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

2019券业计提减值破百亿 光大、西部计提超全年净利

新浪财经综合2020-05-22 12:25:06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股质风险又冒头!2019至今涉诉超420亿,哪些券商涉诉惊心?风险计提超百亿,两券商计提超全年净利

来源:财联社

记者 覃泽俊

证券行业股权质押业务开展数年,已慢慢成为高风险业务。伴随着的,一边是股质涉讼案件的增多,另一边是券商风险计提的居高不下。

整体来看,2019年全年上市券商计提减值准备为121.59亿元,而从券商目前公布的股权质押涉诉情况来看,2019年至今涉诉金额达424亿,从数量上看,2019年全年为86单,全年涉诉金额为257.6亿元,2020年以来,则出现集中之势,达111单,金额达166亿,大有追赶去年全年之势。

统计显示,股质涉诉排前十位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67.54亿)、太平洋证券(43.38亿)、东方证券(37.83亿)、红塔证券(24.81亿)、哈投股份(22.44亿)、西南证券(21.62亿)、申万宏源(20.27亿)、西部证券(17.91亿)、东兴证券(16.5亿)、兴业证券(15.26亿)。

2019年来,股权质押规模整体呈现下降之势。但从具体券商来看,则出现分化之势。从股质业务规模排名前20来看,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安信证券等5家规模逆势上升,其中,中信证券规模上升98.09%,平安证券更是高达202.31%,海通证券增速51.44%,是增速最高的三家券商,其余15家券商均下调了业务规模,前20名整体业务规模下降15.52%。

股权质押业务曾经作为证券行业最具创新性的资本中介业务,一度得到行业的极大追捧,很多券商大干快上,但随着市场的大幅波动,风险逐步显现,甚至集中爆发,又成为不少券商头顶高悬的德莫克里斯之剑。

股质业务流动性是券商的忧心所在。2018年开始的企业纾困,正是由于大量质押股权失去流动性导致。有行业人士认为,除了进入诉讼阶段的股质业务,不少券商手中还有大量股质业务属于协商、谈判阶段,存在潜在的业务风险,因为客户失去偿付能力而导致券商被动续签的股权质押业务也不在少数。

2019年来股质涉诉424亿,这些券商金额最高

整体来看,2019年以来股权质押业务整体呈下降态势,质押股数占A股总股本比例从年初9.75%降至2020年1月的8.11%。截止2019年年底,场内质押市值1.78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2.81%,延续2019年以来的下行趋势。

从券商目前公布的股权质押涉诉情况来看,2019年至今涉诉金额共有424亿元,从数量上看,2019年全年为86单,2019全年涉诉金额为257.6亿元;2020年至今数量已经达到111单,2020年至今涉诉总金额高达166.7亿元,风险暴露较快。

记者统计显示,股质涉诉排前十位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67.54亿)、太平洋证券(43.38亿)、东方证券(37.83亿)、红塔证券(24.81亿)、哈投股份(22.44亿)、西南证券(21.62亿)、申万宏源(20.27亿)、西部证券(17.91亿)、东兴证券(16.5亿)、兴业证券(15.26亿)。

这其中,包括太平洋证券、红塔证券等在内的中小券商特别引人注意。

{image=1}

{image=2}

{image=3}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较大,股权质押面临穿仓压力。有券商提出以年度为续签节点,但也有券商在大力推进股质业务。

有行业人士认为,现在暴露出来的只是进入诉讼阶段的股质业务,实际上有大量股质业务属于协商、谈判阶段,大量的资金因为客户失去偿付能力导致被动续签。

2019券业计提突破百亿,光大西部均超全年利润

从券商信用减值准备的金额来看,其中占大头的正是股质业务的计提准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证券公司2019年9月财务情况简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资产减值损失为104.09亿元,其中股票质押业务资产减值损失占比67.35%。行业股票质押业务资产减值损失占业务规模的平均值为1.30%,占比大于5%的11家证券公司均为中小公司,中小证券公司应对市场风险以及业务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18年上市券商信用减值准备金额为138.12亿元,2019年全年为121.59亿元。

