人尝试零碳水,不吃主食。糖作为碳水化合物中营养价值极差的一类,首当其冲被严厉针对。“糖有增加热量的问题,有影响血糖平衡的问题。”范志红说,限制糖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于是食品生产界顺应消费者需求,生产低糖、零糖食品。
本来,对糖的限制发展到这一步,看起来是符合健康潮流的。但是消费者对甜味依然有依恋,既害怕糖又想要甜,企业就生产出添加甜味剂的低糖、零糖食品。这样的产品瞬间大行其道起来。
范志红介绍,甜味剂的副作用,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有的研究表明,相对于糖,甜味剂的害处少了一些。但也有研究表明,甜味剂大量摄入,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造成代谢紊乱,带来食欲上升。所以,这种零糖食品并不意味着“吃了不怕胖”。
此外,这类零糖食品也不意味着不会升高血糖。“血糖升得快不快,实际上跟加不加糖,没有直接的关联。吃一块什么糖都没加的原味白面包、白馒头,血糖反应也会是非常高的,甚至可以比喝白糖水还要高。我们国家的医院,有时候是用白馒头代替葡萄糖水,来当葡萄糖耐量试验食物的。”范志红认为,不能仅仅通过加没加糖,来判断食物是否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选择零糖
多是在欺骗自己
对现在年轻人普遍存在的怕胖心理,范志红明确建议:“别把食用这种零糖食品饮料,当成防止肥胖的主要手段。”
选择零糖食品饮料时,最好先关注其配料表,要警惕其加入蔗糖之外的其他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然后,还要注意各种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对升高血糖的效果确实很低,但是过量食用容易造成腹泻。再看看有没有添加低聚糖(低聚果糖等),少量吃低聚糖可以促进肠道菌群改善,但是过量也会引起胀气、腹泻。最后,就是普遍存在的甜味剂(安赛蜜、阿斯巴甜等)。
“这些所谓零糖产品,不是毒药,可以消费,但是千万不要看见零糖,就纵容自己,对它产生依恋。”范志红强调,人的大脑、内脏、肠道都有甜味受体,甜味剂带来的甜味,跟真糖带来的血糖上升代谢反应是不一样的。时间一长,可能出现代谢紊乱。
“实际上,你就是在用甜味剂欺骗你自己的身体。”范志红建议消费者克制一下嗜甜的欲望,同时也克制一下对重咸、浓香、极鲜等浓郁口味的追求。因为长此以往,感官会变迟钝,“很多美好的、天然的、丰富的食物,我们会无法感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毅
责任编辑:薛永玮
一揽子支持政策在途 千亿级碳市场可期
近期多个部委密集释放强烈信号,减碳支持力度将全面升级,一系列政策已在路上。记者获悉,全国碳市场有望于今年年中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率先履约,“十四五”期间钢铁、化工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有望全部纳入。专家测算,“十四五”期间,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增加3至4倍。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0001董事长怼基金调研:你对乐歌一无所知、没来过调研、没去过工厂
每经记者叶晓丹胡琳每经编辑魏官红8月29日晚间,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在雪球上连发两条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事件的导火索,源于8月29日下午平安资管基金经理与乐歌股份的一场线上临时调研。项乐宏在《致拟到乐歌调研的基金经理的一封信》中写道,“让我更难受的是,我们的少数基金,比如今天突然临时通知需要调研的平安资管,那些80末90后基金经理们颐指气使、居高临下的态度,至少让我无法接受。”0000房企资金配置格局扭转 百强座次加速调整
房企资金配置格局扭转百强座次加速调整来源:证券日报{image=1}本报记者王丽新又到半年大考“晒分”时刻。上半年,内卷、百强房企暴雷、“两集中”供地等关键词不断冲击着地产人敏感的神经。据克而瑞统计,2021年上半年,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61499.1亿元,同比增长36.7%。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上半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5万亿元,市场份额为56.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