排名居前的券商分别为:海通证券(28.4亿)、中信证券(25.9亿)、国信证券(10.04亿)、申万宏源(8.6亿)、华泰证券(7.17亿)、广发证券(6.81亿)、西部证券(6.53亿)、长江证券(5.31亿),计提金额的多寡,当然也与公司业务规模高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证券、西部证券计提减值损失占净利润比值较高,都超过了当年净利润总和。

{image=4}

从计提增速上看,国泰君安、天风证券、国海证券、广发证券均超过了100%,其中国泰君安由于基数较小,计提增幅达17倍。

国盛证券分析师认为,长期来看,随着前期宽货币及宽信用的双重政策加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股票质押整体规模大幅下滑,同时叠加各券商对质押标的的严格审核,当前股票质押市场正在健康发展,已不再构成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国金证券分析则指出,考虑到2019年半年报全面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信用减值相对充分,股票质押违约风险充分释放,预计2020年券商信用减值风险将进一步下降。

股权质押整体规模下降,头部券商逆势大增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8年,券商的股票质押规模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券商股票质押余额为6354亿元,同比下降5.91%;券商办理质押股票总数同比下滑37.01%,股权质押业务办理次数下降了62.3%。同时,券商2019年报和2020年一季度显示,上市券商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计提减值金额的金额分别是424亿元和135亿元,计提比例为32%。

{image=5}

从券商股质业务规模排名前20来看,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安信证券等5家券商股质规模逆势上升,其中中信证券规模上升98.09%,平安证券更是高达202.31%,海通证券增速51.44%,是增速最高的三家券商。但其余15家券商均下调了业务规模,前20名整体业务规模下降15.52%。

股权质押成为行业双刃剑

股权质押业务为上市公司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也为券商提供了可投资的标的。“股权质押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杠杆过大的问题,2018年金融整顿+股票市场的波动,导致大量的股权质押业务出现爆仓风险,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如何控制风险,成了行业的共同课题。”一位券商风控人士回应记者。

东兴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认为,股质业务对券商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刘嘉玮举例说,如果市场处于一直上涨的格局中,如美股过去十年牛市,股质业务其实是不存在重大风险的,市场保持上涨趋势,潜在的风险很难暴露出来;但若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潜在业务风险爆发几率更大。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从整体业务规模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两融和股质这两项业务都是受监管高度关注的,相对而言两融风险更为可控,“股质业务的市场规模呈逐渐收缩的趋势,因为目前监管其实也在严控股质业务的风险。”

自从2017年资管新规实施后,不少券商因为代资管计划与股权质押相关,多次以资管计划管理人身份与融资方对簿公堂。

自8月以来,除南京证券之外,还有万联证券、国盛证券、中邮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因股权质押问题被当地证监局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不仅如此,在券商2019半年报发布后,东方证券、西部证券等近10家券商收到半年报的监管问询函,要求阐述股票质押相关业务情况以及减值计提的充分性与合理性。

2019年底,沪深交易所同时公示了对申港证券、联储证券、华宝证券和国盛证券等4家券商的纪律处分决定,其中联储证券遭遇重罚,股权质押新增业务资格被开出暂停9个月的处分决定。

申港证券、华宝证券、国盛证券均予以暂停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限于新增初始交易)相关权限3个月的纪律处分,即自2019年12月21日(含当日)至2020年3月20日(含当日),不得新增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初始交易。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严监管的形势下,券商确实会承担更多的业务风险,但是券商也享受过股质业务带来的长期低风险利差,总的来看股质是一项风险和机遇并存的业务。面对着股权质押业务总量的下滑,有券商在2019年报中也提及用两融业务规模增长替代股质业务下降带来的收入缺口。

刘嘉玮表示,股质和两融业务都会长期存在,但两融业务的发展空间或将高于股质。从监管的角度,严格控制股质规模有利于市场稳定,而两融业务在市场相对稳定之后,规模应会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